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營機構民調:台灣民眾對大陸好感度首超反感度

【香港中通社6月17日電】台北消息:由綠營人士成立的台灣民意基金會17日公佈最新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度為48.8%,是基金會設該項調查以來首度高於反感度(43.9%)。

台灣民意基金會6月針對島內20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問卷調查。被詢問對大陸的感覺時,有8%的受訪民眾回答非常好,40.8%還算好,23.9%不怎麼好,20%非常不好,2.5%沒什麼特別感覺,4.9%則回答不知道。

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增加了4.4個百分點,反感方面降低了3.5個百分點;與歷次調查相比,對大陸有好感的人首度反超反感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民眾中25歲到54歲的青壯年,有50%以上對大陸持正面態度,而學歷大學以上的受教育較高程度者,同樣也有過半數對大陸抱有好感。

民進黨籍的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表示,現在兩岸關係冷卻,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印象與感覺卻出現戲劇性轉變,這是相當重要的轉變。他分析,此現象或許是台灣經濟發展遲滯、大陸崛起所致,值得台灣當局深思。

世新大學傳播學院前院長彭懷恩則認為,民眾對大陸的情感很難排除經濟與文化的因素。他表示,現今兩岸經濟實力已有所消長,不少他的學生畢業後都已赴大陸工作,台灣民眾的價值觀是現實的。

在皖台商首創公益獎學金資助陸配家庭子女就學

【中新社安徽蚌埠6月17日電】為鼓勵台澎金馬地區的大陸籍配偶家庭高職階段優秀在讀子女,為社會和產業界培養務實勤勉的專門技術人才,並促進高職階段的產學合作,安徽省蚌埠市台資企業協會會長、安徽鳳凰濾清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巫界樹捐資並委託台灣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設立專門面向高職階段陸配子女的獎學金「鳳凰計劃」,以提昇在台就學保障。該獎學金6月30日將在台北市頒發。

據瞭解,此次獎助對象為設籍于台澎金馬地區且其父母之一方為大陸籍配偶的公私立高職、高中職業類科、五專一至三年級的在學學生。獎助項目共10個名額,其中兩名為安徽籍,每人每年獎助新台幣10萬元。

此外,申請資格需滿足在應修業年限內,所有學期操行成績85分以上(含85分)、學業成績平均85分以上(含85分),應檢附成績證明,高一新生須提供國三學年度上、下學期在學成績並須檢附上學期的成績。

在甄選標準方面,品德操守、在學成績、專業技能、社會實踐等四個方面各佔甄選評比的25%。巫界樹表示,之所以將品德操守放在首位,他認為具備優良的品德是成才的關鍵。

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兩岸婚姻家庭的數量與日俱增,據海峽兩岸婚姻家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38萬對兩岸婚姻家庭。

北京高雄兩岸民眾視頻連線表演共度端午佳節

【中新社北京6月17日電】北京市海澱區科星社區和高雄市旗津區16日晚間同步舉行「登高看海•共度端午——京台兩地社區大舞台」晚會,兩岸民眾通過視頻連線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度端午佳節。

一曲悠揚的禮樂在兩岸現場同時響起,穿著漢服的舞者們仿佛穿越一般來到舞台上翩翩起舞。視頻連線打開了這道穿越之門,讓兩岸居民跨越地域阻隔,一起回到古代,以《禮儀之邦》之舞傳承著華夏禮儀文明。

隨後,台灣經典情歌《男人情,女人心》在視頻兩端同時響起,中關村空間社區主任張穎與旗津區中興裡裡長郭茂盛共同演唱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歌曲,現場的舞者們通過視頻連線為他們伴舞。

高雄達人的太極拳表演剛結束,北京的技藝達人就秀出飛叉、變臉、中幡、硬氣功等傳統技藝。兩岸民間文藝高手輪番上陣,引得掌聲雷動,叫好聲不斷。

在晚會活動現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們展示了書法扇面、扎染風箏、拓印、剪紙、串珠、手工編織、布藝畫等傳統民俗,還特別推出雄黃、纏五彩縷、穿漢服等端午習俗,增添了濃濃的喜慶氣氛。

海峽兩岸鄉親在「客家搖籃」江西贛州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中新社贛州6月17日電】6月17日,來自台灣的媒體人與江西的客家文化專家、學者在世界「客家搖籃」江西贛州,共話客家文化傳承。

當天,由9家台灣媒體和4家大陸媒體聯合組成的海峽兩岸媒體採訪團在「客家搖籃」江西贛州參觀客家博物院,瞭解客家民俗、客家建築、客家文化、客家精神;探訪客家先民遷徙紀念鼎,感知客家千年的遷徙歷史。

在當天舉行的客家文化交流活動上,台灣媒體領隊、台灣講客電台主持人溫士凱表示,要將客家文化的傳承融入現代生活,加強語言、音樂、舞蹈等客家文化的創新和推廣,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在傳承中求創新、在創新中保護。「比如通過客家流行音樂推動客家語言的保存與使用,在旅遊景區設置客家文化體驗點,復原客家人的生活習慣。」

「傳承客家文化要重視人才的作用。」贛南師範大學客家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授溫春香稱,第一要發展經濟,培養一批對客家文化感興趣的人才;第二,客家人遍佈世界各地,客家文化具有多樣性,要提高客家社群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感,提倡他們說客家話。

台灣Line Today記者吳東峻認為,海峽兩岸的客家文化都是同根同源,要加強兩岸客家文化的溝通,增進兩岸客家人特別是青年一代之間的交往和理解,增加彼此的認同感。

客家文化是贛台兩地客屬鄉親聯絡感情的靈魂。此次「尋根圓夢」行,將讓台灣媒體重溫客家先民南下聚居、繁衍發展與播遷世界的歷程,感悟兩岸客家文化同根同源客脈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