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界零售未來之城:澳門不應缺席 陳觀生

全球最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地區在哪裡?毫無疑問,正在建設中的粵港澳大灣區是其中之一。9月4日,21•京東BD研究院發佈《洞察無界零售未來之城:潛力無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報告,全面展示無界零售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圖譜。這個報告引起了不少關注,也帶給本澳一些啟示,有意見認為可能產生新的產業革命。而產業革命的興起,傳統製造業的諸多方面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科技與研發在新型製造業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劣勢日益凸顯。因為澳門狹窄的地域和有限的人口,在傳統製造業中不具備優勢與其他地區形成競爭。在這場新型產業革命性變化過程中,澳門應利用自身的優勢與稟賦,在科研方面的經驗積累和廣闊的國際視野,在一些行業上形成自身獨特的優勢。

無界零售大灣區發展「勢如破竹」

什麼是無界零售?用十二個字概括即為「場景無限、貨物無邊、人企無間」。而粵港澳合作的深化,要實現區域內「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四要素的自由流動,這與無界零售的精神相契合。

零售的核心要素之一是物流,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正積極完善交通基建設施的對接聯通及物流基礎設施的搭建。隨著香港開通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等重大跨境基建,將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交互和流動,未來將打造「環珠三角一小時經濟帶」。

四要素的自由流動,讓無界零售在大灣區發展迅猛。京東大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大灣區廣東九市電商消費的訂單量和銷售額均在全國前列,且訂單量保持著超過30%的增長。九個城市中經濟水準稍顯落後的江門、肇慶等城市,增速領先,城市間差距在區域一體化建設下進一步縮小;無界零售線下店同樣增長迅猛,九個城市中,有五個城市的線下店增速超過100%。

反之,無界零售也助推著四要素在灣區內的自由流動。在製造端,通過智慧供應鏈實現了供需雙方的資料打通,讓製造商可以設計出最適合消費者需求的商品,並按照每個地區的需求精准製造,全面提升庫存周轉率和現貨率;智慧物流也提升了灣區物流效率,運用科技創新為產業升級賦能。

事實上,大灣區廣東九市所創造的經濟增長奇跡,港澳因素功不可沒。報告認為,以京東物流香港倉為例,沃爾瑪、莎莎、屈臣氏等品牌先後入駐。對於各大品牌來說,將香港倉作為主要集散地,不僅可以將商品送往內地,還可使歐美來的商品通過香港倉轉運發送至東南亞等地,形成國際供應鏈網路。京東資料顯示,香港倉2017年訂單同比2016年增長168%,訂單金額同比增長180%。

無界零售未來之城擁有怎樣的氣質和特質?報告認為,同城化較為成熟的廣佛,已成為無界零售未來之城的灣區樣板。

廣佛如何將傳統的優質產品銷往全國乃至全球?如何加速傳統製造業向智慧製造的轉型升級?無界零售及其背後的智慧物流正在提供解決方案。

以佛山為例,其對家電物流包括倉儲、幹線運輸、末端配送、安裝服務等有著強烈的需求。報告顯示,京東物流通過多層級的倉網佈局、供應鏈全鏈條服務等,減少家電搬運、周轉次數,精准預測需求提前備貨,從而降低家電企業物流成本,提高行業運營效率、服務水準,帶動企業銷售,甚至有效幫助廠家進行生產和備貨決策。而京東物流倉儲、分揀、運輸、配送、客服全供應鏈環節的無人化,也在助力佛山的產業升級。

報告指出,除了消費,無界零售也為「Made in大灣區」的優質產品開闢了銷往國內外市場的通路,包括線上電商、線下無界零售店、全球購等管道,推動了本地產業的發展並接軌國際,使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了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

京東大資料顯示,2018年上半年大灣區廣東九市產出訂單量及訂單額增速分別為10%和16%,是輻射全國乃至全球的貨源地。 「Made in大灣區」的商品囊括了消費者衣食住行的各個領域。

無界零售中的跨境電商打通了市場,還讓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九市的優質商品,通過電商平臺銷至全球。「Made in大灣區」的手機已佔據全球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東莞製造已變得無處不在,大灣區家電則讓世界愛上了中國造。

粵港澳大灣區要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建設「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報告發現,在無界零售的生態環境下,京東運用諸如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等科技創新,拉動了灣區的科技進步。同時,對供應鏈降本增效,讓諸如家電、電子產業等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加速創新和轉型升級,為灣區的產業升級賦能。

在目前東莞大力推進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慧製造產業的大背景下,無界零售及其背後的智慧物流,正助力東莞產業智慧化發展,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和品質。

此外,傳統的工業城市,諸如江門、中山,也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帶動下,產業一路升級,不斷提升著自身輻射力,上行品類由家裝建材逐步轉向電腦辦公、空調等。

報告認為,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在無界零售及其背後的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的助力下,會成為全球最富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地區之一。

澳門物流發展總是落後一步?

隨著互聯網產業革命的興起,傳統製造業的諸多方面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科技與研發在新型製造業中扮演著愈發重要的作用。限於澳門狹窄的地域和有限的人力資源因素,澳門不可能像內地那樣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工業,而應結合本澳地區的歷史傳統和現實優勢,大力發展澳門的特色產業,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有立足之地。澳門作為一個自由港,進口產品的低稅率和便利性為澳門提供了中轉加工貿易的良機,澳門可以利用自身的葡語國家貿易平臺,發展成為區域商貿平臺,這些都是澳門未來發展的機遇所在。

環顧澳門的鄰近地區廣州市與深圳市,在1980代中期至2000年代中期短短20年期間,城市發展突飛猛進,主要有下列四個因素所促成:(一) 資金流:政府和私人企業大力投資在各基礎建設、生產厰房、與工商業活動,(二) 資訊流:環球工商業貿易之資訊交往便利化和電子化,(三) 人流: 所需之人才從四方八面(國內與國外)匯集參與投資、生產、工商貿易等活動,亦包括國內外之旅客,(四) 物流:貨物能順暢和低成本的進出。而人流與物流興旺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化之集體客運交通系統之構建、住宅與工商業區之新規劃、先進的客貨運機場服務與集裝箱海運服務等利好因素促成。此四流(因素)互相協同而構成 [ 一(物流)業興,百業旺 ] 之局面。

應該說,澳門錯過了近10年來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時機,其根本原因是澳門物流業未能跟上革命性的發展步伐。

政府數年前曾提過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會展及中醫藥產業。事隔多年,物流業的地位已被文創產業完全取代,物流業就好像被政府遺忘一樣不被重視,而業界長年面對的地方不足、通關政策欠靈活等問題仍然無辦法解決。

特區政府提出要打造澳門成為「區域商貿平臺」,物流業的發展是必不可少的。業界人士指出,物流業並非單一、獨立的產業,而是與其他行業息息相關的「產業鏈」。若每個行業都缺乏物流業的支援,就難以經營,「如果其他行業無咗物流業會點?邊個同你送石油氣?你係超級市場買咗嘢,邊個同你送貨上門?唔單止會展業,物流業同民生都息息相關。」又認為政府對物流業以及連帶產業鏈的學問、認知不足,批評政府錯估物流業對本澳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政府都無尊重過物流業,又何來有政策扶持呢?究竟政府係咪有心無力?」

2006年,時任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批出路氹城一幅佔地達21,000平方米的土地,用作興建物流中心,雖然當年曾舉行過一個盛大的動土儀式,但業界等完又等,時至今日物流中心仍然未見縱影。路氹城物流中心已於去年底正式動工興建,預計於兩三年後落成啟用,雖然本澳首個物流中心將見雛形,但本澳的經濟環境已在10年間改變不少,路氹城物流中心未必能滿足現有的需求,只能暫時舒緩業界現時所面對的困境。雖然物流業發展委員會曾經研究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興建物流中心,但相關規劃至今仍然石沉大海。

本澳既有陸路口岸,亦有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又有跨域合作機制,發展物流條件十分成熟。而現時澳門物流業的業務地理覆蓋範圍,仍基本停留在十幾年前:(1) 環球物流: 即主要利用空運(由澳門國際機場或結合香港國際機場)將貨物運至航班所達之世界各地,或由世界各地運抵澳門,海運方面就主要依靠駁船將貨物運抵香港集裝箱碼頭,再運至世界各地,或由世界各地運抵澳門,(2) 區域物流: 即主要利用大型貨車行駛公路與駁船(內河船)利用河運將貨物運至國內週邊城市,或由此等城市運抵澳門,(3) 城市物流: 即利用中小型貨車將貨物運至本土市區內商業或個人客戶。

就傳統物流業來說,市場上所有的快遞公司設計初衷都是希望物品不斷搬運,搬運次數越多,越有利潤空間。但現時物流業的發展觀念已經改變,現代物流設計理念是減少商品搬運次數。有效降低每件商品的平均搬運次數,就會創造巨大的社會價值。

正如上所述,當澳門還在準備習慣網路購物的你我,還在沉迷與網店時,內地以及世界先進地區電商巨頭們紛紛佈局線下,一夜之間,線下網店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有意見指出,隨著技術端日益強大的感知、互聯和智慧水準則適時地回應了新的變化,消費與技術兩股力量的絞合帶來零售基礎設施的變化,由此引發第四次零售革命,把我們帶入「無界零售」的時代。澳門會否再次錯過?

智慧物流助區域平臺建設

從澳門政府多年來堅持的策略看,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包括三個實現路徑,即「一個中心」—-世界級休閒旅遊中心;「一個平臺」—-中葡商貿平臺;「區域合作」—-深化與珠三角地區合作,重點是橫琴開發區、中山翠亨示範區的合作,以開拓發展空間。

其中 「一個平臺」則起步於澳門回歸前夕,中央政府把中國與歐盟國家每兩年一次科技交流的「尤裏卡」會議地點設於澳門。2003年中國更把「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設於澳門,並委託澳門定期舉辦論壇。目前中葡經貿論壇已經舉辦多次,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個平臺」的思路,是發揮澳門在中國對外經貿體系中的獨特經貿地位,以及相對優勢潛能,形成與擴展澳門經濟的新因素和新動力,推進適度多元化的主要內容。但是,商貿平臺的最終落地是區域性總部中心的形成,也就是說,總部集聚是經貿平臺搭建的基礎。至今為止,澳門作為區域性的總部落腳點,仍然缺乏水到渠成的條件。由此,這個路徑的仍然沒有得以突破。筆者認為,其根源在於現代流通體系在澳門並未得到應有的發展,不要說電商發展不起來,就是快遞公司的生存也舉步維艱,造成經貿平臺搭建需要的成本較高,未能吸引企業將澳門作為區域性的總部落腳點。

供應鏈正在改變世界,一個以資源全球化,市場全球化,規則全球化為標誌的供應鏈時代。全球供應鏈概念是在全球範圍內組合供應鏈,它要求以全球化的視野,將供應鏈系統延伸至整個世界範圍,根據企業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選取最有競爭力的合作夥伴,結成全球供應鏈網路,以實現該段供應鏈的最優化而形成的。供應鏈的核心動力是企業與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銷售商乃至最終消費者,企業適應顧客的需要而組織生產和供應,協調通暢,從中賺取收入。

隨著新一輪資訊技術革命和消費升級,現代流通體系在技術手段、商業模式、業態、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在發生著變革。建設高品質現代流通體系,需要在消費端、供給端和流通環節做出全面升級。當前整個物流行業都在經歷著「智慧」的變革,人們一方面驚呼科技對傳統業態的改變如此之大;另一方面感歎機器取代人的腳步愈發的近了。

當前物流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行業發展逐步從追求規模數量增長向品質效益提升轉變,從成本要素驅動向效率提升、創新驅動轉變,從單純降低物流成本向降本與提質協同發展轉變,加快釋放行業發展新動能。

第一是大力發展智慧物流。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互聯網與物流業深度融合,智慧物流迎來發展機遇期。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和智慧裝備,推動物流數位化、線上化、協同化、個性化和智慧化。預計未來5-10年,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將進入成熟期,全覆蓋、廣連接的物流互聯網將加快形成,物流數位化程度將顯著提升,眾包、眾籌、共用等新的分工協作方式將得到廣泛應用,服務經濟、體驗經濟將更加深化,人工智慧技術將快速反覆運算,物流機器人使用密度將達到每萬人5台左右,物流賦能改造傳統物流基因,「智慧革命」改變物流市場格局。

第二是大力發展現代供應鏈。現代供應鏈是衡量一國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也是物流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然選擇。今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現代供應鏈發展工作。十九大報告要求,在現代供應鏈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下一階段要積極延伸服務鏈條,有效引導生產模式適應消費者和客戶個性化、多樣化升級需求,推動物流業與上下游企業戰略合作,構建協同共用的物流生態圈。要推動供應鏈與互聯網深化融合,以智慧技術倒逼產業鏈各環節強化供應鏈協同,打造智慧協同的智慧供應鏈體系。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通過全球供應鏈的互聯互通,有效支撐「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帶動全球貿易的便利化,形成開放互聯的全球供應鏈體系。

第三是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路建設。這是十九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制約行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下一步要深入推進交通與物流融合發展,完善物流基礎設施規劃佈局,保障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建設一批具有多式聯運功能、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物流樞紐,促進多種運輸方式無縫對接、各類物流園區互聯互通,完善城市末端物流微循環,打造佈局合理、銜接一體、功能齊全、綠色高效的物流基礎設施網路體系。

三是要進一步堅持創新「驅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形成勢頭,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應該搶抓機遇,加大創新投入,轉變發展方式,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探索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新路徑,積極配合「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物流需求,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粵港澳大灣區無界零售概念的提出,無疑帶個澳門重要啟示,一個新的業態正在產生,澳門是否把握這個發展機遇?有路徑可循的是,在推進各類型電子商務平臺之時在整合 [物流供應鏈] 的採購、運輸、倉儲、配送這四個緊接的功能,澳與鄰近地區之物流服務公司締結拼購、拼櫃等具規模經濟效果之聯盟策略,整體降低澳門物流成本,形成創業環境,利用中央給予的政策和本澳的獨特優勢,助力區域商貿平臺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