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多元化或決定經濟多元化成敗 陳觀生

旅遊局日前公佈,澳門去年入境旅客再創新高,達三千五百八十多萬人次,按年升百分之九點八;留宿旅客連續三年超越不過夜旅客,錄得百分之七點二升幅,佔總訪澳旅客百分之五十一點七。旅遊局長文綺華於年度記者會上表示,當局將深化澳門「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建設,致力發展智慧旅遊,逐步落實執行《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的行動計劃,發揮旅遊業推動經濟向前邁進及助力關聯行業發展的作用。不過,旅遊局在相關工作計劃中,仍只是就旅遊來說旅遊,其實無論旅客數據如何,本澳仍深陷「博彩旅遊」的困局之中。未來需努力實現旅遊業的多元化,其關係到本澳經濟多元化的成敗。

旅客再創新高而困局未破

旅遊局表示,去年全球政治格局存在隱憂,但受惠港珠澳大橋開通與旅遊業界多方共同努力,去年澳門旅遊業整體表現理想。按初步資料,去年的整體入境旅客、大中華旅客、留宿旅客及旅客消費等旅遊數據均有正增長。

去年澳門的入境旅客人數較一七年升百分之九點八,達三千五百八十多萬人次。其中,大中華市場有三千二百六十多萬人次,升百分之十一,國際旅客三百一十多萬人次,微跌百分之一點一。

旅遊局今年四大重點工作分別是,一是深化「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建設,擴大旅遊推廣影響力。加強土生菜的傳承和創新,繼續推動建立澳門土生菜資料庫;推出美食遊產品,加大「創意城市美食之都」的推廣宣傳。二是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參與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旅遊建設。積極推動澳門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教育培訓基地;支援葡語系國家旅遊部門人員來澳實習培訓;推廣「一程多站」聯線旅遊。三是推動「智慧旅遊」發展,優化提升旅遊品質。對景區及人流密集的地點實時監控以更好分流旅客,提升旅遊品質。四是大賽車主題博物館落成,辦好各項大型慶祝活動。積極推動「大賽車主題博物館」改建工程於年底完成;在主要客源市場舉辦澳門特區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日慶祝活動;在葡萄牙進行大型推廣活動以配合「中葡文化年」;全力宣傳推廣大型文化旅遊活動「藝文薈澳」;持續支持在各社區舉辦不同主題的旅遊活動,拓展社區旅遊;支持和協助業界發展海上旅遊產品。

多年來,澳門作為連接中國與歐洲的通商口岸,旅遊業的發展有著超過一個世紀的歷史,並成為了澳門的支柱產業,其獨特的中葡文化融合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與商人。隨著旅遊產業的開放、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和經濟的穩定發展,澳門的旅遊業發展迅速。

然而,澳門旅遊業發展仍受到土地、人力資源及其他方面的限制。當前澳門旅遊產品供給以滿足旅遊幸福還有不足,需要轉型升級、創新。澳門旅遊業發展具有優勢,同時存在不足,一方面自然資源不足,澳門休閒元素很少;二是旅客主要來自大中華區,客源相對單一;三是澳門基礎設施不足,影響承載力。

本澳旅遊業歸根還是博彩旅遊

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現象多年來被受詬病,民間、商界,以至國家領導已多次在不同場合指出這不健康的情況。除在賭權開放初期,為澳門帶來新穎的博彩娛樂模式外,博彩企業近年都以「擴容」作為推動增長的策略。博彩業在東南亞地區已經不再是澳門獨有產業,新加坡、韓國首爾和濟洲島的博彩業迅速發展,日本更已通過博彩業合法化法案,這些國家和城市都是瞄準大中華旅客市場,加上泛珠三角其他城市和地區也急起直追,澳門面對的同質化競爭越趨激烈。雖然澳門特區政府近年著力發展新興產業,包括投放大量資源於會展、文化、中醫藥等產業的發展,希望打破現有僵局,但從這些產業對澳門經濟貢獻的數字已反映了政策和舉措的成效有限。

蓬勃的博彩娛樂業,讓澳門獲得「東方蒙地卡羅」的美譽,但同時樹立了「澳門=博彩」或是「到澳門旅遊=到澳門賭錢」的負面形象,壓抑了其他旅遊元素的發展,也扼殺了中小微企業的發展空間。

旅遊業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撐起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而在 「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策略下,進一步奠定了其主導性支柱產業的地位。會展、文化和中醫藥是澳門特區政府鼓勵發展的新興產業,但在區域競爭優勢未見明顯、仍需政府投放資源扶持發展的情況下,短期內難成大器。

旅遊業是綜合多功能的服務性產業,利用「食、住、行、遊、購、娛」六大元素,組合成千變萬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澳門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在於過分側重博彩為主的「娛」,令產業發展變得單一。近年國際旅遊市場發展迅速,亞洲 (包括中國)成為了新興的旅遊客源市場,推動世界上不同的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新旅遊形式,期望以多元旅遊吸引國際旅客到訪。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旅遊局針對自身資源及台灣旅客需求,將旅遊族群分成六大類,包含:美食主義者、城市探索者、狂歡發燒友、精品收藏家、極限挑戰者、文化愛好者,致力於為旅客打造個性十足的「心想獅城」之旅。如分別針對美食主義者和城市探索者發展的「新加坡 X 米芝蓮視覺與味蕾的饗宴」和「獅城傳說–新加坡城市探索、單車散策、美食大玩家之旅 」等新旅遊形式。以旅遊為核心形成的大業態,讓產業內的「食、住、行、遊、購、娛」六大元素得到更平衡的發展,同時令三個新興產業朝差異化路向發展,與鄰近區域形成產業錯位互補的格局,拓寬了可持續發展空間。

有研究建議,在澳門建設智慧城市的基礎下,如能與現有支柱產業協調整合,構成「以旅遊為核心,智慧城市為基礎、會展、文化、中醫藥、博彩為支援」的「旅遊大業態」,並放眼「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龐大市場,為旅客帶來優質體驗,讓澳門成為區內以至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帶來的機遇和效果是值得期盼。研究認為,「一帶一路」、「中葡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智慧城市等,將澳門與區內及世界各地城市連接起來,人流往來更趨頻繁,一個鮮明的城市形象將有助突顯澳門博彩娛樂以外的文化和社會特質,營造城市個性,招徠外來人旅遊、定居及發展,打造澳門「城市品牌」。

要把握時機推動旅遊業與其他新興產業互動,令澳門旅遊業多元地發展,形成「旅遊大業態」。同時,「旅遊業大業態」的持續發展將會帶動會展業、文化產業和中醫藥業朝差異化的路向發展,使這些產業與鄰近區域同類產業形成錯位互補的佈局,發展出自身的產業比較競爭優勢,大大提升了產業在區域內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目標。

可打造三大主題旅遊

2002 年賭權開放,澳門特區政府當時提出的「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施政方向,令「博彩旅遊」主導了澳門的旅遊業以至整體經濟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政治、經濟、科技、社會環境均有 明顯變化,跨產業協調或融合發展的可能性提高,為澳門旅遊業避免單一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

會展、文化、中醫藥是澳門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這些產業不但可以「獨立成章」,更可成為澳門旅遊業多元發展的元素,例如以會展結合旅遊的「會展旅遊」、文化結合旅遊的「文化旅遊」、中醫藥結合旅遊的「中醫藥養生旅遊」,豐富澳門旅遊業的主題性。

其一,「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而成的「文化旅遊」。

「文化旅遊」是近年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市場,而 「文化」與「旅遊」的互惠互利關係更對提高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有正面作用。通過文化元素的注入,為當地城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旅遊市場中建立獨特性。同時,透過旅遊業所創造的盈利,將資源重投到有形及無形的文化資產,支持及強化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

2014 年澳門特區政府發表的《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框架 2014-2019 年》已提出了「文化旅遊」為澳門文化產業的短期發展模式及途徑。澳門文化產業的最大問題是本地市場規模不足,中小微企業難以發展,將文化產業結合到旅遊業上,便是每年超過 3,000 萬人次的龐大市場,大大擴大了澳門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是澳門的重要文化有形資產。利用創新、個人化的行程規劃,配合由中小微企業提供的創意紀念商品、表現藝術,為旅客帶來獨特旅遊體驗,並逐步成為「博彩旅遊」以外的選擇,推動澳門旅遊業多元發展。

其二,「會展」與「旅遊」融合發展而成的「會展旅遊」。

「會展旅遊」是 「會展」與「旅遊」有機結合已成的新商務旅遊模式,借助舉辦國際會議、研討會、論壇等商務活動及各種展覽會而開展的旅遊形式。通過會展活動帶來的商務旅客,帶動「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品和服務的消費,並為城市提供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展示的良好機會,促進城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會展旅遊」不僅能夠為城市帶來良好的經濟效應,同時對城市其它方面的發展期起著推動作用,直接或間接拉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其他相關硬體設施的建設以及帶動集服務、交通、旅遊、廣告、裝飾、邊檢、海關、餐飲、通訊和住 宿為一體的「第三產業消費鏈」的發展,提升城市環境形象和政府形象,並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會展旅遊」具備組團規模大、旅客檔次和消費額高、停留時間 長 、涉及相關服務行業多、成本低、利潤豐等特點,在海外國家,以至澳門周邊國家地區,如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已成為迅速興起的旅遊形式,並且成為提高旅遊產業質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化發展的一個新的突破點。

其三,「中醫藥」與「旅遊」融合發展而成的「養生旅遊」。

世界衛生組織將「養生」定義為身體、精神和社交方面呈完全良好的狀態,強調對疾病的前瞻性防護和對健康生活品質的提高。「養生旅遊」就是一種為保持和加強個人身心靈健康的旅遊活動。澳門近年積極發展中醫藥產業,加上希望爭取更多長線旅客及延長留澳時間,將中醫藥產業與旅遊業協同,形成「養生旅遊」,可望成為澳門旅遊業多元發展的途徑之一。

「養生旅遊」要求高質量、優美的自然旅遊資源和環境,如溫泉、森林、鄉村、山嶽、草原、盆地等,雖然澳門在這方面的資源較為缺乏,但在粵港澳大灣區基礎下利用「一程多站」優勢,將澳門的「養生旅遊」輻射至珠江西部地區。旅客抵達澳門後,首先接受基本中醫診斷檢查;根據旅客個人需要,轉介到珠海、中山等地的溫泉、水鄉田園、自然山林中進行養生理療;在身心得到放鬆後返回澳門,享受五光十色的旅遊活動和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