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 擬建堤岸或圍海成湖

【本報訊】工務局在城規會上介紹荔枝碗沿岸防洪整治方案,提出興建堤岸或圍海成湖兩個方案。

興建堤岸方案沿舊船廠路環碼頭外設置堤岸,沿現狀岸線外移30米,堤岸頂設計高程4.5米,擋浪牆設計高程5.4米,採取加高海堤與現有堤岸連接。

方案二的圍海成湖方案主要由舊船廠外緣設置堤岸至海關後方高地,形成景觀湖,岸頂設計高程4.5米,擋浪牆設計高程5.4米,堤頂設置步行通道,堤上設置水閘進行調蓄。該方案可望拓展原有濱水空間及打造自然休閒景觀湖,與“十月初五馬路景觀觀湖”呼應,形成“兩湖”佈局。

另外當局亦提出3個方案作為路環碼頭的防洪設計,方案1是設置橫拉式防水閘,平時隱藏於加建的護裝內;方案2是在地面安裝下沉式防水閘,採用液壓式閘門,需要時上升阻擋潮水;方案3是以人工方式安裝活動支柱及擋板,擋板平時收藏於貨倉內。前兩個方案均需要在現有碼頭前加裝設施,對景觀有一定影響,第三方案則不影響現時整體景觀,文化局亦認同採用第三方案,在有需要時才加裝防洪閘。

委員林翊捷認為,2個方案均不可取,指 2個方案都違反政府將荔枝碗列為文物場所的根本精神,以及違反保護船廠片區對開 40米範圍內的水體要求。他又提出堤防可設在荔枝碗船廠與居民住宅之間。

會上大多發言委員贊同於荔枝碗建景觀湖方案,亦關注路環碼頭設防洪設施的形式,亦希望盡快落實方案。委員胡祖杰稱,於路環碼頭設防洪設施影響景觀,而且均有弱點,他提出有否可能遷移路環碼頭。委員梁慶球則稱,方案需以安全第一,景觀第二為目標。

文化局表示,由於路環碼頭屬被評定的場所,遷移路環碼頭值得商榷,文化局是希望採用活動擋板的形式,較不會干擾及阻擋路環碼頭景觀。

城規會主席、工務局局長李燦烽表示,會上聽取多名委員對方案的意見,會再調整有關方案,並得到文化部門接受,他強調方案會以安全第一、防災作首位。

至於何時有最終定案,李燦烽表示,方案現仍需聽取居民意見,是備選階段,亦會對海底、地質等開展調查研究。他又表示,由於涉及海域的使用,定出最終方案後亦需得到中央部委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