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合作年度重點工作說起 子悠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合作不斷深入,從政府層面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成立,到業界《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界合作協議書》簽訂,得益于國家旅遊局的指導以及大灣區各城市旅遊主管部門的業界的廣泛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合作發展正在穩步推進。上週,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第一次成員大會在廣州舉行,會議不僅確立了今年工作要點,並首發十條大灣區城市旅遊精品路線。從聯合工作的重點確立,到精品線路的發佈,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合作已經進入實操階段,而不是只停留在宏觀研究和政策指導層面。

秉承「合作發展、品牌共創、市場共享」的理念,旨在通過密切聯繫、整合資源、資源整合、聯合營銷、形成品牌等方式,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旅遊業的互動與合作,攜手打造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正是在此背景下,于去年12月成立,是由廣東省旅遊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事務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共同發起,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9個地市和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旅遊主管部門組成的綜合性旅遊合作創新團體。

在上週舉行的第一次成員大會上,會議經研究確定了今年工作重點:一是加強旅遊推介,利用九月泛珠三角地區聯席會議和十月澳門世界旅遊經濟論壇開展期間,同步舉行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推介會;由香港牽頭,計劃十一月聯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成員單位赴日本召開旅遊推介活動;組織策劃大灣區高鐵沿線旅遊推介活動。

二是加強旅遊宣傳,將整合“9+2”城市優質旅遊資源,組織編印宣傳資料,拍攝城市旅遊宣傳片、大灣區精品線路宣傳片,利用各成員單位旅遊推廣平台進行宣傳,共同打造大灣區城市旅遊品牌。

三是加強旅遊市場信息互通,探索旅遊市場執法合作,打擊不合理低價、強迫購物等違法違規行為。

四是深挖政策潛力,積極爭取一百四十四小時過境免簽、外國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十五天免簽,以及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政策等。

會上,輪值主席單位廣州市旅遊局負責人還建議完善大灣區旅遊協調聯絡機制,在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秘書處(廣東省旅遊局)的領導下,快速有效地開展整合資源、共同宣傳、聯合營銷等工作,合力推動大灣區旅遊協調發展;制訂大灣區旅遊發展規劃,聯合創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區”。

同時,將廣州和香港在全國首創的“紅名單”制度範圍擴大到灣區十一個城市,加強旅遊市場聯合監管,重拳打擊線上線下“不合理低價遊”、“非法港澳遊”等違法行為,聯合處置旅遊突發事件和旅遊投訴,持續淨化大灣區旅遊環境。

鑒於粵港澳大灣區交通連接更加便利,但簽證、通關等軟連接還不夠便捷的現狀,建議各地加強協調,提升粵港澳簽證、通關便捷性,打造國際化的優質旅遊環境。廣州市旅遊局透露,一百四十四小時免簽政策有望今年落地,將對大灣區旅遊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配套。

會議還發佈了十條大灣區城市旅遊精品路線,涵蓋了人文歷史遊、世界遺產遊、遊學交流遊、海絲探秘遊、科技創新遊、遊艇自由行、美麗鄉村遊、健康養生遊、休閒美食遊、尋根問祖遊等主題。省旅遊局負責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十一座城市在自然文化及地理環境等方面有較大差異性,造就了豐富多樣、互補性強的旅遊資源和產品,為區域市場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據介紹,精品路線經半年時間醞釀,綜合了“9+2”城市旅遊部門的意見,將經過業界推向市場,接受市場反饋後再做調整。

同樣回顧去年底,由香港旅遊發展局與香港旅遊業議會合辦的“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業界合作峰會”舉行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致辭信中表示,國家旅遊局重視粵港澳區域旅遊發展,希望各方把握機遇,乘勢而上,落實四點工作:

一、推動全域旅遊合作。要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把大灣區旅遊資源、資金、智力有機結合,系統規劃和建設,推動粵港澳旅遊部門和旅遊業界深化合作、共建共用、共同發展。

二、堅持融合創新發展。要堅持“融”字當頭,著力加強旅遊與農業、工業、文化、教育、科技、體育、林業等領域的融合發展,豐富旅遊產品供給,打造特色精品線路,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品質化、高端化旅遊需求。

三、發揮內外聯動作用。充分利用大灣區區位優勢,對外連接“一帶一路”和國際市場;對內輻射和帶動環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區域旅遊發展,加快推進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建設。

四、互學互鑒協同發展。粵港澳三地在促進旅遊業發展中有著各自生動的實踐,深化和擴大旅遊部門、行業協會、市場主體等不同層面的合作對話,有利提升旅遊業整體治理能力,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可以說,此次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所確定的年度工作重點,是在充分領會國家旅遊局指導精神的基礎上,結合大灣區城市的實際作出的符合大灣區旅遊發展需要準確安排。而且在具體工作上對國家旅遊局的每一項指導均有涉及和回應。

首先,在多項對旅遊市場的規管措施上,不僅切實回應了對多項對旅遊業健康發展危害甚大的不規範甚至是違法行為的打擊,也創造性的提出聯合淨化旅遊市場的措施。這不僅是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基本,更是打響大灣區旅遊品牌,塑造優質、高端旅遊形象的必須。

其次,從十條旅遊精品路線的發佈,涵蓋了人文歷史遊、世界遺產遊、遊學交流遊、海絲探秘遊、科技創新遊、遊艇自由行、美麗鄉村遊、健康養生遊、休閒美食遊、尋根問祖遊等主題。這不僅是對灣區內城市優勢的發掘,從其不同的內涵上講,其實也是全域旅遊的另一種跨區域式的嘗試。

全域旅遊,就是在一定區域之中,以旅遊業作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之中的經濟社會資源,如相關產業、旅遊資源、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進行系統化、全方位的優化提升,這樣就可以實現區域資源的整合,實現社會的共建共用,促進產生的融合發展,這樣就可以形成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全新的協調發展模式與理念。這個概念在國內近年來是旅遊業最為火熱的概念。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做了《從景點旅遊走向全域旅遊,努力開創我國“十三五”旅遊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提出在新的發展時期,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必須轉變旅遊發展思路,變革旅遊發展模式,創新旅遊發展戰略,加快旅遊發展階段演進,推動我國旅遊從“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並且明確提出了“5大理念7個轉變”的表述。

全域旅遊產業觀中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產業。通過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實現共同發展。全域旅遊的產業觀是實現產業之間的交叉,互相滲透,通過產業之間的聚變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在全域旅遊市場觀中,市場的主體不再局限於旅遊目的的遊客,延伸到目的地內的居民,隨著休閒需求的日益增加,旅遊目的地居民本身也逐漸成為旅遊產業中的消費主體。旅遊目的地不僅要為遊客提供旅遊綜合性服務,同時還要滿足當地居民休閒享受的需求和基本權益。可以說,本澳在這一方面也有相當多的嘗試。比較明顯的產業結合當屬會展旅遊,其次則是博彩旅遊中關於非博彩元素與旅遊業的互動關係。但也需要同時指出,儘管已經取得不少成績,但關於“旅遊+”亦即旅遊與其他產業的交叉滲透,仍需要不斷加強。特別是跟新興產業的融合,比如與文化創業產業相結合發展文創之旅;與中醫藥產業向結合,發展健康養生之旅等等。當然,這些還是停留在澳門一個地區而言,放置於粵港澳大灣區則是另當別論。

其實,從十條精品線路的構成來看,不僅有人文歷史、世界遺產這樣的較為純粹的旅遊資產,更有科技、遊艇、鄉村、健康養生、美食這些與產業關聯更為緊密的範疇。與其說十條旅遊線路是單純的旅遊合作,不如說是一旅遊為名,融合區域內各個城市優勢產業的綜合。恰恰符合全域旅遊的根本要求。

而且還需要考慮的是全域旅遊趨勢下的旅遊產品市場行銷。內地學者曾經提出建議:在全域旅遊視角下,旅遊產品行銷理念勢必要擺脫企業品牌單打獨鬥的現象,告別“獨行俠”式的行銷策略,把企業品牌與產品置於全域旅遊的整盤棋中,縱橫統籌,善假於物,在優良的連袂整合平臺基礎上,成就品牌成長、產品行銷與區域旅遊大發展的共贏價值。可以說澳門在這一方面又是獨具優勢,因為澳門旅遊的整體行銷方實際就是政府,具體點就是旅遊局。每年都會通過各種活動,以及駐外的聯絡機構,進行多種多樣的澳門旅遊推介。而但在全域旅遊概念下,尤其是澳門旅遊發展需要繼續與其他產業相互滲透的前提下,未來澳門的旅遊行銷需要更多的尋找旅遊與其他產業的結合點。以此來做文章,打造澳門更多種多樣的旅遊品牌。而更為關鍵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旅遊合作發展當中,這些澳門本身的優勢和資源,則需要放在更廣的範圍內,以更寬闊的視角進行研究和開發,無形之中,整體的資源利用率也會大為提高。無論是澳門本身全域旅遊的層次,還是在協助提升大灣區全域旅遊發展程度上都將有更大的作為。

再次,特別是今年確定加強旅遊推介和宣傳作為工作重點。並且有相當多具體的工作安排。凸顯出灣區內城市對行銷宣傳的重視。那麼關鍵的就是,如何才能更好的推廣了。在基本方向和戰略已經明確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實施具體的戰術。值得關注的是,在互聯網社會下,互聯網對旅遊的影響,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也不能不加以考慮,甚至應該作為最關鍵的實施方向。

其實,隨著人們思想觀念和社會形態發生的變化,全球旅遊已經開始由20世紀傳統的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旅遊向在一地的停留時間相對較長,更加強調放鬆、休息以增進身心健康為目的的休閒度假旅遊轉變。休閒度假旅遊是指消費者支配自己的“閒暇”時間用於度假旅遊活動,以達到放鬆、體驗、娛樂、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為和過程。從定義上看,休閒度假旅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追求身心的某種“愉悅”,其目的有別於一般的觀光旅遊,其表現形式也更趨多元化。有研究人士認為,網路行銷在此一旅遊產業領域將發揮革命性的作用。因此,旅遊網路行銷亦應該得到重視。

旅遊網路行銷是指旅遊企業以電子資訊技術為基礎,以電腦網路為媒介和手段,而進行的各種行銷活動;是目標行銷、直接行銷、分散行銷、顧客導向行銷、雙向互動行銷、遠端或全球行銷、虛擬行銷、無紙化交易、顧客式行銷的綜合。一方面,網路行銷要針對新興的網上虛擬市場,及時瞭解和把握網上虛擬市場的旅遊消費者特徵和旅遊消費者行為模式的變化,為企業在網上虛擬市場開展行銷活動提供可靠的資料分析和行銷依據;另一方面,網路行銷在網上虛擬市場開展行銷活動,可以實現旅遊企業目標。

旅遊業一直被認為是對網路最敏感、最應該發展電子商務的行業。旅遊業屬於資訊密集型產業,其發展高度依賴於資訊化系統,是特別適合於網路運作形式的一個產業,旅遊產品的網上行銷比其他產品的網上行銷更具有優勢。通過對休閒度假旅遊市場特點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是一種特別適合用網路手段進行行銷的產品。

互聯網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限制進行資訊交換,並跨越時空達成交易。其多媒體功能使旅遊網路行銷可以集中圖、文、聲等各種媒體的傳播形式,創造出立體化的傳播旅遊資訊的環境。而互聯網的互動式作用,使得旅遊網路行銷比其他行銷方式更具有直接行銷、目標行銷、雙向互動行銷、參與式行銷等現代行銷的特點。此外,網路行銷具有的高效率和經濟性,使得旅遊業得網而如虎添翼。旅遊網路行銷也在世界範圍內成為網路行銷的典範。

網路行銷不僅對旅遊業整體產生了革命性作用,從其作用方式來看,它更符合休閒度假旅遊的市場特點,從而為休閒度假旅遊的行銷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一、廣闊的客源市場。以澳門為例,本澳最主要的客源地——內地目前擁有上億線民的數量,具有購買力的上網人群的文化程度一般都比較高,這些人收入水準比較高,工作壓力比較大,思想也比較開放,工作之餘努力地追求享受和放鬆,正是休閒度假產品的潛在消費者,因此具有廣闊的客源市場。而站在大灣區旅遊發展的角度上來看,這個客源市場將更為廣闊,近乎涵蓋全球各個地域。

第二、個性化的需求。傳統的觀光旅遊產品相對比較共性,而休閒度假產品的目的地相對來說比較分散和弱勢,其客源也是相對分散地擁有個性化需求的小眾客源。互聯網為相對小眾的休閒度假目的地帶來了數字機遇,即它借助記者、攝影者和網路撰稿人這樣的多元的社會力量,將資訊大量地呈現在互聯網上,從而滿足更多旅遊者對休閒度假產品的小眾化、個性化需求。

第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對於小眾化、個性化需求的產品,互聯網以其無限大的容量、多媒體的表現形式,以及通俗直白的視覺形象等特點,在傳播時對產品內容往深處說理,並將一般受眾難以掌握的產品資訊通過多種表現形式呈現給受眾,這樣能更好地加深受眾對於休閒度假產品的理解。

第四、較低的成本。我們一直強調休閒度假產品的多樣化、特色化是其發展的生命線,但特色化與需求量和行銷成本是一對矛盾。網路行銷克服了過去為獲得資訊與交流資訊而需增加成本的缺點,為行銷提供了一種以低廉成本獲得多樣資訊與加強採購的管道,從而大大提高了運作的效率,並降低了成本。

第五、傳播旅遊形象。在旅遊市場行銷中,行銷的主要訴求是要將充分反映實際特色的旅遊形象提煉出來,通過有效的行銷手段傳播於目標受眾。而在所有的傳播手段中,互聯網的24小時不間歇、圖文並茂、多媒體互動等傳播優勢,將會立體地、全面地、透徹地、鮮活地把一個休閒度假旅遊的品牌形象推廣到國內外廣大的受眾面前,使他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