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場域上阻遏「台獨」的重大舉措

繼東亞奧委會為遏制台灣「台獨」分子在民進黨當局的縱容下推動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的所為,召開臨時理事會議,以七比一的強勢,通過取消台中市舉辦二零一九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承辦權之後,昨日在國際商場上又傳來阻遏「台獨」的凱歌,四十四家航空公司在指定的期限內,全部糾正其官網內違背一個中國政策的標識的錯誤做法。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耿爽昨日表示,對有關外國航空公司採取的整改舉動給予肯定。耿爽還指出,中方願與外國企業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歡迎外國企業到中國投資興業。同時,中方也希望他們在華經營時,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當然,我們也會依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為其在華經營創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事緣於今年一月間,美國萬豪酒店在發給中國大陸會員的活動信件中,把西藏和香港、澳門、台灣都列為「國家」,而遭到中國大陸會員的檢舉。此事在媒體披露後,輿論迅速發酵,對萬豪酒店形成強大壓力,而且官方也隨即介入,立案調查並勒令其中文網站與APP關閉一週整改,致使萬豪酒店先後三度公開道歉,並按照中國官方的要求進行整改。

就在萬豪事件延燒時,北京《環球時報》一月十二日的微博接獲網友爆料,指稱美國達美航空中國中文官網的意見投訴欄中,將台灣、西藏與中國並列在「國家」選項中。《環球時報》微博報導後翌日,又有內地媒體點名二十四家外國航空公司,涉嫌分裂國家,在其官網將台灣標列為「國家」。中國民用航空局反應極快,於當日向各外籍航空公司駐中國代表機構發布「關於要求外航立即開展網站等宣傳途徑自查的通知」,要求所有經營至中國航線的外國航空公司立即自查官網、APP及其他宣傳管道。四月二十五日,中國民用航空局致函四十四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這些公司在信函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糾正官網相關內容中「違反中國法律、違背一個中國政策的錯誤做法。」根據新華社報導,截至五月二十五

日當天,仍有二十六家航空公司因「技術原因」申請延期並承諾整改,而整改完成時間最早為五月二十八日,最晚為七月二十五日,中國表示同意延期,並將此「改名大限之日」延長至七月二十五日亦即昨日。

中國民航局七月十三日披露,四十四家外國航空公司已有三十八家更改了網站涉港澳台的資訊,剩下六家「仍在申請延期整改」。其中包括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與聯合航空等三家美國航空業者,正在密切與美國政府磋商中。而在七月二十五日的改名最後期限到來之時,據《人民日報》海外網昨日傍晚報導,四十四家外籍航空公司,到昨日下午已「全部對官網涉台名稱作出修改」。至此,連最頑固的美國航空公司,也都遵照中國民航局的要求,以各種不同方式更改了「台灣」的標識,以符合一個中國政策。儘管美國航空、聯合航空、達美航空耍了花招,只是改用城市名稱(如台北、高雄等)進行標註,在機場名稱後面刪除「台灣」,而不是在「台灣」的前面加上「中國」,但也基本上洗脫了「一中一台」的嫌疑。

美國航空公司之所以如此頑固,是因為有美國政府撐腰。實際上,美國政府曾經反對中國民航局的合理合法要求。其中白宮發言人曾經聲稱,中國要求美國航空公司不得將台灣標註為「國家」,是「歐威爾式胡言亂語」,美國「強烈反對」中國強迫美國企業使用特定政治語言,呼籲中國停止「威脅」美國航空業。

美國國務院也曾向中方提出要求,盼就針對改名一事進行談判,但遭到中國拒絕。中國外交部表示,「一中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不容談判和磋商」,呼籲美國應敦促企業盡快整改網站。由於中國民航局措辭強硬地宣布,對於逾期仍不做修改的外國航空公司,中國管理部門將會對它們在中國的航權有所限制,也可以「依法下架」它們在中國市場的APP等訂票系統。而新加坡運輸研究公司執行長兼創辦人方華婷也指出,中國的懲罰選項還有更多套劇本,可以讓中國遊客抵制美國航空公司,也能透過縮減團客配額來限制遊客流量。這就讓以商業利益為上帝美國各家航空公司,也不得不服從經濟效益,而在客觀上「背離」了自己國家的政府,乖乖地按照中國民航局的要求,在「期限死線」之前完成了整改。

台灣當局也曾負隅頑抗。其「外交部」在嗆聲說「台灣不受中國管轄」的同時,也曾致函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達抗議,並要求其出手阻止,但卻遭到拒絕,「IATA」明確表示,此事由航空業者基於市場考量自行決定,而「IATA」及其成員是服務全球運輸市場的非政治性企業,對航空公司而言,要處理政治間的爭議是相當棘手的,最好的方式是政府之間協議。亦即「IATA」不會插手此事。

至此,中國民航局的有擔當的堅持,獲得全勝,為阻遏近年某些國家對一個中國政策出現綏靖主義的苗頭,起到了正面積極的垂範作用。實際上,近年某些國際企業雖然不贊同「台灣獨立」,但卻對「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有所鬆動,將台灣列入「國家」項內在。長此下去,可能就會「切香腸」,一步一步侵蝕。因此,從今年初針對萬豪酒店開始,開始發動阻遏行動,收到良好效果。畢竟,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每年出外旅行的旅客數字,也是各家航空公司的主要客源。相比之下,台灣的市場卻較小,他們不能把自己的飯碗搞砸了。

最近帕勞太平洋航空公司宣布停飛中國大陸和港澳航線,就很能說明問題。實際上,接待陸客是這家航空公司經營的主力,雖然也曾響應台灣當局開拓台北飛帕勞的航線,但經營半年多,成本效益不如大陸航線,後來就改為飛香港、主打陸客族群。但從去年起,中國政府向旅行社發出警告,禁止宣傳到中國不認可的地點的旅行團,集團聲明稱,中國執法部門調查旅遊公司,看他們有沒有違規。而使得前往帕勞的旅客大減,甚至在今年七月到八月,帕勞太平洋航空及其聯營的百悅大飯店沒有任何預訂,造成嚴重虧損,而不得不停飛。但某些台灣媒體卻以「阿Q勝利法」宣稱,帕勞「無懼大陸打壓」,取消來往中國大陸的航班。急得其董事長邱宏照出面澄清。

下一步,就是某些國際知名品牌了。「BBC」中文部曾隨機翻查了一百間不同類型的國際公司的官方網頁,了解它們如何定義台灣。這些國際公司分別來自餐飲、時裝、化裝品、汽車、酒店、旅遊、電器、電腦或互聯網等行業,調查發現大部分公司在網站上並不會直接使用「國家」這一字眼,而是改用「地區」、「位置」、「城市」或是「國家或地區」來進行分類,一些公司則明確地以「中國台灣」、「中華台北」來稱呼台灣。但有十一間公司仍然會把台灣列在「國家」的欄目,例如時裝品牌普拉達(Prada),香奈兒(Chanel)、ASOS、H&M的台灣版網站、彪馬(Puma)、連鎖快餐店肯德基、汽車公司菲亞特(Fiat)、智能手機品牌HTC等。看來,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很快「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