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聯手反制中國是實質「台獨」的步驟

蔡英文日前接受法新社記者專訪時,聲稱台灣正面對來自北京的「巨大壓力」,而且台灣龐然大物的鄰居中國,是「對全球民主的威脅」,因而她呼籲國際社會藉由對自由的支持,制約對岸的中國。她希望能透過國際媒體,敦促其他國家與台灣團結在一起,共同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並保護民主社會共享的自由價值。

蔡英文的話音剛落,「外交部長」吳釗燮就積極響應,並謀求將「老闆娘」的意圖付諸實證。他在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呼籲台日展開「對中安保對話」,並以台美關係為例說,安保合作密切,顯示有無邦交不是安保對話的前提條件。如果日本政府不希望公開對話,也可以不公開形式進行。他說,日本與台灣同樣直接面對來自大陸的軍事壓力與威脅,大陸的軍機自日本宮古海峽南下便是台灣,反之自巴士海峽北上便是對日本的威脅,日台安全保障密不可分,希望與日本在安保領域交換意見。吳釗燮在專訪中也談及台灣當局多個「邦交國」先後與其「斷交」一事,他批評大陸藉由奪取台灣當局「邦交國」抹殺「台灣獨立存在」的事實。台灣不受大陸統治,大陸對「一個中國」原則的「解釋狹隘」,台灣人民不能接受,政府今後也不會接受「一個中國」原則。

吳釗燮提出要與日本進行「對中安保對話」的要求,極為罕見,這是日本於一九七二年與台灣當局「斷交」以來,台灣當局首次以官方身份提出的類似訴求,而不是某些人以民間身份鼓吹。實際上,就連以與在日本的「台獨」團體進行視訊會議的方式,提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論調的陳水扁,也未曾以官方身份提出這樣的訴求。因此可見事態的嚴重性。實際上,吳釗燮的談話內容,就連對他進行專訪的《產經新聞》也感到驚訝,指出台灣當局的高層官員向沒有「邦交」的日本提出「執政者對話」的要求非常罕見。

但在「外交無小事」的工作準則之下,作為必須謹小慎微,發表談話必須與當局口徑一致的「外交部長」,吳釗燮之所以敢於拋出這個「突破性」的論調,顯然是蔡英文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制約中國」最新戰略的一部份,而且極有可能是得到蔡英文的授權,採用蔡英文接受外媒專訪的方式,向外宣示,以試探受訪外媒所在國家當局,以至國際社會的反應。倘沒有「反彈」,就再進一步,由「外交」系統的官員,分別向各國進行遊說,以促使其接受並付諸實施,以「切香腸」的手法,逐步落實台灣當局的「實質外交權」,作為「主權國家」必須具有的最主要元素——「主權」,從而完成台灣當局的「實質獨立主權國家」的全過程。

實際上,民進黨內的一些國際公法專家就指出,按照國際公法的理論,國家是由領土、人民、政府、主權四大要素組成,現在台灣當局已經具有前三項要素,只差最後一項「主權」。因此,吳釗燮的談話內容,就暴露台灣當局意圖以「參加聯合國」,「參加國際組織活動」的方式,以彰顯其「主權」要素的圖謀失敗之後,現在就轉一個彎子,以與「非邦交國」進行「執政者對話」的方式,展示其「主權」要素,再進一步圖謀「實質性的邦交關係」。

由此看來,蔡英文的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制約中國」之說,是真的,不是「說說」而已,是經過沙盤操演的產物,至少是已經與「國安團隊」深入討論,並作出了結論及安排了執行部署。而且,是與她在同一個接受法新社記者專訪中強調的「一邊一國論」,互相呼應,相輔相承。這顯示,蔡英文在上任兩年之後,開始調整戰略了。而吳釗燮謀求與「非邦交國」進行「執政者對話」的方式,就是這個「大戰略」中的其中一個重要「戰役」。

本來,以哲學上「主要矛盾解決了,其他次要矛盾也有迎刃而解了」的原理,蔡政府的首要「公關/攻關」對象,應是美國,倘能獲得美國響應,其他西方國家就可能會以「羊群效應」,紛紛跟進。但為何吳釗燮的首先付諸實施對象是日本不是美國?看來主要是因為求.訪者是日本媒體之故,當然也可能是吳釗燮的刻意安排,因為既然是「試探性」,更既然是「非常罕見」,就不排除會有「反彈」的可能,倘率先向美國媒體放風試探,遭到華府拒絕,在「帶頭阿哥」的範例作用下,蔡政府的這個圖謀就「出師未捷身先死」。因此,是採取「先易後難」﹑「月暈擴散」的方式,先行向與台灣當局歷史淵源較深的有影響大國進行試探,然而逐步擴大接觸範圍,再謀求攻克最關鍵的美國。

蔡英文要推動這個「戰略轉變」,是她本身「台獨」思維的正式暴露。此前人們都以為,她與老「台獨」不同,老「台獨」受皇民教育影響,因而要推動「台獨建國」;而她是在台灣光復尤其是「中華民國政府」逃遷台灣地區之後才出生,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既反共更反「獨」,教育體系不可能灌輸「台獨」思想,因而在她的思維定勢中不可會有「台獨建國」的細胞。但是,由於她曾接受李登輝委託,進行「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的研究,並由此作出「特殊兩國論」的結論,並在擔任民進黨主席後,在弼輔她的「新潮流系」的影響下,接照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定義,實行打著「中華民國」旗號,但卻與中國大陸割裂開來的「台獨」。這是一種新型「台獨」,與「老台獨」要建立「台灣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決絕不同。

不過,與陳水扁的「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也不同。陳水扁強調的是「台灣」,而蔡英文則融入打著「中華民國」的旗號。她是擔心會引起美國等國家的反對,因為美國等國家與台灣當局「斷交」前,是與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持有「邦交」關係,而非「台灣」這個「國家」。因而她沒有那麼明目張膽,而是強調「中華民國是獨立主權國家」,不過在口頭表述上為簡練,還是會使用「台灣」。這樣,就等於是以「國家繼承,做法更迭」的方式,接過國民黨的政權,而非宣布「台灣獨立建國」,而是「維持現狀」。這樣就可避免國際間的疑慮,實際上,美國就接受了這種表述方式。

正因為如此,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時,曾專程訪問美國,向華府表態她將會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並「維持現狀」。但也已從她主持炮製的「特殊兩國論」倒退,因為「特殊兩國論」還在一定程度上承認「中華民國」與大中國的聯繫,並仍不排除未來的終極統一目標,但尋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對等地位;而蔡英文依照《台灣前途決議文》定義的「中華民國」,則否認與大中國的關係,更排除兩岸的終極統一。

蔡英文之所以轉變戰略,除了是受到她和吳釗燮在接受外媒專訪中提到的各種「中國壓力」的刺激之外,還因為看到美國提出比「重返亞太」野心更大的「印太戰略」,並通過頒佈了《台灣旅遊法》、《國防授權法》等對台灣當局有利的法案,還謀劃向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派駐海軍陸戰隊,認為美國正在逐步背離中美建交的「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因而就趁著國際社會正在發生「大分化,大改組」,或許會在紛亂中重新為台灣定位,讓「中華民國=台灣」成為事實,從「獨立政治實體」,向「獨立主權國家」發展,成為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的「主權國家」,並間接以至直接參與國際組織的相關活動。尤其是目前中國大陸正在加緊以包括要求各國航空班機「正名」等在內的各種方式,防止台灣當局走向「實質台獨」的情況下,蔡英文就更要搶時間爭速度,以所謂「對中安保對話」等手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實質獨立」。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覺,並予以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