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人民幣誕生紀實

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5月1日起停止第四套人民幣部分券別流通。此舉再次勾起人們對人民幣歷史的興趣。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成立,同日,人民幣在石家莊市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平山縣正式發行。在70年的歲月長河中,中國前後發行了5套人民幣。

河北農家院裏籌備人民銀行

在人民幣發行之前,各解放區都有自己的銀行,並各自發行貨幣。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推進,各解放區開始連成一片,各區之間物資交流、貿易往來增多,新形勢要求各解放區統一財經政策。

1947年3月15日,華北財經會議在河北省武安縣冶陶鎮召開。晉察冀、晉冀魯豫、山東、晉綏、陝甘寧五大戰略區的財經要員齊集于此,商討統一財經的問題,中央派遣董必武前往指導會議。同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董必武任主任,楊立三、南漢宸、薛暮橋、湯平為副主任。

華北財經辦事處開始醞釀籌建中央銀行,並開始考慮新貨幣的設計和印製問題。南漢宸主張新貨幣由晉察冀邊區設計和印製。

經過一番考慮,董必武致電中共中央:「已派南漢宸赴渤海找張(鼎丞)、鄧(子恢)商議建立銀行的具體辦法。銀行的名稱,擬定為中國人民銀行。是否可以,請考慮示遵。名稱希望早定,印鈔時要用。」當時毛澤東率中央機關正在陝北轉戰。接電後,他和周恩來、任弼時仔細推敲,回電說:「目前建立統一的銀行是否過早一點兒?進行準備工作是必要的,至於銀行名稱,可以用中國人民銀行。」

1947年冬天,河北平山縣夾峪村一座農家小院的門前,掛出了「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一次,朱德看見「中國人民銀行籌備處」的牌子後說:「這個名字取得好。它叫我們記住,人民銀行是為人民服務的。」

毛澤東不同意印自己肖像

根據董必武和南漢宸的指示,晉察冀邊區財政印刷局開始設計人民幣票樣。大約在1947年11月,設計出來的票樣送到夾峪村後,南漢宸立即呈報給董必武審定。

《晉察冀邊區財政印刷局簡史》記載:「不久,南漢宸派人到印刷局傳達了董必武及中央的指示,票券需要重新設計,要反映解放區工農業生產的情景,正面和背面,除必要的阿拉伯字碼外,一律用中文,不用英文。同時,將董必武為人民幣題寫的行名與金額題字也一併送來。」

那麼,晉察冀邊區財政印刷局最初設計的方案為什麼沒有通過呢?這裏有一個故事。當時,中共中央還在陝北。毛澤東得知票樣上印有他的像後,致電董必武,不同意鈔票上印他的像,理由是:鈔票是政府發行的,他是黨主席,不是政府主席,要印他的像也要等將來他當了政府主席後再說。

經過一番思考,董必武要求人民幣的票面設計,應儘量體現人民性質,反映工農業生產。由王益久和沈乃鏞設計的第一套人民幣,10元券正面圖案為車水灌溉和礦山(如左中圖),反映工農業生產;20元券正面圖案為礦山採煤和工人推動煤車(如左上圖),反映工業生產;50元券正面圖案為毛驢車水和礦山工廠(如左下圖),也是反映工農業生產的。人民幣的風格就此定調,直至新中國成立20多年後都沒有改變。

1949年10月,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曾當面請示毛主席:人民幣上能否印毛主席像。毛主席還是不同意,他說,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當上了,但當上了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因為進城前我們開會(七屆二中全會)已作了決議:禁止給黨的領導人祝壽;禁止用黨的領導人的名字作城市、街道、工廠和建築物的名稱及地名,以保持艱苦奮鬥、謙虛謹慎的作風,制止歌功頌德、防止驕傲自滿的現象。因此,在毛主席生前,人民幣上始終未印他的像。

改革開放以後,人民幣與世界接軌,1988年發行的第四套人民幣上,才出現了毛澤東等已故領袖人物的肖像。

首批人民幣分三種面值

1947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下發《關於召開華北五大解放區金融貿易會議的通知》,準備在會上討論中國人民銀行的建立和人民幣的發行問題。1948年4月,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上,討論了由董必武起草的《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綱要草案》。剛開始時,鑒於當時西北和山東還在進行激烈的戰鬥,與會代表認為建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時機還不成熟,決定金融貨幣統一分步實行,在一年內先實行各區貨幣的互相流通,再建立中國人民銀行和發行人民幣。但時隔不久,戰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連連敗北,其經濟形勢更是岌岌可危,蔣家王朝出現了提前崩潰的跡象。新的形勢,促使人民幣必須提前發行。

1948年4月,晉察冀邊區銀行與冀南銀行遷入石家莊市中華北街11號聯合辦公。7月22日,兩銀行合併組成華北銀行,南漢宸任總經理。9月,華北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人民銀行券于明年1月1日發行。今年的三個月為準備階段。在印製上力求精美,防止造假。由南(漢宸)起草一個關於發行人民銀行券的指示,內容著重號召人民予以支持,注意穩定物價,金融避免波動,防止假票,與蔣幣鬥爭等。」

1948年11月25日,華北銀行總經理南漢宸、副總經理胡景沄、關學文簽發《華北銀行總行關於發行中國人民銀行鈔票的指示》。12月1日,在石家莊中華北街11號原華北銀行舊址,舉行了中國人民銀行的掛牌儀式。同日,華北人民政府發佈公告:「為適應國民經濟建設之需要,特商得山東省政府、陝甘寧晉綏兩邊區政府同意,統一華北、華東、西北三區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成立當日即發行了10元、20元、50元三種面值的人民幣,均為華北銀行第一印刷局在南峪村印刷的。

運鈔車隨陳毅車隊進上海

淮海、平津戰役結束後,中原、華北、華東三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此時,人民幣在支持人民解放軍勝利進軍的同時,也在完成自身的使命:佔領全國流通市場,統一全國幣制。

1949年2月,中共中央華東局指示北海銀行抽調人員組成南下支隊,代號「青州縱隊」,準備接收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國民黨金融機構。同行的有一支由三四十輛大卡車組成的車隊,滿載人民幣以供南下部隊解放南京、上海使用。

4月25日,青州縱隊從揚州過江,兩天後到達丹陽。一天,鄧小平和負責接管上海財經工作的駱耕漠乘吉普車從南京到丹陽。鄧小平和駱耕漠到街上找吃的,只看到一個餛飩擔子。吃完餛飩,駱耕漠將一張嶄新的人民幣遞給小販,問:「鈔票你願意收嗎?」小販一看是人民幣,高興地說:「這個票子值錢,能買好多東西,大家都願意要。不像國民黨的票子,只能當草紙擦屁股。」鄧小平聽後高興地對駱耕漠說:「這就是人民的心聲,聽到了沒有!」

押運人民幣的車隊向上海進發,其時大雨傾盆,道路擠得水泄不通。這時陳毅車隊開過來了,陳毅看到運鈔車,特別允許運鈔車編入他的車隊。運鈔車隊深夜沿著蘇州河進入市區,當夜抵達金門飯店,第二天就接管了國民黨的中央造幣廠和中央印製廠,第三天就開始利用那裏的設備和人員印製人民幣。

西藏1959年流通人民幣

1951年3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發佈《關於統一關內關外幣制的命令》,責成中國人民銀行限期收回東北銀行和內蒙古人民銀行所發行的地方流通券。東北是最先結束戰爭的地方,為什麼這麼晚才與人民幣統一呢?因為東北經濟基礎好,物價已經穩定,而關內戰爭尚在進行,通貨膨脹的問題一時還解決不了。為了使東北經濟儘快恢復元氣,更好地支援關內的解放戰爭,中央和東北局決定,暫時保持東北的獨立幣制。

1951年3月,關內的通貨膨脹局面已經終結,統一幣制水到渠成。1951年4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對收兌東北幣和內蒙古幣作出了具體規定。為照顧內蒙古人民,還特印製了一部分有蒙古文字的人民幣在內蒙古地區流通。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達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條協定」。根據協定,西藏政治制度暫時維持現狀。這樣,藏幣得以繼續在西藏地區流通。原十八軍老幹部王貴回憶說:「藏幣有銀幣、銅幣和紙幣,拉薩有一個造幣廠,我去參觀過。進藏部隊的經費是從內地運進去的,都是『袁大頭』,有舊的,更多的是新鑄的。據說內地有兩個工廠專門生產銀元供應西藏。解放軍幹部每月發幾塊大洋的津貼,買一點生活用品,其餘工資是人民幣打到存摺上,不發。當時,阿沛•阿旺晉美是西藏軍區副司令員,每月工資為800塊大洋,女會計背不動,只得用一頭騾子馱著銀元上他家發工資了。她不會講藏語,到發工資的時候就讓我去當翻譯。」

1959年,達賴集團撕毀「十七條協議」,發動武裝叛亂。平叛後,西藏實行民主改革,藏幣終於成為歷史。至此,人民幣在祖國大陸一統天下。

(魏碧海、尚昌儀、張躍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