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官已非難堪事 駐軍才是大問題

台灣當局「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特別辦事處(AIT)昨日上午同時發布新聞稿正式宣布,美國國務院主管教育文化的助理國務卿馬利.羅艾斯將於十日日至十四日訪台,代表美國政府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內湖新址啟用典禮。

「外交部」的新聞稿說,此行是馬利.羅艾斯今年三月擔任現職後首度訪問台灣。馬利.羅艾斯曾在大學任教,擔任民間企業高階主管,對教育、文化及女性創業等議題有長期深入的了解及實務經驗,訪台期間將拜會政府相關部會,就台美關係、兩國教育文化交流以及創業環境等議題交換意見。馬利.羅艾斯過去曾隨夫婿、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艾斯多次訪問台灣,對台灣有十分深刻的認識,二人都是台灣在美國的長期重要友人。而「AIT」的新聞稿則表示,馬利‧羅艾斯此行除將出席AIT新館的落成典禮外,也將與台灣討論台美許多合作和交流計畫,同時將與曾參與美國交換生計畫的學友會面,並與關注創業和商業環境等議題的台灣和外商企業團體交流。馬利‧羅艾斯主管多項透過教育、專業、文化、體育交流活動來推動美國外交政策目標的計畫。這些交流活動旨在提升美國與他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建立可推動美國外交政策目標的網絡和合作計畫,並針對全球性挑戰和契機加以回應。

台灣當局「外交部」和「AIT」同時發布的新聞稿,而且更是在馬利.羅艾斯幾乎已經一腳踏進台灣的土地時才發布的這則新聞稿,對前段時間的「訪台官員層級的爭論和揣測,來了個一錘定音,讓某些鼓吹或期待特朗普派出「大咖」官員尤其是「對台態度極為友好」的白宮安全顧問波頓,或是最低限度也應派出內閣級官員赴台主持「AIT」新址啟用典禮的台美兩地政客,潑了一頭冷水。

實際上,特朗普和美國國務院在一片「派出高層官員赴台」的聒噪聲中,派出一名剛就職才三個月,而且分管的業務還是教育、文化事務,而不是蔡政府所期盼的政治及等敏感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赴台,而台美雙方的新聞稿更可能是出於美方的主張,特意強調馬利.羅艾斯在訪台期間,與蔡政府商談的是文化、教育等非敏感性的合作和交流計畫,並將與曾參與美國交換生計畫的學友會面,以及與關注創業和商業環境等議題的台灣和外商企業團體交流,這可能會讓蔡政府很「漏氣」,以為可以籍著美國派出高階官員訪台,就可在今日台灣當局在國際事務頻頻受到「打壓」的「屈抑」氛圍中「扳回一局」。但顯然是就像當年的一部香港電影的片名那樣,「表錯七日情」了。

對此,曾在馬政府時期出任駐美代表的沈呂巡受訪時指出,馬利不久前才擔任美國的助理國務卿,在教育文化政策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並不代表台美關係有突破性的發展。他進一步說,美國還未通過《台灣旅行法》之前也曾派美國國務院經濟暨商業事務局助理國務卿芮福金來台訪問,甚至有環保署長的內閣層級來台訪問。按照沈呂巡的說法,在「AIT」新址揭幕這樣的重大事件之下,尤其是在《台灣旅行法》通過之後,美國派來台灣的官員的重要性,反而比此前還「有所降低」。

實際上,政大國關中心歐美所研究員嚴震生在受訪時就強調指出,助理國務卿只是司長級別,過去沒有《台灣旅行法》也有助卿來台,顯示台美關係並沒有太大的改變。而且馬利並不是負責台灣業務,是針對議題性所作出的訪問。不過,他也指出,馬利的先生羅艾斯對台灣關係非常好,也參與美國聯邦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按照嚴震生的這個說法,似乎是美國方面為了避免台灣方面不悅,充分利用羅艾斯兩人的夫婦關係,而巧妙地作出的「補償」的「補救」措施。

此前曾經盛傳將有波頓代表美國赴台主持「AIT」新址揭幕典禮,並將與蔡英文在「AIT」新址共同「亮相」。這除了是要表達美國對台灣當局的支持之外,而且也因為波頓此時「有空」。因為他在朝鮮問題上是「鷹派」,早在十多年前就批評金正日,換來朝鮮對他「人渣」、「吸血鬼」的回擊。他出任國家安全顧問之前曾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闡述先發制人攻擊朝鮮的理據,傾向採用軍事行動多於外交斡旋的「利比亞模式」。而前段時間特朗普突然聲稱取消與金正恩的歷史性會晤,也是受到波頓的影響,他在向特朗普報告朝鮮發表公開聲明威脅「核與核的對決」,並對副總統彭斯出言不遜之後,特朗普感到震驚,立即召集高層會議,連夜討論到次日上午,歷時十二個小時,最終特朗普發出取消峰會的信件。但後來特朗普又改變主意,決定如期舉行「特金會」時,在白宮講話中正面反駁波頓的觀點,幷公開承諾,金正恩的安全都將得到保證,他的國家不會遭受卡扎菲統治下的利比亞的命運,「除非沒能達成協議」。對此事態,《法國世界報》在其國際版面以《金正恩勒令特朗普遠離波頓》的大字標題發表評論,其副標題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鷹派波頓的強硬路線威脅着美國和平壤的關係解凍》。

在此事態下,不少人都認為,特朗普擔心他會在「特金會」中口無遮攔地「放炮」,搞砸好事,因而將不會帶他去新加坡。既然有空,而且波頓頗為關注台海時,就不妨讓在台灣問題上做些工作。

筆者曾對此分析認為,特朗普派出波頓前往台北出席並主持「AIT」新址的揭幕禮,並不符合禮制。因為「AIT」直屬於美國國務院,不是白宮,因而美國的代表應是國務院的官員。而在歷史上,國家安全顧問與國務院往往有矛盾。國家安全顧問為了凸顯自己的重要性,是「在總統的身邊的重要人物」,而且經常承擔某些特別任務,因而總要擺出一種比國務院高出一等的舉止。說不好,《紐約時報》有關特朗普可能會派出波頓作其特使的報導,就是其故意讓國務院與白宮掐架的挑撥離間計謀。何況,六月十二日這一天,特朗普在新加坡與金正恩會晤,按照職能,波頓應該跟隨特朗普並隨時提供「顧問」意見。

而最新消息,是波頓也將隨同特朗普前往新加坡。據說即使他是「鷹派」,但卻是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按照禮制應該參與,而且他是為特朗普服務,特朗普可以不接受其建議。何況,有他在會場,也是對金正恩的心理震懾。實際上。當特朗普提出取消「特金會」時,金正恩就曾「乞求」特朗普。

既然波頓去了新加坡。就不可能有「分身術」了。何況,由於波頓與國務院有矛盾,國務院也不願讓他「搞禍攤檔」,更不願他「撈過界」,搶了自己的「光」及「功」。

而國務院派出助理國務卿前往台北,而且還只是分管文教事務,有點「貶低」之意。此顯示,華府是在做「兩面人」。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台海問題作為與中國交易的棋子,另一方面,又不想「去到盡」,因為還有很多事情仍要中國幫助,因而是「鬥而不破」。倘能準確判斷其意圖,就可事半功倍,在避免在無謂問題上白花力氣的同時,更更準確地找到方向,解決問題。

盡管在「AIT」新址問題上,解除了「波頓赴台」的威脅,但美國將會派出海軍陸戰隊進駐,仍是一大問題。盡管最新消息說,海軍陸戰隊員們講會穿著便裝,但其本身仍是軍人,這等於「半駐軍」,抵觸中美建交「三原則」中的「撤軍」。如果蔡政府也籍著美國的《台灣旅行法》,派出憲兵進駐其在美國的代表處或辦事處,即使是便裝,也等於是「正式邦交」關係,也就抵觸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並超越了《台灣關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