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文稿故事

毛澤東文稿絕大部分存在中央檔案館。上世紀60年代初,中共中央編《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開始了毛澤東文稿的徵集。文稿來源有這麼幾部分:一是從中央檔案中抽取,大約集中了4萬多件;二是從社會上徵集,3000多件來自於社會上的各方面;三是毛澤東逝世後中央辦公廳移交進館的。所說絕大部分藏在中央檔案館,就說明館外還有。比如:戰爭中散失的;臺灣保管的,因毛澤東做過國民黨中央代理宣傳部長;民主黨派人士收藏的;其他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等收藏的。本文僅將中央檔案館收藏的文稿介紹給讀者。

毛澤東文稿有一個全宗。所謂全宗,就是一個機關團體或個人的全部檔案。毛澤東文稿全宗是列在中共中央委員會全宗之後的第二個全宗,分為毛澤東文稿、毛澤東圈閱的檔、零散檔和藏書。毛澤東文稿全宗共有檔案47381件,其中文稿部分有25068件,時間跨度是從1921年到1976年。

這25068件文稿中,最早的一件是毛澤東1912年青年時期寫的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最晚的文稿是1976年6月28日寫的《國內問題要注意》。

《商鞅徙木立信論》全篇僅465個字,國文教員柳潛在卷面上作了200多處圈點、7處眉批和1處總評,共143個字。總評裏有這樣一句話:「曆觀生作練成一色文字,自是偉大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力能扛鼎。」所以說,柳潛可謂是最早發現毛澤東有偉大之器的人。

《國內問題要注意》是毛澤東最後一篇文稿,這是一張字條。這樣的字條,在中央檔案館藏有200多張。1974年,毛澤東得了白內障,視力不好,寫的字有的都疊在一起了,所以很難看清楚。

這裏再介紹一組文稿,就是毛澤東在1976年4月30日寫的三項指示:「慢慢來不要招急」「照過去方針辦」「你辦事我放心」。現在網路上有一種說法:「你辦事,我放心」後邊還有一句話,是「有事找江青」。而且這個說法很有影響力。到底有沒有這個字條,是證明這種說法的關鍵。我把200多張字條一一翻過,結果是沒有,所以說,「有事找江青」這種說法是不存在的。

毛澤東文稿分為:一、文電類,二、文章類,三、書信類,四、詩詞類,五、題字類,六、講話類,七、選集類,八、圖書類。中央檔案館就是按照這八大門類去管理的。

文電類即毛澤東個人署名、以中央名義以及和其他領導人聯名的檔、電報等,共19356件。

這是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修改的「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裏面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字眼,原文是「支援軍」,可以看到毛澤東的改動。「支援」改成「志願」,是怎麼回事呢?一直以來的說法是,毛澤東是聽了政務院副總理黃炎培的意見後改的。

但是,軍事科學院齊德學研究員看過有關檔案,他說,1950年7月7日,周恩來總理在組建東北邊防軍的會議之後,在給毛澤東的會議情況報告整理稿中說道,「決定參戰部隊均改穿志願軍服裝,使用志願軍旗幟」。同年8月13日,高崗受中央軍委的委託,又召開了一次東北邊防軍會議,又提出「志願軍」這個說法。齊德學研究員認為,最早說「志願軍」的是周恩來。到底是誰最早提出「志願軍」說法,已成為一樁歷史公案。

這是1949年毛澤東給史達林賀壽的禮單。左邊是毛澤東的字「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右邊是禮單,上有祁門紅茶、謝記龍井、陳記龍井,還有白菜、大蔥等。那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條件還很差。但是送禮,且是賀壽禮,我們還是精心準備了,有世界聞名的茶,有我們的特產。史達林看了非常高興,特意回電表示感謝。

第二是文章類,為毛澤東依據時勢擬寫的聲明、社論、書評和新聞稿等,共計381件。

《論十大關係》是1956年5月2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當時,毛澤東在杭州起草憲法剛剛回到北京,這時劉少奇正在聽各個部門的彙報,毛澤東就跟薄一波說,我也想聽。此後的兩個月期間,34個部門的彙報毛澤東一個一個聽,最後寫出了《論十大關係》。

最高國務會議是依據1954年憲法的規定而設置,一共開了15次,國家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和其他有關人員參加。毛澤東當國家主席的時候開了10次,劉少奇當的時候開了5次,後來因為「文化大革命」就停了,再後來憲法修改,這個會議就不存在了。

第三是書信類,包括毛澤東與黨內同志、黨外朋友、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信件等,中央檔案館收藏有1229封。

1949年6月19日,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毛澤東親筆寫信邀請宋慶齡赴北平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這已是毛澤東第二次給宋慶齡寫信,信的全文是:

慶齡先生:

重慶違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誠,與日俱積。茲者全國8革命勝利在即,建設大計,亟待商籌,特派鄧穎超同志趨前致候,專誠歡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駕蒞平,以便就近請教,至祈勿卻為盼!專此。敬頌大安!

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六月十九日

這封信語言好,文字也漂亮,整體佈局合理得當。毛澤東有一個習慣:他要使每一個人都認得他的字,尤其是寫信。文化高一些的人就寫得草一些,文化低一點的人就寫得規矩一些。宋慶齡先生是文化高一些的人,但是漢語水準一般,英語水準高,所以毛澤東寫得用心了許多。這封信,有人評價說是毛澤東書法史上的佳作。

這是毛澤東為黃克功案件給雷經天的信。雷經天當時是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的審判庭庭長,也是負責審判「黃克功槍殺劉茜」案件的審判長。

黃克功,江西南康人,15歲加入紅軍,參加過井岡山鬥爭和長征,在長征中立過大功,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時,他已是身經百戰的紅軍旅長。他在抗大學習後留校任職,曾任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二期第十五隊隊長和第三期第六隊隊長。但是,「他自恃年輕有為,立過戰功,比較驕橫」。

劉茜,原名董秋月,山西定襄人,思想進步,積極回應黨的抗日號召奔赴延安。到延安後,劉茜先入抗日軍政大學第十五隊學習,被校領導譽為「年齡最小,表現最好」的學員。正好黃克功在第十五隊任隊長,遂與黃克功相識。兩人經過短期接觸,感情尚好,經常通信往來,漸涉戀愛。

1937年9月,陝北公學成立,抗大第十五隊全體人員劃歸陝北公學,於是,劉茜也隨隊轉入陝北公學學習。不久,黃克功被調回抗大任第六隊隊長,劉茜仍留在陝北公學。以後兩人接觸少了,關係漸漸疏遠。黃克功見劉茜與其他男同學來往,加之聽了一些風言風語,就覺得劉茜在陝北公學另有所愛。黃克功認為「失戀是人生莫大的恥辱」,1937年10月5日,將劉茜約至延河邊談話,要求立即結婚。劉茜對黃克功的反復糾纏漸生反感,屢次勸說無效後表示拒絕結婚。黃克功因逼婚未遂,拔槍射擊,將劉茜槍殺。這個案件當時轟動了延安。

1937年10月11日,陝甘寧邊區法院公審「黃克功槍殺劉茜」案。黃克功以「資格老,功勞大」提出戴罪立功要求;幹部群眾也有依法償命和從輕發落的不同意見。作為審判長的雷經天,堅持依法審理,及時向毛澤東報告了案情和懲處意見。在公審大會上,雷經天宣讀了毛澤東給他的親筆信和對黃克功的判決書。

雷經天同志:

你的及黃克功的信均收閱。黃克功過去鬥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產黨員、紅軍幹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紅軍,無以教育革命者,並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因此中央與軍委便不得不根據他的罪惡行為,根據党與紅軍的紀律,處他以極刑。正因為黃克功不同於一個普通人,是一個多年的共產黨員,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當此國家危急革命緊張之時,黃克功卑鄙無恥殘忍自私至如此程度,他之處死,是他的自己行為決定的。一切共產黨員,一切紅軍指戰員,一切革命分子,都要以黃克功為前車之鑒。請你在公審會上,當著黃克功及到會群眾,除宣佈法庭判決外,並宣佈我這封信。對劉茜同志之家屬,應給以安慰與撫恤。

毛澤東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黃克功案件的處理,使黨內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事情,至少在新中國成立前如此。

第四是詩詞類,包括毛澤東自作詩詞、手書古詩詞及為他人修改的詩詞等,共計546件。

這首《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寫給李銀橋的。李銀橋離開毛澤東前,請毛澤東寫首詩留念,毛澤東就寫了這幅字。李銀橋拿回去以後,發現不對:主席把「鐵索橋」的「索」字落了,丟了個字。他又回去找毛澤東,毛澤東就拿筆隨意添上了。李銀橋心裏覺得不好,被郭沫若看見了,說:這怎麼不好,大字、小字參差錯落,好!河北省委書記林鐵也很愛好書法,他聽說後,跟李銀橋說,想借去看看。於是就到了林鐵手裏。

這件手稿原件現在就在中央檔案館。我想是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出版毛澤東選集和籌備出版毛澤東全集的決定後,林鐵的家人捐給了中央檔案館。

再看這件《憶秦娥•婁山關》,可謂龍飛鳳舞,隨心所欲。這是毛澤東書法成熟期的作品。上世紀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中期,毛澤東開始借字帖、練書法,把自己的詩詞又重新寫了。所以我們今天欣賞毛澤東書法神韻,多是出自這個時期的作品。我認為毛澤東書法藝術分四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形成時期,1915年—1945年;第二個時期是發展時期,1945年—1958年;第三個時期是成熟期,1958年—1966年;第四個時期是硬筆書法的展示期,1966年直到逝世。所以,我們評價毛澤東書法,首先要準確定位是什麼時候的作品。

第五是題字、題詞類,包括毛澤東為革命英烈、國際友人題詞,為紀念碑、節日、報刊題詞,為院校題寫校名等,中央檔案館共收有379幅。

這幾幅手稿是1950年2月27日毛澤東從蘇聯回國後,路過松江省時的題詞。分別為:為中共松江省委的題詞「學習」「奮鬥」「不要沾染官僚主義作風」。毛澤東很少寫大字,只寫過很少幾個,如在延安的時候寫過「為群眾服務」,寫過「實事求是」。「團結」「奮鬥」也是為數不多的大字之一。這裏有一個故事。從蘇聯回國,第一站是哈爾濱。松江省委書記兼哈爾濱市委書記張策,是紅軍時期的幹部,他請毛澤東吃飯並請毛澤東題詞。吃飯時,上了很多菜,其中有飛龍,這是國家保護的禽類。毛澤東沒說什麼,也沒怎麼動筷,當時有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在場。之後,他講到不要大吃大喝。後來,到了瀋陽,毛澤東終於忍不住了。他說:「這次我和恩來等同志路過東北,主要想瞭解一下東北的工作情況,瞭解東北地方工業生產情況。發現浪費太大。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瀋陽一看比哈爾邦濱還厲害。我和恩來不是為了吃喝,搞那麼豐盛幹什麼?你們要做劉宗敏,我可不想當李自成啊!」可見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非常厭惡大吃大喝,並把它與亡國聯繫在一起。

第六是講話類,包括毛澤東講話和談話記錄等,中央檔案館共有1830件。

人民英雄紀念碑題詞有個故事。這個題詞,毛澤東前後一共寫過三幅。有一幅在革命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天安門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兩幅字拼成的,這兩幅字現存於中央檔案館:其中一幅是用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另一幅是用了署名和年月日。這時的檔案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當年的刻字工人後來回憶說,不可能是兩幅字拼起來的,當時的領導講,主席寫什麼字就刻什麼樣。後來,我們把這兩件檔案給他看。他一看,確實是這樣。

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看齊意識。2016年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又提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講到看齊意識的時候,習總書記講到,毛澤東曾經提過看齊意識。

在七大預備會上,毛澤東指出:「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太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間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為什麼講看齊呢?第一,在當時形勢下,從1935年遵義會議一直到延安這段時間,那時候毛澤東說的話可能還算不上重要指示,所以那時候講看齊,首先是思想上看齊。第二,當時我們的黨員已發展到121萬,根據地人口有1億人,大小根據地19塊,管理這麼大一個盤子,必須有一個堅強的黨中央。所以要講看齊: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七大看齊。第三,我們的正規部隊有近100萬,要整編好這支部隊,應付當時的戰事,就必須講看齊。

第七是選集、文集類,一共有530件。

《關於調查工作》寫於1930年5月。毛澤東有個習慣:他認為寫得可以的,就刻印,就散發。所以,毛澤東有很多文稿就這樣留下來了。但這篇文稿丟失了,用他的話說,像丟了自己的孩子一樣。恰巧,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在福建革命老區徵集到了。毛澤東看到非常高興。後來,這個文稿收入《毛選》,題目改為「反對本本主義」。

第八是閱批圖書類。毛澤東閱批的圖書大部分保存在毛澤東藏書室,共9673冊,文稿全宗內僅收47冊。毛澤東逝世以後,在中南海的毛澤東故居成立了一個毛澤東圖書管理小組,主要工作是把毛澤東讀書的批註清樣出成書。

《毛主席詩詞十九首》的批註是毛澤東本人批註本。1958年12月,毛澤東看見文物出版社9月的刊本天頭甚寬,因而寫下了批註。用他的話說:「謝謝注家,兼謝讀者。」如他對《沁園春‧雪》的批註:「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呵!難道可以謾駡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指無產階級。」除此之外,還對其他詩篇作了批註。這是毛澤東本人對詩稿作的珍貴批註,在文稿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楊繼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