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極端天氣挑戰 斥四千三萬添裝備

【本報訊】民防架構會議於氹仔民防中心舉行,期間展示新添置的救援裝備。警察總局局長、民防行動聯合指揮官馬耀權聯同29個民防架構成員代表,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副參謀長高志軍大校等人出席了本次會議。

馬耀權稱,澳門在經歷2017年「天鴿」風災之後,民防體系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從全方位、多層面總結了應對重大自然災害的經驗和教訓,同時在國家減災委專家團隊的指導和幫助下,為改革防災減災的體制、機制和法制,提升防災減災的綜合能力,展開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工作,包括增設「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地區疏散撤離計劃」應急預案、設置多個避險中心及緊急疏散停留點、建立高點及低窪警報系統、優化民防訊息發佈機制、構建應急指揮應用平台、研究設計擋潮閘、蓄洪池的建設、推行全面的防災避險宣傳教育、推動制訂回應社會發展形勢的民防法律制度、組織民間力量投入救災善後等工作。

馬耀權透露,治安警、司警、消防和海關4個紀律部隊根據颱風“山竹”的經驗,再次添置超過4千3百萬元的裝備,未來亦會根據評估和實際情況,適時添置,迎接極端天氣挑戰。馬耀權指出,今次展出合共107種新添設備,其中水陸兩用車可應付不同水浸程度的救援工作,亦增購了船隻、水上電單車、抽水泵、電鋸等設備,以配合救援和清障工作。另外民防部門亦增添了後備發電裝置,令停電後一段時間內可以繼續運作。連同颱風“天鴿”至“山竹”期間添置的裝備,4個部門已購置1.2億器材,專門應對自然災害。他強調,雖然部分已下訂單的器材仍未到貨,但民防部門已有足夠的器材,應付颱風及風暴潮的威脅。

馬耀權同時亦提及,將於本月27日(六)舉行代號「水晶魚2019」大型颱風演習,已參考去年演習經驗及大眾意見反饋,並繼續重點測試「颱風期間風暴潮低窪低區疏散撤離計劃」。演習除了會擴大範圍至本澳五個區域外,亦會讓市民報名參與演習,提升市民對疏散撤離計劃的熟悉度和配合度,同時檢視及優化計劃的整體運作,強化民防架構成員與民間機構的溝通、協作能力。

是次演習亦將使用與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合作構建的「應急指揮應用平台」,藉以測試平台的運作功效,以便更好地部署在今年風季作實戰應用。

會上,民防架構成員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社會工作局、教育暨青年局及澳門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亦分別就氣象回顧和預測、避險中心及物資設置、防災工作回顧與前曕、低窪地區應對供電措施及信息發佈等作介紹,各民防架構成員代表亦就風季前的準備工作及「水晶魚2019」演習內容積極發言,互相交換意見。此外,現場亦設置防災救援裝備展覽區,展出水陸兩用車、纖維救生艇、無人探測船、警用無人機等多種救援設備,展示當局災害救援工作的準備情況。

氣象局代處長劉英偉在會議上指出,根據氣象局預測,今年澳門將受4至6個颱風侵襲,當中包括一個強颱風。首個颱風將於6月中旬襲澳,預料風季將於10月上旬結束,呼籲市民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