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論壇對國共論壇既是補償更是補強

第十屆海峽論壇已於昨日閉幕。此屆「海峽論壇」圍繞「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安排了大會活動,以及青年交流、基層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交流版塊等三十六項四十九場活動,福建各設區市同期舉辦十八項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出席「海峽論壇」,在開幕式上致辭並參加了重要的會見及座談活動。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和親民黨、新黨、無黨團結聯盟等臺灣政黨代表和有關縣市代表、主辦單位代表,以及臺灣各界人士約八百餘人應邀出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屆論壇圍繞兩岸青年共同關注的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等話題,舉行海峽兩岸青年文創産品集市、在閩台青就業創業好故事分享會暨菁英頒獎典禮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服務兩岸青年特別是臺灣青年來閩就業。在閩台青就業創業好故事分享會暨菁英頒獎典禮,爲篩選出的三十位在閩就業創業有所建樹的臺灣青年菁英頒發榮譽證書,並安排其中十位臺灣青年菁英代表在現場分享就業創業經驗。

可以說,這屆論壇貫徹了中共「十九大」在對台工作領域的精神和基本方略,堅持推進祖國統一,反對「台獨,促進兩岸人民心靈契合,並秉持「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過,從中也可看出,某些具體策略已經有所調整,其中一個方面,就是從原來的將較多的政治資源集中傾注在國民黨高層上,轉為更注重台灣地區的各階層民眾。而且,在保持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力度的同時,更注重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

這種變化調整,也發生在港澳事務工作領域。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由在台灣地區的中國國民黨高層中擁有充沛的親緣關係的俞正聲,調整為在國務院中主抓經濟工作,尤其是分管「一帶一路」倡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韓正出任,就可窺見習近平對港澳政策有一系列新觀念、新思想、新戰略,可能會像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推動改革開放;中共「十九大」也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共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朝鮮的金正恩在覲見習近平後,主持召開朝鮮勞動黨七届三中全會,宣布停止核試驗和洲際彈道火箭試射,將集中一切力量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那樣,在香港特區以司法手段打擊「港獨」勢力,獲得壓倒性的勝利,澳門特區政治反對派的囂張氣焰也巳被壓遏了下去之後,今後在繼續保持對分裂國土者實施高壓的同時,應是將主要精力用於「拼經濟」,以提高港澳居民的生活品質來促進心靈契合,增強他們對國家的向心力,讓他們也能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光,真正展現「一國兩制」的優越性。而在對台工作上,可能也是以類似的思路,進行「戰略轉移」。

其實,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按照政治學的觀點,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先進政黨;而過去長期以來,無論是早期的《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論著,還是近期的政治教科書,都將國民黨定位為代表大官僚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的政黨。雖然在歷史上也曾有過合作,但更多的是互相之間的殘酷鬥爭,而且血流成河。全國人大常委會最通過《英雄烈士保護法》後,新華社和《人民日報》逐日發表英烈的事蹟,大部分就是與國民黨作殊死鬥爭甚至是被國民黨殺害的。在北京西山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更是為紀念上世紀五十年代犧牲於台灣的中共隱蔽戰線無名英雄而建。

不過,國共兩黨在當代也有著共同點,那就是反對「台獨」,追求國家統一,儘管對實現統一的形式有不同看法。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雖然是以「漢賊不兩立」的形式呈現,但也是難能可貴。而在二零零五年「胡連會」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更是兩黨一道宣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的共同主張,並將「建立黨對黨定期溝通平台」,「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台,包括開展不同層級的黨務人員互訪,進行有關改善兩岸關係議題的研討,舉行有關兩岸同胞切身利益議題的磋商,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組織商討密切兩岸交流的措施等」,列入國共兩黨的五項共同工作任務之一,這就是又稱為「兩岸論壇」的「國共論壇」的由來。

但國民黨在乘著「胡連會」的東風重新奪回政權後,其兩岸政策導向發生了微妙變化,部分地脫離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的軌道。不但是公然宣稱「不統」,而且在「不獨」方面也軟弱無力,「一中各表」背離「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而且,在執行面上,一方面仍然秉持「資產階級大買辦」的本色,壟斷了大陸方面向台灣民眾饋贈的惠台紅利,使得基層群眾未能受惠,因而無法產生獲得感,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利用當時在「立法院」擁有多數的優勢,將兩岸兩會的談判成果轉化為法律,並因議事手法的僵化粗糙,而給分離主義者提供了發動「太陽花學運」的藉口,嚴重衝擊多年的兩岸交流的成果。而且,隨著國民黨的敗選,及黨高層從反「獨」促統的立場上後退,也已失去對「台獨」的制衡能力,導致對岸重新思考對台工作的思想導向。

因此,雖然對岸的對台工作整體政策不變,但具體思路及策略已經做出了調整。在繼續團結國民黨的同時,擴大團結面,以爭取民心為主,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在此情況下,對台工作的領軍人物也有了變化。從與蔣家和國民黨高層有著某處親緣關係的俞正聲,轉為因為曾任國務院副秘書長、重慶市委書記尤其是廣東省委書記,而與台商交往較為深入細緻的「知台派」汪洋。

本屆「海峽論壇」是在「國共論壇」因受蔡政府阻擾,及北京對國民黨新任主席吳敦義的兩岸政策立場有所置疑而未能如期進行的情況下舉行的。在開幕之前,吳敦義的兩岸政策立場發生了積極的轉向,而率團出席的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在吳敦義的授權下,也在論壇中拋出「新三通」、「兩岸一家人」等言論。因此,出席的國民黨「立委」認為此次成果助於「緩解近日國共緊張關係」。就此而言,「海峽論壇」是對未能如期舉行的「國共論壇」的補償。

而在國台辦與其他部委共同推出惠台三十一項措施的基礎上,「海峽論壇」舉行地的福建省,也推出六十六項惠台措施。這與此前上海市的五十三條,及廈門市的六十一條措施一樣,都是地方層級對中央層級的惠台措施的細化和具體化。這也是對以往曾在「國共論壇」上宣布的各項惠台措施的補強。

在這些惠台措施的嘉惠下,許多台灣青年湧到大陸就讀、就業及創業,其中也有曾參與「太陽花學運」者。倘能在使用互聯網方面給予提供方便,對他們「網開一面」,使得他們能夠透過非意識形態領域的網域,了解外界的科學技術的進展及進行交流,可能對台灣青年的吸引力更大,更有利於促進他們的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