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場工業革命即將到來

「你看我們沒有駕駛室的,所有的行車靠鐳射定位。起重在以前是個高危行業,目前我們整個倉庫看不到人。理論上不開燈就可以去做。」魯剛是寶鋼股份成品智能倉庫的負責人。這一倉庫是寶鋼股份新近打造的一批智慧車間、「黑燈工廠」之一。作為工業和資訊化部智慧製造試點示範專案,他們正在引領整個行業的深度變革!

以魯剛負責的倉庫為例,原本需要配備130名員工來維持運轉,在轉型智慧倉庫以後,只需原本人員規模的一個零頭——30人,即可擔負整個倉庫的運轉。因為庫區照明燈光經常關閉,節省了不少能源。然而,在此一片漆黑下又熱火朝天的情況下開工,無人化行車作業穩定率仍能達到99%。比之過去主要靠人力來,智慧倉庫還能做人力所不能及的事。譬如鋼卷的擺放——智慧系統能迅速算出如何在空間上最經濟,又在同批出庫時最划算。

至於生產一線,同樣有「黑燈工廠」的出現。譬如在寶鋼股份冷軋廠第三分廠,無人行車穿行不息,撈渣、拆捆、貼標這些從前人力最苦最累的崗位,已被機器人完全取代。兩條生產線原先六個操作室,合併成一個,工作人員像打電子遊戲一般對著螢幕就能操作。經智能化改造後,投產已有十年的第三分廠,用工下降16%,產能提高10%。而通過對大資料的深入挖掘,演算法持續迭代,後續仍有提升空間。到了真正的5G時代,這一黑燈工廠將更具「智慧」。

「在短期內就會看到,我們將從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進入物聯網亦即工業互聯網時代。」在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畢馬威中國管理諮詢服務主管合夥人劉建剛如此分析,「隨著5G技術和量子計算等的應用,機器和機器之間可以‘通話’,機器的生產資料可以高速上網,進行即時分析。」劉建剛擁有超過20年在資訊技術策略策劃、資訊技術治理、資訊技術風險管理等方面為客戶提供建議的經驗。在他看來,4G顛覆了傳統零售業,5G將顛覆傳統製造業。

更有人直指——又一場工業革命即將到來。幸運的是——中國已經深度參與甚至引領了這一趟工業革命的「高鐵列車」。

中國製造別無選擇的出路

早在2016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高級人工智慧話題編輯威爾•奈特(Will Knight)就曾預測:中國製造業將面臨自動化變革,黑燈工廠將成為別無選擇的一條出路。

威爾•奈特認為,在中國,勞動力已經不像過去那麼廉價,尤其是與亞洲其他快速成長的製造中心比較時,勞動力成本已非中國的優勢。另一方面,中國製造業一旦實現自動化變革,更會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今,全世界幾乎四分之一的產品都是在中國製造。如果中國可以用機器人和其他先進技術來改造從未有過自動化的生產類型,這可能將中國從現在的世界工廠變為高科技創新中心。」 威爾•奈特表示。

在劉建剛看來,目前,中國的首席執行官(CEO)們,絕大多數將技術顛覆、數位化轉型看做一個機會,而非對企業未來發展的威脅。「最近,我們做的調查顯示,有91%的中國CEO看好這場技術顛覆,這一比例遠高於國外的同行。」劉建剛又稱,在對全球500強企業的首席資訊主管(CIO)的問卷調查中,有超過六成的人將公司戰略核心鎖定為數位化轉型。這超過六成的CIO中,又有60%的人認為,自己的公司已因數位化轉型而獲得了比之競爭對手的優勢。而無論中外,在這次技術變革來臨之際,所面臨的情況並沒有特別的區別。

「2017年,中國的數字經濟達27.2萬億元,占全部GDP的32.9%。無疑,這一比例仍將持續提升。」劉建剛說,「電子商務也好,‘雙11’也好,各種移動支付也好,讓數字經濟深入人心。」而這,也為未來製造業的數位化轉型奠定了普遍的心理基礎。必須認識到,無論是目前已實現工業機器人大量上崗的黑燈工廠,還是已在中國遍地開花的基於4G的電子商務,確實是實現5G時代工業互聯網的基礎。

然而,僅有這些是遠遠不夠的。在劉建剛眼中,未來企業的智慧採購、智慧製造等等,需要大資料的支撐。據他瞭解,目前,許多企業已經分門別類建立起了各種資料庫——風險資料獲取、財務資料庫、客戶資料庫、經營資料庫等。然而,未經整合的這些資料,根本無法完成企業級的數位化轉型。

隨著2018年底工信部向三家電信運營商發放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2019年將在若干個城市發放5G臨時牌照,中國許多地方正在做著迎接5G到來的準備。譬如以寶鋼為例的一些工信部「中國製造2025」的試點示範專案即是一例。2019年各地方兩會,則也傳出不少迎接5G時代的聲音。譬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9年北京市將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大力拓展各類創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建設;上海提出,打造智慧化資訊基礎設施體系,大力推進5G網路、新型城域物聯專網等建設;四川表示,將實施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完成技改投資增長10%,加強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商用步伐;福建表示,將開展新一輪技改專項行動,設立100億元的省技改投資基金,擴大製造業技改投資覆蓋面,實施500項省級重點技改專案,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推動4000家以上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

「三超」啟動革命按鈕

當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在為迎接5G做積極準備之際,今年1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院長陳長汶教授分析道,物聯網浪潮已經全面到來,5G網路將是物聯網,特別是工業機器人的助推器。唯有5G,才能讓工業機器人在更大範圍內執行任務。

「目前使用的互聯網,3G、4G等等,都是以人作為典型的使用對象。這種情況下,對有些參數的要求不會如未來5G時代那麼苛刻。」在接受《新民週刊》採訪時,上海電機學院教授李民政如此說。譬如雙11之類電子商務等等,出現短暫的網路流量「爆掉」,網路完全可以等一等,延後一些完成後臺的下單、出貨之類;再譬如如果到了網速不那麼夠的地方,在網上無法觀看高清電影,那就看看標清也罷。然而,如果在工業領域想要實現數位化轉型,那必須做到所謂「三超」——超高速大資料流程量,以及超低的時延、超大連接或者說是廣連接。

英代爾全球運營商事業部總裁沃納•舍費爾(Werner Schaefer)認為,5G將是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未來的工廠是數位虛擬和物理現實相融合,資訊通信技術(ICT)與現代製造業相融合,以提高工業生產的靈活性、可追溯性、多功能性和生產效率的一種新模式。

李民政說:「工業革命發展的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機械化、電氣化、資訊化、智慧化。無論是‘德國工業4.0’,還是‘中國製造2025’,只是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提法,大致的走向都是工廠智慧化發展,將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機器人這些技術整合起來,其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分散的技術有效地連接。」

在李民政看來,5G的超高速大資料流程量和超低時延,是為了確保未來工業生產和物流等領域的正常運轉。如今人與人的聯網,一旦出現網路阻塞,人可以等。然而未來,物聯網時代,機器可不能等。比如工廠的行車系統,要判斷下一步該如何運作。在過去,是行車駕駛員通過眼睛、耳朵來觀察,然後人的大腦做出判斷。到了物聯網時代,自動駕駛的行車就需要通過工業AR等全面感知各方面的情況,這些隨機感知到的情況要傳到處理器,處理器做出判斷後要第一時間作出判斷並傳達給自動行車。

還譬如在智慧工廠裏,當某一物體故障發生時,故障被以最高優先順序「零」時延上報到工業機器人。一般情況下,工業機器人可以根據自主學習的經驗資料庫在不經過人的干涉下完成修復工作。另一種情況,由工業機器人判斷該故障必須由人來進行操作修復。

如果網路做不到超低時延,那這一套自動工廠系統就根本運作不起來。

在李民政看來,目前國內已實現的一些黑燈工廠等,還不算5G環境下的黑燈工廠,而是為進入5G時代做準備的黑燈工廠。其一大原因是——尚沒有實現廣連接。

「目前的4G網路來說,能夠實現人與人的鏈結。譬如我國人民如果全部成為線民也就是十幾億人。全世界人口70多億。何況目前並沒有實現人人上網。」李民政說,「然而到了5G時代,物,要加入到網路中來,任何東西都可以連接進網。家庭生活將實現智慧家庭,生產領域將實現智慧工廠,可以按需生產。」換言之,目前已實現黑燈工廠的生產企業,未來可以根據社會需求總量的大資料,來進行生產和物流。

劉建剛告訴記者:「即將到來的工業互聯網時代,工廠機器的生產資料都可以高速上網,進行即時分析。對製造業將形成一種顛覆。這就如同傳統互聯網讓電子商務大發展,導致了對傳統零售業的一種顛覆。同時也令傳統零售業向新零售業發展,增加了許多餐飲、親子專案一般。」劉建剛甚至舉例稱,未來物聯網技術能夠捕捉客戶行為,做出分析。譬如在熱門商圈部署包括智慧垃圾箱在內的智慧設備,通過收集大資料來預測客戶行為,並可進行天氣等環境參數變化的彈性分析。

迎接5G的過程有多長

記者瞭解到,從2016年到2018年,中國的5G基礎研發測試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5G關聯技術試驗,第二階段是5G技術方案驗證,第三階段是5G的系統驗證。可以預見,在5G技術場景支撐下,中國製造業向智慧製造轉型升級步伐將加快。

但羅馬不是一天造就。基於5G的工業應用,也是逐步展開,而非一蹴而就。「5G與前代互聯網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將突破人與人聯網的模式,而達到在工業上的應用。」李民政說,「然而,這確實需要一個過程。其發展過程,將提高工業生產的智慧化水準及產品性能。等到其正式商用,將帶動新技術的發展。既然是發展,就將是一個過程,可以說,2025年並不是一個終結。就全球範圍來說,大家也都在探索如何將5G應用到工業界去。」各國之間,關於5G,將是共同前進,相互競爭,卻絕非並駕齊驅的。

劉建剛一直向記者表述一種看法——大資料相當於生產資料,雲相當於生產力,互聯網相當於生產關係。這三者的結合,能決定人工智慧應用的水準。「我覺得5G時代摩爾定律依然有效,量子計算等將讓計算力不斷持續提升,5G對資料通信、互聯網做出質的提升,能不斷推出更多新的應用。」劉建剛說。在他看來,在5G領域,依然如前代一般中外有別。「目前看,全球幾大雲服務商,譬如亞馬遜等,佔據了全球雲的四成多。而在中國,第一名是阿裏雲,佔據市場的近五成份額。」劉建剛認為,未來的生產廠商仍必須注意到中國特色對生產領域的影響。

作為培養現場工程師的一所院校——上海電機學院的教授,李民政認為,隨著5G應用於生產領域,各行業的更新與發展將更快。這也是劉建剛所認為的——未來各行業都有可能出現新的入局者。譬如人工智慧醫生替代了傳統的普通門診;譬如科技公司與會計師事務所競爭,入局審計、稅務領域……

就高校來說,李民政認為,一方面要做好教材、教案的每年更新,另一方面要加強實踐環節的培養。譬如讓學生到學校所在地臨港的智慧科技公司實訓,邀約專家做更多前沿講座等。

在劉建剛看來,即使未來5G充分發展了,在工業領域,人的作用仍不能小覷。他說:「新技術如何與傳統業務相結合,是所有從業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姜浩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