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吳國昌議員相關質詢說開去

吳國昌議員日前提出書面質詢,指出澳門特區政府連多年來早已揭發過界司機利用關閘前「三不管」地帶(現已確定由珠海管轄)調頭迴避政府監察的問題,至今仍未解決,因而他敦促當局及早清理區際溝通障礙。

對此問題,可以作兩個層次分析。其一,就是吳國昌議員提出書面質詢的標的物的本身。在過去,這種現象確實是極為嚴重。一方面,是抵觸澳門本身的法律,因為這些旅遊巴士只是進出澳門口岸的汽車出入境通道,並未在內地亦即拱北口岸的出入境通道通關,對澳門特區的出入境法律,及有關機動車通關的行政規例,形成衝擊。

另一方面,對正常出入境通關的機動車,造成堵塞。隨著獲準持用內地牌的機動車輛數量的增加,在查驗證件崗卡前經常出現汽車排長隊的情況。而且旅遊巴的車體較大,有時一連多輛擠在一起,而「三不管」地帶的空間不大,就造成嚴重堵塞。

不過,隨著澳門會拱北兩地口岸的汽車出人境通道進行技術升級,通關效率提升;更因為交通局與工務局密切配合,修建馬場北大馬路重型客車專用通道,及關閘廣場東側旅遊車上落客專用場地,從市區到關閘的重型客車無需再兜經關閘行車隧道就可直接經馬場北大馬路進入關閘廣場東側的道路及旅遊車上落客區,甚至更無須借助位於「三不管」地帶的掉頭隧道,就可實現掉頭(可能也是拱北口岸嚴格執行邊境管理制度,不再向澳門發財巴有償簽發掉頭隧道通行證),因而不但是關閘一帶的交通壓力已經得到較大程度的舒緩,而且發財巴進入「三不管」地帶掉頭的現象也基本上消除。實際上筆者這幾年來使用汽車出人境通道,已經基本上看不到此前的發財巴在「三不管」地帶掉頭的現象。

至於吳國昌議員所指的過界司機利用「三不管」地帶調頭迴避政府監察的情況仍然嚴重,究竟是指此前的情況「仍不能有效遏止」,還是另指其他情況?如果是專指「三不管」地帶,可能是「過時資料」了。

其二,是如何更好地解決關閘口岸前交通擠塞的問題。這不像「三不管」地帶掉頭的涉及跨境管理,而純粹是澳門特區「高度自治」範疇內的事務。實際上,關閘廣場東側旅遊車上落客停車場的使用雖然有了初步效果,但由於面積仍然細小,容納不了更多的車輛。還需設法進一步擴容,盡量滿足所有發財巴及普通旅遊巴接落客的需要,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提供一個較為規範設計及管理,較為通暢安全的乘車環境,因而較為令人心情舒暢的通關氛圍。

在關閘周邊區域的建築物已經飽和,無法再「見縫插針」,更不能較大面積規劃整治。因此,包括筆者在內的不少人,曾經提出過搬遷工人球和特警總部、李秉倫大廈,以騰出土地興建大型的關閘前交通廣場的建議。據說,特警總部和李秉倫大廈的搬遷正在籌劃中,但工人球場則是「雷打不動」。一方面,工人球場是與現在新葡京酒店所在的舊工人球場交換的產物,源自於何鴻燊等商人當年捐資興建廣珠公路四座大橋的協議(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勳參與前期策劃);除非是特區政府答允,將市區內現有或在建的體育設施如塔石球場,或狗會結束後的蓮峰球場,還有望廈體育館等,與之置換。另一方面,在《澳門基本法》明確規定,澳門特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的情況下,曾經在「火紅的年代」盛行的「工人階級領導一切」思維,卻仍然濃厚並「企硬」,而且現任行政長官崔世安也因「欠落參政人情」而「投鼠忌器」,並在新《土地法》的爭論中表露無遺,因而也難以進行「討價還價」式的搬遷協商。

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在港珠澳大橋珠澳人工島以西的珠海連接線大堤,與澳門的馬場北大馬路之間的「一潭死水」,如能填平造地,就可作為興建交通設施之用,包括輕軌站、公共巴士站、旅遊巴站、發財巴站、的士站等,當然還需要有附設迴旋立交等配套公共設施。而在上落客站與關閘聯檢大樓之間,除了是以一般的行人通道相連接之外,還可修建電動行人道,以方便老弱病殘及小童旅客。這樣,就可徹底解決場地問題。

而且,因為將現在的關閘地下巴士站搬出,就可避免汽車廢氣影響乘客、司機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的老大難問題。該巴士站的空間,可以作為關閘口岸的綜合管理,包括警隊、旅遊、衛生檢疫等部門的辦公用地。由於不再有巴士發出的廢氣,是適宜作為辦公用地的。

但必須釐清該水道的管轄權問題。倘按二零一五年十二月十六日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公佈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草案)》,這段水道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但如按四天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的第六六五號國務院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該段水道屬於珠海市管轄。如是屬澳門特區,澳門有填海的主導權(按規定仍需請示中央批准)。但倘屬珠海,就要在經請示中央批准後,進行雙邊協商。其實,這段水道對珠海市來說,是一片「廢水道」,毫無利用價值。因為其出口已被澳門新城填海區A區「堵塞」,成了「一潭死水」,因而才有將之改造為「人工濕地」的構思。當然,它是邊防重地,閑人免進。

由此,可否採用當年興建關閘口岸大樓的模式,或是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方式,繳交租金向珠海借用這段水道,並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一個決定,在該租用土地實施澳門特區的法律?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域圖》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在陸地部分,將關閘澳門邊檢大樓所在的原「三不管」地帶,劃歸澳門特區。亦即澳門特區無須再向珠海市繳交借用土地的租金。而在上述「水道」填海生成土地後,等於是澳門特區向珠海市借用土地,繼續繳交租金,也可說是對珠海市的「三不管」地帶被劃歸澳門特區的「損失」的「補償」,相信珠海市政府將會樂見其成。

還有一個好處,就可以透過一併修建通往污水處理廠的管道,徹底解決該水道背離「流水不腐」的原理,及吸納附近居民區排出的生活廢水,而導致臭氣熏天的問題。

筆者曾當面向行政長官崔世安提出這個建議,但沒有下文。不過,他在向立法會進行二零一八年度施政報告並接受議員們提問時透露,政府正編制的《澳門特區海域利用與發展中長期規劃(二零一六至二零三六)》,有通過修復美化利用關閘東側的濱海沿線,即馬場北大馬路和友誼橋大馬路北側岸線,規劃新的公交總站和立體交通運輸樞紐,及建設濱海生態公園,體現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門戶美好形象的內容。但這個規劃似乎只是在靠近澳門海岸亦即澳門一則填海,可以免除向珠海租地的麻煩。但既然澳門進行填海工程計劃,無論是否要向珠海租借海域,都需要向中央申請,那就倒不如聯通同「臭水溝」珠海一側的水域也申請租借利用。反正有港珠澳大橋珠海延長線堤岸相隔,珠海也無法利用這片水域。而且在澳門一側填海後,「臭水溝」並沒有消失,而只是收窄了,溝中的臭水更難流動,污染情況比現在更為嚴重。那就倒不如將之全部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