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皮膚靠譜嗎

  對於鍾愛食療的人來說,似平沒有什麼問題不是好好吃一頓能解決的。比如,耍讓皮膚變好,就會有人提出「來幾個豬蹄補充膠原蛋白吧」——這種方式比起專櫃裏的化妝品要便宜不少,還能附帶解饞解餓。

吃出好皮膚看起來是個理想模式,不過這有效嗎?

慢工出細活

營養不足讓人形容枯槁,面黃肌瘦,在這種況下皮膚肯定好不到哪兒去。吃好喝好營養均衡了,才可能有好皮膚。雖然各種護膚品的宣傳裏又是維生素C,又是補水,但這些成份在食物裡確實都能獲得。

食物對皮膚的影響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雖然可能吃一頓麻辣火鍋之後第二天就會立竿見影地長出小痘痘,可要保證不長痘,讓皮膚健康,確實是長期持續的飲食模式的結果。

比如,有一項研究發現,喝咖啡能輕微降低患皮膚癌的風險。研究者們分析了44.7萬名50至71歲的非西班牙裔白人的健康和飲食資料。研究開始時,這些人沒患任何癌症。在對他們進行跟蹤的十年時間裏,研究者們發現了2904個黑素瘤病例。黑素瘤是較嚴重的一種皮膚癌。咖啡喝得越多,患黑素瘤的風險就越低。與不喝咖啡相比,每天喝四杯及四杯以上咖啡能降低20%的風險。但是,這種聯繫不適用於低因咖啡或原位黑素瘤,也就是最早期的黑素瘤,它只影響皮膚表層。

也有為什麼韓國人的皮膚普遍看起來不錯的討論,結論是除類似于黑科技的整形和化妝技術外,和食物也有關。在韓國,人們每天攝取肉類不多,海帶、豆芽、豆腐、白菜是最常見的食品,大家習慣喝粥喝湯,原味養生,持之以恆就帶來了好皮膚。

從研究可以看出,飲食對皮膚的正面影響要花10年這樣長的時間,再加上上萬杯咖啡,才能逐漸顯現。這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因此等不了這麼久的人往往會離開餐廳,到化妝品專櫃那裏去尋找更加快速的解決方案。

克服心理恐懼

人們往往在「吃什麼對皮膚好」方面沒什麼耐心,但對「吃什麼對皮膚不好」的負面清單格外敏感,不但對食物相生相剋表格有著帶有巫術性質的敬畏,而且總能敏感地發現,哪些食物可能對自己的皮膚不利。

有些人為了消除臉上的痘痘,對乳製品一口不碰,同樣被拉入「黑名單」的還有麩質和含糖食品。為了不影響皮膚,他們找藉口避免和朋友們共進晚餐,通常的說辭是身體不方便。

不吃「疑點食品」,會有多大作用呢?

實際上,皮膚不好與吃乳製品之間的相關性並不強。雖然特定的一小群人的膚質可能會受到奶製品影響,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但吃無妨。

在英國和美國的治療痤瘡指引中,沒有一條建議以禁絕乳製品來治療痤瘡,有很多遵循純素飲食的人仍然長青春痘。雖然痘痘的產生與具有高血糖生成指數的食物之間有關係,但並不需要,就此完全杜絕所有含糖食物,而是要控制糖的消耗量。

給某些食物貼標籤的做法並不可取,那樣會讓食物與痤瘡的關係過於簡單化,而沒有考慮到造成痤瘡的多種因素,比如荷爾蒙和基因上的差異等。

簡單化的另一個結果是,讓人對於自己要吃什麼憂心忡忡,或者他們在公共場合吃含糖食物時再三思量。

在現實中要保護皮膚,首先要治癒的是對某些食物的恐懼,這是一種心理問題。

運動優於忌口

皮膚不好和許多精神健康問題有關,例如焦慮、抑鬱等。讓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人龍節制飲食來改善皮膚,無異於緣木求魚。

要想追求好的皮膚,多做運動要比多吃某種食物見效更快,同時又要比忌口的效果顯著。曾有研究者徵集了年齡在20〜84歲之間的志願者,有男有女。大約半數參與者平時喜歡運動,每週至少進行三小時中度或劇烈運動,另外半數好靜,每週運動時間不足一小時。

科研人員對來自每位元志願者的皮膚樣本進行了活檢,並在顯微鏡下觀察。當與年齡嚴格對照時,總體來說皮膚樣本都符合預期。較年長的志願者通常皮膚表層較厚,內層較薄。

當研究者將志願者的樣本按鍛煉習慣細分時,結果發出了顯著改變。他們發現,年過40歲後頻繁鍛煉的男性和女性,其皮膚的表皮層明顯較薄,也較為健康,而真皮層組織較厚。他們的皮膚從構成上看,更接近20或30歲的年齡組,跟同年齡組差異較大,即使年過65歲也依然如此。

科研人員還建立了一個小組,在採集了靜坐不動的志願者的臀部皮膚樣本後,讓這群人動起來。在研究初始階段,這群65歲以上的志願者皮膚跟年齡是相符的。接著開始進行非常簡單的耐力訓練,每週練兩次,用適度劇烈的速度跑步或騎車。

這樣的訓練持續了三個月,隨後,研究者再次對他們的皮膚進行活檢。結果顯示,他們的皮膚樣本看起來全然不同,外層和內層皮膚看起來都接近20〜40歲的人群。

研究人員也注意到,飲食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對健身組和靜止組的皮膚差異造成影響。適當的運動能調節人的胃口,讓人們的消化和吸收變得更好,這對健康的皮膚來說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