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藥會如何影響世界

  徐福東渡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藥的傳說廣為流傳。不老藥是稀缺資源,但如果這種藥能批量生產,會如何呢?

假如每個人面前都擺著這麼一顆藥,吃下去不但會改變自己的生活軌跡,也會改變整個社會的形態,那麼,人們會怎麼選擇呢?不老藥一定會讓人類世界更幸福嗎?

各顯神通求靈藥

現實中的不老藥,是在實驗室中誕生的。

本世紀初,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生物學家布魯斯•埃姆斯發現,調節細胞線粒體的肉毒堿加上抗氧化劑,可在治療輕度老年癡呆症的同時延緩衰老。這一發現隨後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開發「不老藥」的熱潮。

在抗衰老領域,全球的科學家們紛紛對此投入了極大的熱情與精力。

穀歌也加入了研究不老藥的行列。2014年,穀歌旗下的卡裏克公司和美國制藥公司艾伯維宣佈,雙方各出資2.5億美元,聯合開展抗衰老新藥的研發。啟動資金幫助卡裏克公司在三藩市灣區建設研發基地,整個專案總投資預計達到15億美元。

2016年,俄羅斯阿勒泰國立大學學者證實,他們研製出了可激發人體製造自身幹細胞、更新組織和防止衰老的製劑。阿勒泰國立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伊萬•斯米爾諾夫稱:「我們正在研製用於癌症病人化療後的骨髓再生抗衰老製劑,肝臟保護裝置和婦女健康製劑,我們的研發核心是延緩衰老過程。」

據悉,專家們已經在實驗室小白鼠身上對製劑進行了測試,實驗結果比較令人滿意。斯米爾諾夫透露,目前的實體類似粉末,將來研製出來的製劑可能會有幾種形態,其中內服為藥片,傷口和擦傷外敷則是藥膏或凝膠。

除了俄羅斯學者所採用的幹細胞方法,目前不老藥主要的研究方向還包括血液循環、熱量限制、端粒酶等。

血液循環是人類最早為尋找不老藥而嘗試的手段之一,但有些聲名狼藉,因為在傳說中那些千年吸血鬼就是使用這種方式。

血液循環的最初方案,是把年輕捐獻者的鮮血輸到老年人體內。這種方法對人血充滿狂熱,但它的確有可能具備維持生命的特性。

1615年,德國醫生安德里亞斯•利巴非烏斯率先提出這種方法,他當時考慮把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動脈血管相連。

利巴非烏斯相信這種方法能夠成功,2005年的實驗結果表明,他的想法的確有一定的前景。老年老鼠獲得年輕老鼠的血液後,確實變得更加健康,而年輕老鼠獲得老年老鼠的血液後,其身體狀況大幅惡化。目前正在開發的一些治療方案,其實際效果已經反復在實驗室中得以驗證。

在2013年前後,哈佛大學等研究小組發佈報告稱,將年輕小白鼠的血液輸入衰老小白鼠,對後者有返老還童的效果。

哈佛大學科學家在《細胞》雜誌發表明確證據,發現在年輕血液中存在一種蛋白分子GDF11,這是年輕血液產生抗衰老效應的原因。

開發不老藥或許並非只有一條途徑。專注於熱量限制研究的學者發現,他們的研究也能起到延年益壽的效果。在小鼠實驗中,控制卡路里攝入,或者引入營養相關傳導通路的突變,可延長50%的壽命。

到目前為止,節食可延長小型哺乳動物壽命是抗衰老研究中最強有力的發現。限制飲食似乎使小白鼠細胞進入類似休眠的狀態,但人類限制飲食是否奏效,目前還沒有得到有力驗證。

千年壽命不一定帶來人口爆炸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記錄的活得最長的人,是來自法國的珍妮•卡爾蒙特,她年輕時曾經與畫家文森特•梵古相識,1997年去世時已經122歲。

卡爾蒙特過世後的20年裏,全球的醫療條件持續改善,但這項年齡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著實令人意外。

從遺傳角度來看,人類一旦到達特定年齡似乎就很難繼續存活。2016年的一篇論文認為,人類或許無法活過120歲。不過也有人持有不同想法。SENS基金會教授奧布裏•德•格雷相信,人類的壽命很快就會大幅延長到1000歲。

但從目前實踐的角度看,120歲和1000歲的區別不大,都是難以實現的目標。好在不老藥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手的,隨著科學的進步,這種神奇的靈藥會不會逐漸出現在人們面前呢?

在過去150年,全球人均壽命幾乎翻了一番。新型藥物會給社會帶來哪些影響?是讓人們有更多時間生產,創造前所未有的社會財富,還是會讓人口數量爆炸,帶來資源崩潰?

一些「暗黑流」的科幻作品經常描畫出後者的景象:隨著人們壽命的增加,地球將承載更大的人口壓力,在人口過多的未來世界裏,不得不採取極端措施來控制過度擁擠的世界,保護極其稀缺的資源。

其實不必如此悲觀,人類的壽命延長也不一定必然導致人口增長。人口增長主要取決於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率的降低的確會促使人口增長。」南安普頓大學人口變化中心主任兼教授珍•弗爾金漢姆說,「但從長期來看,真正的動力來自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一點並不僅僅適用於魚類。人類原本也會生很多孩子,以防其中有人夭折。但隨著社會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健康水準逐步提升,多生育已經顯得有些多餘。

同時,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齡也已經上升,而且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生育,不少國家都降低到生育更低的水準。

因此,不老藥的出現並不必然會帶來人口爆炸,長壽會影響到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環節,重塑世界經濟環境——這種影響會逐漸浮現。

如何填平不平等的鴻溝

西方有諺語稱,「只有在死神面前,每個人才是平等的。」然而,不老藥的出現,可能會讓死亡也變得不平等,會在社會倫理等領域帶來諸多道德問題。

除非開發中的不老藥的治療方案對所有人開放,否則就有可能根據誰曾經接受過這樣的治療而形成兩極分化的社會。在世界的不平等現狀已經十分嚴重的情況下,財富鴻溝也許會直接轉化為生命鴻溝。「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對立可能在生命領域爆發出更大的矛盾。

緩和矛盾的辦法之一,是將解決老齡化問題的研究排在不老藥之前。隨著人類進入老齡化社會,抗衰老研究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比起「重返二十歲」和「永保青春」,抵禦和治癒老齡化疾病才是最首要的目標,也更符合科學倫理。很多醫學研究都不是為了延長壽命,而是讓人們獲得更健康,延緩生病的時間。

另外,還要對消除衰老所引發的道德、文化和社會學問題展開討論。在一些專家看來,調動所有資源讓所有人擁有健康的生命,遠遠好過讓一部分人活到遙遠的將來。

當然,即使不老藥的研究在未來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以低廉的成本和廣闊的覆蓋面彌合社會鴻溝,仍有問題難以解決,即壽命上的性別鴻溝。

在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女性的生存優勢都是顯而易見的,研究人員稱:「在有可靠的出生和死亡記錄可循的每個國家的每一年,與男性相比,早年、晚年甚至整個一生,女性的生存優勢始終顯而易見。人體生物學中可能沒有比這更穩固的模式了。」

這方面早有可靠的記錄。換句話說,即使經過巨大的社會變革,性別方面的壽命差異依然存在。

北歐國家瑞典提供了最可靠的歷史資料:19世紀人們的平均壽命,女性為33歲,男性為31歲;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3.5歲和79.5歲。在不同的兩個時代,女性比男性壽命都延長了約5%。不老藥或許也很難改變這種穩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