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九合一」選舉反映臺灣民眾改善經濟民生強烈願望

【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16日由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和江蘇省臺灣研究中心主辦的一場學術研討會上,40餘位兩岸專家學者圍繞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展開交流。與會人士認為,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反映了廣大臺灣民眾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和對「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的普遍認同。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表示,「九合一」選舉中,臺灣民眾表現出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強烈追求。30多年來,兩岸經濟、文化、社會聯繫越來越緊密,臺灣經濟發展離不開大陸,臺灣百姓生活改善離不開大陸市場。臺灣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就要處理好兩岸關係。要處理好兩岸關係,關鍵要有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九合一」選舉結果釋放的民意信號,就是臺灣民眾希望當局「拼經濟」而不是「拼政治」。中國國民黨籍縣市長當選人公開表明接受「九二共識」,為兩岸關係改善創造了有利氛圍。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張冠華表示,經濟民生議題主導了「九合一」選舉過程與結果,中下階層和青年經濟求變意識的喚醒與經濟選民的崛起,將對未來臺灣政治生態產生重要影響。兩岸應以創新驅動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讓更多臺灣中下階層切實增強獲得感。

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大陸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認為,近年來,大陸積極推進兩岸融合發展,各地惠台措施不斷落地,在大陸發展的臺胞享有越來越多「同等待遇」,認同感與滿意度穩步提升,兩岸融合發展正走向新境界。

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表示,「九合一」選舉結果表明,越來越多臺灣民眾已認識到臺灣的經濟社會發展與大陸緊密相連,而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在臺灣民眾心目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深化。

臺灣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經貿協商的政治基礎,蔡英文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造成臺灣經濟不振、消費低迷。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中慘敗,主因是民進黨執政不得民心,導致支持者離心離德。

環保專家籲兩岸合作「讓青山淨水變金山銀山」

【新華社臺北12月17日電】「2018兩岸環保高層專家論壇」17日在臺北舉辦,70多位兩岸環保領域學者、專家、業者與會,就生態環境修復與管理以及固體廢棄物、廢水、廢氣處理等課題交流心得,呼籲兩岸加強環保合作。

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陳龍吉表示,近些年,大陸在環保方面取得了一日千里的進步,臺灣可以從大陸獲得先進的硬體設施,而大陸也能從臺灣獲取成熟的經驗和技術,雙方應強強互補,讓兩岸的青山淨水變成金山銀山,助推民眾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彭賓表示,今年是大陸改革開放40年,經濟進入新常態,走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進行,系列環保法規出臺,政府官員的環保責任與意識強化,公眾參與環保的體系開始建立。加強生態保護是兩岸共同的選擇,希望借此論壇加速推動兩岸共促環保。

臺灣商業聯合總會理事長張平沼說,兩岸語文相通、血脈相連,臺灣企業紛紛到大陸投資設廠,在獲取效益的同時也不應忘記社會責任。

大陸環保專家劉純新認為,當前,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復行業迅猛發展,在大量使用修復藥劑時往往只關注經濟成本和修復效果,未關注其健康危害和環境風險。他建議,兩岸學術界應加強污染土壤修復藥劑危害鑒別和風險評估技術的研究和交流。

本次論壇由臺灣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共同主辦。與會者將在3天內參加多場主題演講、討論,並參訪臺北內湖復育園區、日月潭汙水處理廠、南投縣埔裡鯉魚潭復育農場、桃米生態村等環保案例。

該論壇自2012年開始輪流在大陸和臺灣舉辦,主辦雙方已簽署兩岸環保合作備忘錄。

臺北中正紀念堂轉型當局要求撤三軍儀隊

【香港中通社12月17日電】臺北消息:針對臺北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臺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17日提出5項原則建議,包括撤出三軍儀隊、改寫園區大量運用的帝王宮殿、皇室陵寢等語彙。

促轉會當天召開半年任務進度報告記者會,針對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議題,代理主委楊翠表示提出5項原則建議,並表示,此建議11月經委員會議審議通過後,已送交臺灣“文化部”。

5項建議中,重點包括未來中正紀念堂應規劃撤出三軍儀隊,舉辦民主與人權相關展覽;目前中正紀念堂園區景觀大量運用帝王宮殿、皇室陵寢的空間語彙,未來應重新改寫園區內各種威權象徵,讓園區的詮釋權、使用權回歸公民社會。

至於如何“改寫”威權象徵,促轉會稱,目前仍是原則建議,“文化部”迄今也沒有提出具體做法,因此促轉會先談大方向,確切的轉型目標尚未定調。

臺灣防務部門先前曾明確表示,不贊成拆除軍營的蔣介石銅像。促轉會在當天記者會上回應稱,公共場所的威權象徵應予以移除,軍方應尊重法律。此舉不是“去蔣”,而是去威權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