千年大計第一年

「物理雄安」不增加一磚一瓦,「數字雄安」到處可見新創意

驚蟄過後,雄安新區工委黨校副校長牛景峰加完半宿班,就地睡了一會,走出門,發現空氣裏有了泥土和草木復蘇的氣息。他猛然意識到:「快一年了!」想起新區成立以來人人抓緊幹、天天往前趕的狀態,他忍不住掏出手機,寫下了一首詩。

春潮

脈脈馨風吐秀

柔柔細雨含羞

白洋澱上湧春潮

一堤兩岸煙柳

且將豪情付酒

擼起袖子加油

雄安大地起宏圖

千秋偉業築就

——寫于雄安新區第二個春天來臨之際

2017年4月1日,新華社受權發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從那時到今天,時間走過了一個年輪。千年大計第一年,雄安新區怎樣了?

一座藍綠城

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建設新城就有了一幅固定的畫面:高聳的塔吊、林立的鋼筋、轟鳴的機器、忙碌的工人,鼓蕩著熱氣騰騰、拔地而起的力量。

但在雄安,看不到這些。

雄安很安靜。街道有些空曠;樓房有些陳舊;汽車不多,很少按喇叭;行人不多,走得悠然閒適。輿論場上有一個炙手可熱的雄安,物理空間裏的雄安卻如此靜謐。

這得益於從2016年籌畫新區開始就出臺的管控措施——新區不允許出現搶搭搶建、搶栽搶種,要嚴格依法管控,不允許增加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雄安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劉寶玲參加了2016年5月28日河北省委有關新區成立的第一個小範圍會議,6月初正式接到通知參與新區籌畫,「將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20多萬人口,3個縣,29個鄉鎮,557個村,說停就真的停了」。

人、地、房的管控,都是為了「留下白紙好作畫」,保住新區這片原生態。在雄安新區的規劃出臺之前,唯有一件事可以幹,就是環境建設。

這才是大手筆所在——先治理環境,後建設。

10萬畝造林計畫在雄縣鋪開了。它是造林項目,也是民生項目。雄縣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劉玉峰說:「騰退10萬畝土地用於造林,這涉及1.2萬多戶家庭、8萬多名村民的生計,補償政策怎麼辦?有的土地還在承包期限內,土地政策怎麼辦?最後拿出的辦法是:村民每騰退1畝土地,有1500元保底收益金,這是第一筆直接收入;騰退之後,村民出工參加造林,女工90元一天,男工120元一天,這是第二筆間接收入;林造好了,優先吸納村民就業,從事管護、旅遊、餐飲、服務工作,這是第三筆長遠收入。」

造林項目還是民心項目。這10萬畝土地上密佈著4萬多座祖祖輩輩的墳墓。遷居不易,遷墳更難。劉玉峰等人拿出了三種方式供村民選擇:「第一種是年代久遠的,自願放棄,這占了相當大一部分;第二種是自願不遷的,平墳深埋,種上樹,讓親人永遠安息在大森林裏;第三種是願意遷到統一規劃的公墓裏的,一口棺補償1500元。」幹部們帶頭遷墳或平墳,雄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副隊長王中生就主動遷走了岳父的墳;然後把工作做細,做到一家一戶。整個騰退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糾紛。「我們的鄉親勤勞樸實、深明大義,用實際行動支援新區建設。」劉寶玲說。

如今,10萬畝平整的土地已在眼前,春風吹起,便能萬物生長。今年一年之內,57種苗木將滿栽於此,10萬畝土地將披上綠色新裝。而未來,雄安的森林面積將達到近百萬畝。

8條白洋澱上游河流的治理在進行,1萬多家「散亂汙企業」一家不留地關停了;557個村莊和河道上的幾百萬噸陳年垃圾被清理出來,農民當上了環衛工人,垃圾日產日清,農村乾淨了;冬季取暖用潔淨煤、用電、用氣、用地熱,再也不用劣質散煤……雄安的變化一目了然——不在高樓,而在天地,天變藍了,地變綠了。

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這就是雄安要構建的城市之美。

一座智慧城

盛夏,安新縣大王鎮,雄安新區的核心地塊,地質工作者頂著烈日施工。每10平方公里有一個200米深的鑽孔,還有若干個100米深的鑽孔。他們要調查地下水、淺層水溫、地下空間、地質結構……建立一個四維地質模型,讓雄安的地下變得「透明」,把水、電、煤氣供應,災害防護系統都放到地下去,把地面還給綠化、還給行人。

冬日的一大早,白洋澱湖畔的旅遊東路上,一輛造型奇怪的掃路車悄然出現了,環衛工人老孫好奇地打量著它——車前面戴著幾個攝像頭,車頭上頂著一個「小轉盤」,車裏面空無一人。老孫心想:它是怎麼開的?怎麼幹活的?能掃得乾淨嗎?這就是名叫「蝸小白」的無人駕駛掃路車,自動駕駛,自動清掃道路,效果毫不遜色于老孫的掃帚。

春天,一輛紅白相間的小轎車駛上了空曠的馬路,啟動、加速、減速、轉向。車開得如行雲流水,而駕駛座上沒有人。操作人遠在20公里外,通過中國移動的5G網路「駕駛」著車輛。

這一年,種種新創意在雄安的街頭巷尾露面了。從種下第一棵樹開始,就給每棵樹一個二維碼,記錄它有多高,是什麼樹種,從什麼地方來的,什麼時候種下去的;從設計第一棟建築開始,就產生一個三維模型,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後期施工時,可以按照三維模型監督大家嚴格執行規劃;智慧金融,刷刷臉,幾十秒,錢就取到手了;還有智慧路燈、智慧井蓋、智慧停車……見得多了,雄安人對這些新創意也變得淡定了。

就連新區管委會的臨時辦公樓裏,都有一個新鮮的崗位負責人:首席信息官張強。他和他的團隊負責處理與雄安有關的所有大資料。一座智慧城市,已能看到雛形。

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進入雄安,就能嵌入它的智慧網路中。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玉鑫描述了一個未來場景:「你來到雄安工作和生活,自然而然地被‘智慧’錄入並有了屬於你自己的身份碼。你的工作、生活、學習、社交、守法、公益等都可以參加積分,分值會有許多用處。」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雄安變了,變化太大、太徹底了。這不再是工業時代裏肉眼可見、轟轟烈烈的造城,而是數字時代裏潤物無聲、日新月異的造城。

雖不見高樓起,但新區每天在成長。

一座管理城

雄安新區有120多萬人口,人人都可以跟主要幹部直接聯繫。2017年國慶期間,劉寶玲對新區管委會領導幹部和三縣的縣委書記、縣長及一大批基層幹部先後公開了自己的手機號。同時告知大家:由於日常工作很多,接電話忙不過來,請大家以發短信為主,儘量少打電話。新區專門出臺了群眾短信辦理制度和規範,各級幹部共同參與建起了「民意直通車」。

從公開手機號至今,劉寶玲接到了2.4萬多條短信,其中60%是有效資訊。「第一類是提建議的,我們新區應該如何建設,眼下哪些事情應該怎麼做;第二類是提訴求的,老百姓希望政府或者我本人幫他們解決什麼困難;第三類是舉報的,特別是舉報基層幹部、農村幹部的。」這些短信,各級部門積極辦理辦結率在94%以上。

無論有多忙,劉寶玲每天都看短信,找重要資訊。在接受我們採訪的前一天晚上,他看到深夜兩點多,抱著手機就睡著了。

也有人說,一名領導幹部老是看手機短信,這樣的工作方法科學嗎?劉寶玲說,看短信解決一大批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從辦理這些事的過程中舉一反三,提升新區的管理水準。

如今,來自群眾的海量短信,正成為新區幹部和群眾溝通的重要管道。

在這120多萬人口裏,有一個特殊的群體——「不增加一磚一瓦」的管控措施,關停1萬多家「散亂汙企業」的治汙措施,使得很多人的就業受到了影響。他們的短信,紛紛湧進了劉寶玲的手機。

管委會開始組織大規模的職業培訓,不同的人群、性別、年齡,設置不同的培訓專案,累計培訓了5萬多人。管委會又聯繫了保定、石家莊的大企業,提供了將近9萬個就業崗位。然而,奇怪的事發生了,大家高高興興簽了協議,最後去上班的不超過5000人。

「他們為什麼不去?」管委會開始調研雄安人的就業習慣,發現92.6%的人在本鄉打工,一年五六萬元的收入,不必跑到異地他鄉那麼辛苦。而且,他們期待著新區的紅利,就想在新區幹活。

管委會馬上換了套方法。讓勞動部門牽頭,把現有的開工企業、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都動員起來,挖掘他們的崗位需要,優先聘用當地的員工。再把培訓課程改成新區日後需要的現代服務業,家政、月嫂、美容、美髮、養生、茶藝、園藝……

這一年,人們的就業機會少了,收入也相對少了,但刑事發案率反而下降了37.4%,治安發案率也下降40%多,信訪量更是大大下降。雄安的氣氛是樂觀、理性的,雄安的百姓是有情懷的。

在管委會的臨時辦公樓裏走上一圈,能聽到北京的口音、石家莊的口音、保定的口音、縣裏的口音——管委會的工作人員,許多是從全國各地抽調來的。創新管理方式,提高基層治理能力,是新區的必由之路。

一座理想城

雄安新區管委會的架構有三大特點:大部門制、扁平化、聘任制。記者在跟管委會工作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了「精簡、高效、統一」。

這正是國家為雄安新區頂層設計裏的重要一環。

在這一年裏,沒有什麼比頂層設計更重要了。劉寶玲介紹說:「頂層設計主要是三件事,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誰來幹?要向全國乃至全世界招募人才,構架新區的現代化管理機構。」目前,管委會總共只有7個內設機構:黨政辦公室,管協調;黨群工作部,管黨務;改革發展局,管經濟;規劃建設局,管規劃;公共服務局,管社會事務;綜合執法局,管執法;安全監管局,管安全。

第二個問題,幹什麼?張玉鑫介紹說:「這就要編制好規劃,‘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充分體現總書記說的那四句話,‘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現在,新區上下都在翹首期盼規劃的出臺。

第三個問題:怎麼幹?新區臨時黨委委員、籌委會副主任于振海介紹說:「雄安新區面對很多新問題,要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去破解。‘把土地牢牢地掌握在政府手裏’‘不搞土地財政’‘不走房地產主導的城市發展老路’‘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新區建設錢從哪里來’……城市發展的現實問題必須靠改革創新去回答。」

大好山河,座標已定。

猶記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在考察雄安時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

千年大計,志在千年。

「千年大計,不是建築千年不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永續發展、優秀傳統永遠傳承,是黨的基業萬古長青。」雄縣縣委常委、農工委書記劉玉峰如此說道。

「千年大計,不是為了一座史書上的豐碑,是為千萬人的美好生活。」雄縣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王金鎖如此說道。

劉寶玲暢想著一座理想城:「在不遠的將來,這座城市社會管理有序,生態環境優美,公共服務優質,科技領先,產業發達,宜居宜業,文明和諧,安全穩定。這座城市一定是活力之城!」

(許陳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