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五問

進入秋季,陰陽之氣由夏外散轉為秋收藏,人體的氣血也一樣,秋季是進補的關鍵時節,也開始為來年春夏的生長嵆積能迢。那麼,秋季如何養生,如何為進補做好準備?其中大有學問。

秋季發病特徵如何

秋季中午熱、早晚涼,溫差大,貪涼的人容易中招,醫院裏患感冒發燒、腸胃病、呼吸道疾病等的患者開始增多。進入寒露節氣後,秋病也進入高發期,尤其以支氣管病、腸胃病、過敏病為多見。隨著晝夜溫差加大,心腦血管疾病也逐漸增多。

夏秋交替易發心血管疾病嗎

血管對氣候的變化非常敏感。夏季,它處於舒張狀態,一旦遇到氣溫驟降的情況,血管就會收縮,導致管腔狹窄,易引起血管疼攣和血壓波動,給心臟帶來極大的負擔。特別是抵抗力弱的中老年人,這時更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護。臨床中我們提倡「舌下脈絡早期診病法」,即舌下青筋怒張伴血脂異常的人,建議早期評估頸動脈斑塊情況,以免早晚低溫下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髙,斑塊脫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如何除濕

要想有針對性祛濕,首先要瞭解濕如何產生。在南方,靠海邊或處於盆地,雨水多,濕氣重比較好理解;在北方濕氣重的人越來越多。這主要跟大家的生話習慣有關。濕分內濕和外濕。曾有患者形容自己:喜食肥甘油膩,飯後癱坐,從不運動,天氣熱都喜歡待在空調房,這種情況下,就易濕氣纏身。

如果脾胃消化功能運轉較好,一般體內不會積存濕氣。所以想除濕,得開啟脾胃功能,讓這個功能運化能力更強一點。中藥化濕的同時建議適當做做運動,出汗可以更好排濕,同時再吃一些好消化的食物,如蒽米、綠豆、山藥、扁豆等,讓大小便通暢,脾胃負擔輕,這也能除濕。

秋季進補是否看體質

秋季進補得看體質,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進補。體弱的人可適當吃一些健脾益氣,填精補血的食材和藥材,但身體壯實、苔厚的人就不必再補了。

如今生活水準提高了,多數人的身體處於營養過剩的狀態,尤其很多小朋友在隔代親的寵愛下不是虧或虛,而是因為食積造成了疳積,進而出現面黃肌瘦,這時如果再食用熱量較髙的食物,身體反而會吃不消,建議以消補為宜。

春捂秋凍適合所有體質嗎

秋季是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時期,有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防寒。這部分人群如果嘗試春梧秋凍,那將是十分危險的。比如穿著拖鞋雖然比較時髦也比較舒服,但末梢循環節奏易被打亂,容易引發血壓升髙等症狀。氣溫波動大,體質較弱的人尤其要注意保護頭、手、足這三個部位,而嬰幼兒更應該注意護好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