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膽固醇的九大困惑

  膽固醇異常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膽固醇沉積在血管壁上,堆積成「斑塊」,使血管腔狹窄,造成堵塞。若斑塊堵塞累及冠狀動脈(供養心臟的血管),會導致心肌缺血或心纐痛;如斑塊破裂誘發血栓形成,短時間內可使動脈完全堵塞,引起心肌梗死。若累及腦部血管,則會引起腦卒中,嚴重危害健康。如今,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生率逐年提高,患病人群也越來越年輕化。面對膽固醇異常,大家常有許多困惑,在此選取9個代表性問題一一解答。

困惑一:

膽固醇是什麼?如何理解「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

答:膽固醇屬於脂質,不溶或微溶于水,在體內需與載脂蛋白結合才能運輸,主要以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LDL-C)等幾種形式存在。體內的膽固醇主要來源於食物攝取(約占1/3)和肝臟合成(約占2/3)。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被人們稱為「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對血管有保護作用,被稱為「好膽固醇」。因此,如果總膽固醇升高由於其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引起,那就沒有什麼不好。

事實上,各種膽固醇均為人體所必需,並無好壞之分,只有當其含量發生異常改變時才會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臨床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需要進行降脂治療,以他汀類藥物為主;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不需要處理;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往往提示甘油三酯升高,臨床上常用貝特類、煙酸類等藥物。

困惑二:

膽固醇越低越好嗎?

答:體內膽固醇濃度並非越低越好。這是因為,膽固醇是細胞膜的重要組成成分,它的存在大大提高了細胞膜抵禦外界毒素侵襲的能力。膽固醇還是機體其他多種物質合成的原料,如膽汁酸、腎上腺皮質激素、維生素D、雄激素等,這些物質與人體的糖、脂類、蛋白質、鈣、磷代謝及生殖繁衍等關係密切。因此,膽固醇匱乏會影響人體健康。

困惑三:

高膽固醇血症是否會遺傳?

答:大量研究表明,小部分高膽固醇血症是會遺傳的,這與基因異常有關,稱為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臨床上有些血脂異常的就診者發病年齡小,升高程度嚴重,具有家族聚集性。這部分人群常以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顯著升高、廣泛的皮膚黃色瘤以及早發的冠心病為特徵。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發病率雖然相對不高,但對心腦血管的危害嚴重,臨床上應遵循早篩查、早治療和積極改善生活方式的原則。

困惑四:

體型勻稱的年輕人,為何也會膽固醇高?

答:膽固醇升高與多種因素有關,且不同危險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如吸煙、缺乏體力活動、心理緊張和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這類代謝性疾病也易伴隨血脂異常。即使上述因素均正常,也可由遺傳因素導致,如相關基因的異常可引起脂質代謝紊亂,導致膽固醇升高。因此,膽固醇升高並不是「胖人」和中老年人的專利。

困惑五:

哪些人需要檢査血脂?多長時間檢査一次?

答:《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指出,血脂檢査的對象既包括無症狀的人群,也包括伴隨心血管相關疾病者。重點對象是有心絞痛、心肌梗死病史者,伴隨高血壓、糖尿病、肥胖、吸煙等危險因素者,有早發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指男性一級直系親屬在55歲前或女性一級直系親屬在65歲前患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及家族性高脂血症者,應每年篩査一次血脂。

正在或準備接受藥物降脂治療的患者,治療前應確定基礎血脂。在首次測定後的1〜3個月內於同一檢驗機構進行複測,若2次血脂指標較接近,取其平均值即為基礎血脂;若2次血脂值相差較大,需進行第3次測定,這3次的平均值也可作為基礎值。在開始治療的4〜8周內應復查血脂,以調整用藥。如果血脂未能降至目標值,則應在醫生指導下增加藥物劑量或改用其他藥物聯合用藥。長期連續服藥的患者及高危患者(已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者),宜每3~6個月複査血脂情況。

困惑六:

如何看懂化驗單?膽固醇「正常」為什麼還要吃藥?

答:一張化驗單中,可包括各類膽固醇的含置:HDL-C、LDL-C和VLDL-C等。其中,LDL-C含量最高,約占2/3,是膽固醇中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成分,降膽固醇治療的主要目標就是降低LDL-C。但飲食和藥物治療的目標值應根據不同臨床狀況而定。比如:無冠心病且無或僅有一個危險因素者,LDL-C應小於3.4毫摩爾/升(130毫克/分升);無冠心病但具有兩個或以上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吸煙、血脂異常、肥胖、男性40歲以上或女性絕經後等)者,LDL-C應小於2.6毫摩爾/升(100毫克/分升);存在冠心病或等同危險(如糖尿病或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者,LDL-C應小於1.8毫摩爾/升(70毫克/分升)。

另外,由於他汀類藥物除了降低膽固醇外,還具有抗炎、保護血管內皮、抗血栓、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預防心臟事件發生的作用;而患有冠心病特別是球鬆擴張、支架植入術後患者,即使治療前LDL-C低於上述範圍,也能從中獲益。由此可知,僅憑化驗單上的一個正常值範圍來判斷LDL-C是否正常和是否需要治療是不夠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綜合判斷。

困惑七:

他汀類藥物傷肝嗎?能否長期服用?會不會導致膽固醇過低?

答:降脂藥物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肝功能損害,發生率約為2%,表現為血清轉氨酶升高,升高程度一般較輕,不產生明顯症狀,多數在停藥後即可自行恢復正常。另外,約0.5%的患者可出現一過性肌酸激酶輕度升高,有些伴有肌肉(主要是小腿部肌肉)酸痛,極個別情況下出現嚴重的橫紋肌溶解症。患者在用藥前、最初服藥的4〜8周及服藥後應分別測定血清轉氨酶及肌酸激酶,以免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血脂異常的病程有些類似於高血壓,一旦停藥,多數會在數月內恢復到原來水準。因此,一般情況下降脂藥物可以而且應該長期服用。人體膽固醇的攝入和合成具有自我調節機制,就算終身服藥,也不會導致體內膽固醇過低。

困惑八:

運動減脂是否有效?

答:運動對血脂的影響是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長期運動鍛煉可促逬脂質代謝,改善血脂異常,對降低膽固醇有一定作用。運動強度宜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一段以每週3〜4次為宜,每次運動時間控制在30-60分鐘。

困惑九:

茶葉、魚油等是否可降低膽固醇?

答:茶葉含有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可降低體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改善血脂代謝。魚油中含大燈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膽固醇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但其療效和安全性均缺乏足夠證據。其他可能具有降脂作用的藥品或食品有燕麥片、山楂製劑、月見草油、藻酸雙酯鈉和絞股藍片等,但均不能代替降脂藥物,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