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九八抗洪

今年是九八抗洪鬥爭勝利20周年。1998年入夏以來,我國氣候異常,長江、松花江、珠江、閩江等主要江河河水暴漲。主汛期內,長江流域降雨頻繁、強度大、覆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引發了僅次於1954年的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大洪水。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農田受災面積3.34億畝,倒塌房屋685萬間,死亡4150人,直接經濟損失2551億元,其中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受災最重。面對特大洪水,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古老的中華大地,廣大軍民形成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展開了一場波瀾壯闊、驚天動地的鬥爭,並最終取得了抗洪搶險的偉大勝利。這種精神源於民族血脈、展現鮮明時代特徵,它激勵中華兒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當洪水襲來的時刻

1998年7月2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一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武漢流量65400立方米/秒。7月18日,宜昌出現第二次洪峰,流量為55900立方米/秒。這兩次洪峰量級雖小於1954年,但由於多年來洲灘民垸處處設防,長江兩岸的洞庭湖、鄱陽湖等大小湖泊大面積被圍墾,調蓄容積急劇減少,長江上游地區水土流失(長江年均移沙量約5.2億噸),壅塞河湖,致使長江水量並非很大的情況下,水位卻不斷攀升,給長江堤防造成巨大壓力。

7月24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1700立方米/秒,沙市(荊州附近)水位43.85米,武漢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28.96米。石首、監利、螺山、湖口等水文站水位再創歷史新高,湖南安鄉縣洞庭湖安造垸潰決。

7月25日,我受水利部鈕茂生部長委託,赴湖北瞭解防洪情況,檢查防洪工作。到武漢後,我立即趕赴長江抗洪重點險區漢口龍王廟險段,這裏地處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江面寬闊,江水湍急,洪流裹挾著上游沖刷下來的泥沙、樹根,咆哮著,沖刷著江堤,翻滾著向下游奔去。1931年、1954年兩次長江大洪水,由於龍王廟堤段的潰決,導致武漢三鎮被淹。1998年此險段再次出現險情,護衛武漢的長江堤防已出現滲漏,城內管湧的出水點附近房屋正在拆除,人員已撤遷。我在搶險現場看到從上游運石料的大船停靠在堤邊,搶險隊員正在朝滲漏的部位投拋大石塊。拋下的石塊擊起巨大水柱和砰砰聲響,旋即被滾滾江水沖走。岸上的搶險人員正在把塊石、混凝土塊串聯在一起,加大入江石料的重量。附近的江面上,運石船不斷等待靠岸。在管湧的出水點,正在打圍堰、拋砂礫石、抽水作業,整個搶險工作緊張有序。

入夜,我在電話中向鈕茂生部長彙報抗洪形勢。我說,長江堤防正面臨著洪水的考驗,湖北人民正全力抗洪搶險。與1954年的長江堤防相比:一是長江堤防湖北段並非全線告急,多年的堤防工程建設有了一定的基礎,荊江大堤堅固完好;二是長江石首至武漢、武漢至小池口河段已經封航,江面上只有運送抗洪物料的船隻,在全國的支持下,編織袋、土工布、砂礫石等防汛物料準備供應充分;三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上級指示精神,全省動員,一切為了抗洪、一切服從於抗洪,人力、物力、財力都向抗洪搶險一線集中,湖北、江西於7月26日依據《防洪法》宣佈進入緊急防汛期;四是上游各大水庫已按照長江防總要求實行統一調度,儘管主動棄守洲灘民垸阻力很大,但是省、市政府正在全力做工作,犧牲局部順從全局,洲灘民垸的破口行洪,能有效緩解長江堤防的壓力。最後我說了自己的看法:「今天的長江堤防不同於1954年的長江堤防,今天的抗洪環境更不同於1954年的抗洪環境,長江堤防雖面臨嚴峻考驗,但並非不堪一擊。」

長江抗洪鬥爭的關鍵時刻

8月1日,湖北省嘉魚縣合鎮垸潰決,在搶險中19名解放軍官兵犧牲。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在茫茫洪水中,小女孩江珊依靠一棵小樹,堅守十幾個小時最終被救的畫面,震撼著全國人民的心。

8月7日,宜昌出現第四次洪峰,洪峰流量63200立方米/秒。荊州市公安縣孟溪垸潰決,淹沒耕地18.8萬畝,受災人口14.88萬,340平方公里成為一片汪洋。同日,長江大堤九江堤段發生潰決。

8月8日4時,沙市水位達44.95米,超過1954年分洪水位0.28米,荊江分洪區30萬人緊急轉移。

8月9日,監利縣三洲聯垸實施破口行洪。

8月12日,長江上游出現第五次洪峰。

8月16日,宜昌出現第六次洪峰,流量63300立方米/秒,為1998年的最大洪峰。洪峰到達宜昌之際,湖北省防汛指揮部下達荊州分洪區人員轉移命令,要求在16日21時前全部人員撤離,分洪區內堅決做到不留一人。這次洪峰在向下游推進過程中,與洞庭湖及漢江的洪水遭遇,中游各水文站於8月中旬相繼到達最高水位,漢口水文站20日出現了1998年最高水位29.43米,為歷史實測記錄第二位元,比1954年水位低0.30米。

在連續出現洪峰、長江中游水位較長時間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長江兩岸堤防險象叢生,大型、特大型管湧不時出現,成為潛在的潰口倒堤的巨大風險。

在洪水面前,黨中央、國務院時刻關注汛情發展,高度重視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8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對抗洪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8月8日,朱鎔基總理第二次親臨長江視察汛情,指揮九江堵口。中央軍委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的緊急指示》,要求參加抗洪部隊確立持久作戰、再抗大洪的思想準備,直至奪取抗洪搶險鬥爭的全面勝利。

8月11日,溫家寶副總理在湖北荊州主持召開國家防總特別會議,有針對性地提出嚴防死守長江大堤的意見。

8月13日至14日,江澤民總書記視察長江荊江大堤、武漢龍王廟、松花江月亮泡等險段,慰問軍民,指揮搶險,發出決戰決勝的總動員令。

8月15日,國家防總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抗洪搶險工作的緊急通知》。

8月24日,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投入抗洪搶險兵力27.6萬餘人。這是自渡江戰役以來,在長江沿線最多的一次兵力集結。

8月25日,江澤民總書記打電話給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就迎戰長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搶險部隊發出指示。當晚,長江抗洪一線部隊17.8萬人全部上堤防守。

8月下旬,我再次奔赴湖北省抗洪搶險前線,同水利部規劃計畫司副司長矯勇登上衝鋒舟,到嘉魚縣簰洲灣潰口處查看潰口的位置、長度,與躲避洪水住在堤上帳篷中的老鄉交談,瞭解潰口時的情況和當地的水情,以及災民的生活和急需,盤算著洪水退去如何復建,災民又如何安置。

湖北、湖南大多是一個個的圍垸,就像北方的莊台一樣,小則幾十平方公里,大則數百平方公里。人民在圩垸中耕作、生活,一到汛期,村鎮地方政府組織幹部群眾合力保堤護垸,多能保一方平安。

荊江大堤上的抗洪大軍早已嚴陣以待,大堤上燈火通明,人們忙著搬運物料、堆積土袋、打樁圍堤。堤後一排排的巡堤人手持電筒和木棍,排成一路橫隊,撥開茂密的青草,仔細且又嚴謹地檢查滲漏、管湧的蛛絲馬跡。一排巡堤人走過不久,又一排巡堤人接踵而至。他們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在長江大堤上堅守了50多個日日夜夜。

凌晨一點鐘,堤前的水位開始上漲,這預示著洪峰即將到來。除了船上的燈光,江面上漆黑一片,天上下起了毛毛細雨。我們冒雨打著手電筒,凝神注視上漲的水位,水位在浪擊下一點點上漲,一公分一公分增加,一個臺階又一個臺階被淹沒……回頭看看守堤的人們,如臨戰的士兵,等待著指揮員出擊的號令。

時間一點點過去了,10分鐘、20分鐘、50分鐘、100分鐘……荊江大堤又一次經歷了洪峰的衝擊,安然無恙。我們目送滔滔洪峰順流東去,祈禱著它平靜入海,千萬別給沿岸下游增添危險,讓歷經七次洪峰、已疲憊不堪的抗洪搶險大軍,能夠得到喘息的時間,恢復透支的體力,舒緩緊繃的神經。

誓與大堤共存亡

在1998年抗洪搶險鬥爭中,湧現出很多優秀的黨員幹部。他們帶領廣大群眾戰鬥在抗洪搶險的第一線,把人民群眾凝聚成無堅不摧的力量,築就起嚴防死守、人在堤在的鋼鐵長城。

湖北省副省長張洪祥在省政府分管衛生、體育、科技、教育工作。長江出現第一次洪峰後,省政府打破平日的分工,把防汛救災放在各項工作的突出位置。張洪祥被安排到防汛任務最重、堤防標準較低的洪湖監利大堤,成了守護這段大堤的前線總指揮。我見到張洪祥時,他已在洪湖監利戰鬥了20多天,頭上的草帽經日曬雨淋,已褪色破損,身上的衣服與泥水、汗水混合,鹽漬斑斑,高筒水靴沾滿泥。他向水利幹部和當地農民學習看水情、聽水勢、固堤防、查管湧,20多天沒有脫衣睡過覺,沒有回過一次家,對洪湖監利大堤哪里堤頂最低、哪里品質最差、哪里出現過管湧潰口、哪里需要重點加固和精心嚴防都了然於胸。在他的陪同和介紹下,我第一次對長期浸泡的洪湖監利長江大堤有了新的認識——這裏是湖北長江大堤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最急需予以加固的部位。

湖北荊州地處長江要衝,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荊江大堤是江漢平原的門戶。九八抗洪期間,荊州成為全國矚目的地方,中央及地方領導深入荊州,靠前指揮,全國防總特別會議在荊州召開,全軍抗洪搶險指揮中心也設在荊州。在整個抗洪鬥爭中,荊州沙市水文站的水位始終牽扯著全國人民的神經。時任荊州市委書記劉克毅是最忙最累的人。一輛簡易型的豐田吉普車是他的指揮車、辦公室也是臨時宿舍。我幾次到長江瞭解汛情、檢查工作,都與他同行。當過水利廳領導的劉克毅,對荊江大堤及他管轄的公安、石首、洪湖、監利各處堤防及水利設施、河道港汊如數家珍,對當時抗洪鬥爭中的各處險情更是瞭若指掌。整個抗洪搶險過程中劉克毅的兩部手機始終交替作響,一條條汛情向他這裏彙集:哪里出了管湧險情,哪里缺少編織袋、礫石料,哪里的房屋倒了砸傷了人,哪里的幹部昏倒在大堤上正在搶救……劉克毅指揮調動著人力、物力,就像一名戰場的指揮員,指揮著正在進行的激烈戰鬥。他熟悉情況、決策果斷,一條條指令又從這裏發出:通知哪位領導同志到什麼位置,市防辦組織搶險物料派人押送到何處,佈置防辦通知召開緊急會商會議……

有什麼樣的幹部就有什麼樣的隊伍,長江流域670余萬軍民形成嚴防死守、保衛人民生命財產的鋼鐵長城,形成了中央統一指揮、地方齊心協力、各行各業傾力支援、幹部群眾無私奉獻的戰鬥氛圍。

一塊塊刻著名字的生死碑,一張張簽了名的責任書,在幹部群眾中傳遞;一面面突擊隊的隊旗,在長江沿線飄揚……在火熱的黨旗下,一批青年火線入黨,他們是在抗洪鬥爭中湧現出來的英雄。其中有捨生忘死搶救落水群眾的青年團員,有連續作戰累倒暈倒在大堤上的解放軍戰士,有在驚濤拍岸、大堤危在旦夕時跳入洪水築成人牆、以身護堤的幹部和群眾,還有沒來得及參加入黨宣誓的抗洪英烈……抗洪鬥爭對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嚴峻的人生理想、信仰考驗和人生道路的抉擇,能經歷過生與死考驗的人,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私心雜念不能拋棄呢?

「巡堤靠老鄉,搶險靠部隊。」沿江各地組成的巡堤查險隊,是巡堤的主力,他們大多由長期生活在江邊、經驗豐富的中老年人組成。他們頭頂草帽,臂套袖標,手持電筒木棍,一排排,一行行,認真仔細地尋查堤防後面的每一片草坡、樹林、稻田、建築。白天太陽炙烤,夜晚蚊蟲叮咬,有時大雨滂沱,有時饑渴難耐,有人病了暈倒依然堅持,有人摔傷其他人頂上。就是這樣一條密如蛛網、上到堤頂、下到離堤腳數百米的千里監測巡視防線,注視著堤防後的每一點細小變化,傾聽著一絲一毫滲水的聲音。他們像哨兵,更像醫生為長江堤防體檢把脈,為沿江人民的生命安全站崗放哨。

險情就是命令。集結待命的解放軍、武警官兵,會以最快的速度趕赴現場,沿堤飄揚的軍旗,既象徵著英雄連隊的戰鬥歷史、英勇偉績,又象徵著新時期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的為民情懷、責任擔當。在搶險中,迎水面的戰士跳進滔滔洪水中打木樁、架排架、拋石壓腳、丟沙袋護坡,水深浸胸,與洪水搏鬥;堤後的戰士飛快地鏟土裝袋,運土上堤,戰士們跑步攀登濕滑的堤坡,為節省時間滾滑著回到原地;泥水和著汗水,汗水浸透衣衫,不少戰士暈倒、扭傷,個別戰士就是在這高強度、大負荷透支身體的奔跑中,永遠留在了長江大堤上,以年輕生命的光彩又一次染紅英雄的戰旗。

管湧是潰堤的先兆,也是固堤的重點。有些管湧發現在大堤附近,但也有個別管湧透過漫長的滲涇出現在遠離堤防的地方。我在湖北嘉魚縣檢查時就看到正在處理的一個在距大堤大約一公里的一片密密的稻田之中隱藏的管湧,這類管湧隱蔽性強,危害性大,九江大堤的潰口就是由於管湧未能及時發現,逐漸擴大造成的。

我曾目睹了一次大管湧的搶險現場,管湧位於長江南岸的湖北嘉魚縣境內與長江連通的支流上,多處滲水點連成一片,若不及時處理,潰決在所難免。我趕到管湧處時,十多個湧水點已被用沙袋圍成籃球場大的一片,二米多高、一米多寬的沙袋圍成了一個圓形的大水池。搶險隊員正忙著鋪設土工布、運送砂礫石,沙泥顆粒被滯留在砂礫石及滲漏通道之間,滲漏的洪水由渾變清。此處管湧處理的困難,還不在於它一點多發、範圍大,更主要是迎水堤坡陡峻,堤前水深流急,投拋石料多且難以堆積,更無法打樁圍堤或設置棚架。抽水泵突突地響起,滲漏形成的水池水位並不見降低,這說明滲漏的水量很大,堤防內外已基本形成水位的平衡。不解決堤前的封堵,管湧難以止住,甚至還會擴大、潰決。時間比什麼都重要,必須抓住有效的時間儘快在上游拋石護坡。我一邊給指揮搶險的王書記出主意,一邊跟著王書記著急。隨行的湖北水利廳及湖北防汛指揮部的同志見狀立即與上級部門取得聯繫,儘快派遣人員及裝載石料、防洪器材的船隻前來支援。經過一場緊張激烈的奮戰,嘉魚的管湧在多方支援、及時處理下被止住了。

經過廣大軍民奮力抗洪搶險,經過四川、重慶、湖北境內有關水庫的科學調度,盡全力攔蓄洪水,削減洪峰流量,長江第六次洪峰8月17日通過沙市水位45.22米,避免了運用荊江分洪區帶來的損失,取得了最大限度保護人民利益的效果。國家防總在現場召集有關專家分析了當時的抗洪形勢:第一,荊江分洪區主要是保護荊江大堤的安全,荊江大堤十多年來已按防禦45米的設計水位進行了加固,大堤在設計水位之上還有2米超高,水文部門預報沙市洪峰水位為45.3米,距堤頂還有1.7米超高。荊江大壩經過幾十天高水位考驗無重大險情,因此對荊江大堤來說,只要加強防守,不啟用荊江分洪區,安全依然有保障。第二,長江上游和三峽區間降雨已暫時停止。據水文部門觀測分析,這次洪水過程需分洪的超額洪量只有2億立方米,為此啟用54億立方米分洪容積的荊江分洪區損失太大。第三,從當時長江防守最緊張的洪湖監利江段防守情況看,該江段遠離荊江分洪區,荊江分洪對這一江段的洪水水位作用不大。根據水文部門預報,第六次洪峰推進到洪湖,其水位還低於前一次洪峰,洪湖地區軍民只要團結抗洪,是可以戰勝洪水的。根據以上分析,國務院決定不啟用荊江分洪區、繼續嚴防死守長江大堤是安全、正確的,是建立在科學分析、全面權衡基礎上的。

在長江發生全流域洪水之際,地處我國東北的松花江、嫩江同時發生了三次大洪水,嫩江幹流分別超過歷史實測最高水位0.25米、0.69米、1.27米。嫩江堤防六處漫堤決口,齊齊哈爾二橋、大賚站洪峰流量都超過1932年,松花江幹流哈爾濱超歷史最高水位0.84米,為20世紀第一大洪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受江澤民總書記委託,親臨松花江、嫩江視察,指揮抗洪搶險。東北三省軍民在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同樣展開了波瀾壯闊的以保衛齊齊哈爾、保衛大慶油田、保衛歷史名城哈爾濱為重點的抗洪鬥爭,並取得了全面勝利。

經歷過九八抗洪、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災害的人,都會由衷地感歎:我們有一個偉大堅強的黨。每每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黨和黨的各級幹部總是站在最前列,他們心中裝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我們有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制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大災大難面前,全國一盤棋,黨政軍民齊心協力,人財物智多方雲集,形成一支守如磐石、無堅不摧的力量。我們有一個古老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歷經磨難,卻愈戰愈堅,這個民族大家庭的人民淳樸勤勞、智慧勇敢。他們從來不懼困難,不為困難所屈服。我們有一支忠誠人民、聽黨指揮的軍隊。在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軍隊以對國家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和勇於獻身精神,承擔急難險重任務,在護堤搶險、風雨堵口、保衛重要城市和設施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張基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