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為什麼會受到破格「禮遇」?

無論是兩岸城市交流,還是推動雙邊經貿,除了承認「九二共識」及認同「一個中國」,別無他法。

韓國瑜的政治能量,究竟有多巨大?

這位連綠營的超級戰將賴淸德都不得不稱之為「百年難得一見政治奇才」的韓國瑜,在臺灣所引發的效應,從去年「九合一選舉」前夕開始形成的「韓流」現象,經過成功翻轉藍綠地盤的高雄市長選舉後,至今長達半年來儼然持續成為臺灣媒體的寵兒,相當程度成功地奪取了臺灣社會輿論的話語權。

不過,韓國瑜的政治能扭至此也僅限於寶島,充其量仍溢不出「台澎金馬」,直至3月下旬對港澳深廈四座城市為期一周的旋風式訪問,才使這波不同凡響的「韓流」氣勢,瞬間成功地從高雄、臺灣,迅速擴散至整個兩岸四地,並引發不同程度的反響。

只是,「韓流」能成功跨越臺灣海峽,並在四城掀起一定程度的「轟動」,並不全然因其個人魅力所致,還有大陸官方的「加持」與三地企業的積極回應等因素。今後有關「韓國瑜現象」走向的觀祭重點,其一將是在獲得大陸官方相當程度的「認可」後,如何在臺灣進一步發酵其政治能覓,乃至於左右未來臺灣地區的政治發展方向。

其二,還需理性認識韓國瑜的「軟肋」。客觀上,此次「韓流」席捲四城,卻也在香港和臺灣引發不可忽視的「爭議」。展望未來,即使韓國瑜未來有能力進一步翻轉「2020大選」或促成臺灣再次「變天」,然而能否免於重蹈當年馬英九末期頹勢的覆轍,包括避免未來再度發生第二次的「太陽花學運」,則是值得冷靜關注的。

為何受到破格「禮遇」?

政治人物在現代社會,都不同程度地需要「政績」來支撐,否則在政壇也走不遠走不穩,尤其在「選舉社會」的臺灣。韓國瑜一週四城,成功達成53億元新臺幣的合作意向,無疑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履行去年「九合一選舉」期間「貨出得去」等選舉承諾的效果。同時,韓國瑜這次得以成功訪問四個重要城市,包括兩個行政特區及兩個經濟特區,獲得了大陸方面幾近毫無保留的「加持」,卻也是不爭的客觀現實。單是得以造訪港澳兩位特區中聯辦主任及兩位特首,並得到國台辦主任專程南下深圳會面的架勢,尤其是韓國瑜那一腳踏進香港中聯辦的一瞬間,就已「完勝」當年訪港三次才見到特首的臺北市長馬英九。韓國瑜如何受到大陸方面的禮遇與重視,不言而喻。

毋庸置疑,大陸方面對韓國瑜「超高規格」款待的背後,彰顯了不可忽視的深層意義。

儘管過去20年來,兩岸的地方交流日趨頻繁,但是大陸方面卻未曾表現對臺灣地方市長如此「加持」的態度。究其原因,既是「級別」使然,更是考量到該臺灣地方官員的政治能量。就在韓國瑜訪問香港的兩個月前,在「九合一選舉」中成功扳倒現任民進黨籍林佳龍的台中市長盧秀燕也造訪過香港,卻既得不到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安排會見,更無緣獲邀請拜會中聯辦主任。

誠然,這次港澳中聯辦,破例邀請韓國瑜入辦會見,還有一個反映時下大陸對台思維的重要背景。今年1月2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今後對台政策方針的重要談話,啟動了更為積極的統一戰略。這次破格款待韓國瑜,正是突顯了大陸已不再停留在過去對台慣用的「爭取式」統戰模式,而是展示了全新的「進取式」的風格與手法。

習近平的對台談話,所指出的今後中央對台工作的方向特徵,就是「加快和平統一步伐」,包括制定「『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儘管為了應對「台獨」,表明「不放棄武力」的選項,但是貫穿對台談話的,仍然是以「和平」為訴求,並作為兩岸統一的基本方式。而既然是「和平統一」,自然需要臺灣方面的配合,誰是「可以配合的人」,就是關鍵之一。

那麼,韓國瑜是否會是未來兩岸統一可以合作的人選之一?就目前韓國瑜的政治立場與形象而言,首先他明確支持「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同時本人並非「典型」的國民黨政治人物,既不過度背負傳統國民黨人的政治包袱,又具顛覆過去二+幾年來經過臺灣歷次選舉已形成的s於藍綠意識形態投票模式的能力。

「雙刃劍」效應

此次對韓國瑜的「加持」,向臺灣社會傳遞了兩則重要訊息。其一,韓國瑜是可以和大陸進行政治對話,也有能力改善兩岸關係的人物;其二,無論是兩岸城市交流,還是推動雙邊經貿,除了承認”九二共識」及認同「一個中國」,別無他法。

不過,在認識到韓國瑜的政治能量已溢出臺灣地區,並成功獲得大陸方面破格「加持」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韓國瑜在處理一些敏感議題的「雙刃劍」效應,其中包含韓可能的「軟肋」,而這部分則有可能成為影響韓本人是否能進一步擴大其能量的關鍵。

韓國瑜於3月25日在深圳與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面時,直言「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這是臺灣臺面上的政治人物首次直白說出對「九二共識」最堅定的表述。

對比之下,經歷了去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執著於拒絕「九二共識」的民進黨遭遇滑鐵盧式的慘敗,而以「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為選舉訴求,並且公開喊出支持「九二共識」的韓國瑜成功攻下綠營傳統大票倉的髙雄,並溢出至其他縣市,突顯了提升經濟民生的議題受到選民的肯定與支持。在此社會出現微妙變化的時空下,韓國瑜為了強化高雄的經濟活力,積極與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大陸合作,而提出支持「九二共識」的鮮明立場,還是比較容易得到臺灣社會的理解與接受。

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則祭出「卡韓五招」,來壓制韓國瑜此次訪問三地四城引發的效應。所謂「五招」,包括:一、「陸委會」要求韓國瑜限期補報告;二、傳「陸委會」最高罰韓國瑜新臺幣50萬元;三、「行政院」修《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調高兩岸政治協商門檻;四、高雄市「議會」綠營「議員」要求韓國瑜針對訪港澳、大陸做專案報告;五、台南市「議員」、陳水扁長子陳致中控告韓國瑜涉「外患罪」。

民進黨這些「過度反應」,折射出對大陸「加快兩岸統一步伐」以及「韓流」的政治能量擴大的焦慮感。就該五項「卡韓」招數的內容而言,效果相當有限,當無力阻擋「九合一選舉」後,由「韓流」領軍的兩岸城市交流的熱潮。

換言之,韓國瑜踏進香港中聯辦的這一步,一方面象徵著首位臺灣地方市長與大陸官方成功的「突破性」互動,凸顯了韓在臺灣政界無與倫比的政治能恿,完勝過去包括朱立倫等臺灣一線的政治人物;另一方面,這一步客觀上也引發島內不同程度的「爭議」。在韓國瑜結束整個行程的前一天,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北京指出,韓國瑜在港澳參訪期間,港澳中聯辦主任分別與其會面,是「正常的待客之道」。此舉也是希望借此澄清,以減少不必要的「雜音」。

臺灣是一個「選舉社會」,一切都以選舉為依歸。如何以超髙智慧妥善減少「雜音」,將與大陸的正常互動所帶來的正面效應極大化,是韓國瑜在展望自己未來更上一層樓時必須面對的課題。

如何克服「軟肋」?

任何一個「政治奇才」都有其強項與弱項,韓國瑜當然也不例外。有趣的是,韓的強項,同時也是其弱項。

筆者根據過去20多年來臺灣地區的政治發展及選舉走向的變遷特徵,包括影響歷次選舉的各種因素,認為經過「2016大選」及「2018九合一選舉」後,逐漸彙集成兩大價值之間競爭關係的趨勢,更為明顯。這也是對可預見未來臺灣政治走向的預測與分析視角。所謂兩大價值,一則是「經濟民生」,二則是所謂「政治自主」。

根據此立論,未來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將不斷在這兩大價值之間搖擺、徘徊。即時而更看重改善經濟和提升生活質擬,過去2008年馬英九的上台及2018年「韓國瑜現象」效應下的「九合一選舉」,可看作臺灣選民作此明智選擇的結果。當感受到政治壓力增大,則可能會滑向所謂「政治自主」,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及其影響下的「2015九合一選舉」,乃至選出蔡英文的「2016大選」,則可視為另一沒有前途的結果。

無需贅言,上述的臺灣社會存在的兩大價值,都直接涉及兩岸關係的因素。其一的「經濟民生」,是韓國瑜的最強項,而要達成「貨出得去,人進得來」,無可避免地必須與崛起的大陸建立良好的互信基礎,並維持熱絡的互動關係。在這點上,包括韓國瑜的這趟「四城之旅」,也都在印證了「韓流」在處理「經濟民生」議題上的超強能力。

然而,與大陸「親近」的同時,如何在高度政治化的臺灣社會讓選民安心,這是韓國瑜繞不過去的問題。前車可鑒,倘缺乏如此的警覺,即使韓國瑜有一天登上了臺灣地區領導人的寶座,也難保不會再次爆發「太陽花學運」2.0。

據筆者的觀察,「韓粉」彙集的同時,「反韓」的情緒也在韓國瑜「四城之旅」之後似有進一步發酵的跡象。此外,有媒體的民調中心於4月2日公佈針對六都市長進行施政滿意度調査結果顯示,桃園市長鄭文燦(民進黨籍)居冠,達70%;台南市長黃偉哲(民進黨籍)49%居次,韓國瑜(國民黨籍),施政滿意度為47%,僅位居第三名。這些也都為「反韓」的進一步發酵,敲響了警鐘。

誠然,在本文截稿前,韓國瑜仍是「2020大選」民調中,被視為支持率最高的「候選人」,也是吳敦義國民黨中央認知中的黨內「最強棒」。儘管韓國瑜仍未鬆口是否答應被黨徵召而投入選戰,但是無論韓在「2020大選」中的角色如何,一個可以肯定的趨勢是,「韓流」話題,仍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期。

最後本文欲指出的是,「超強」的韓國瑜如何克服不可忽視的「軟肋」,將是觀察韓在未來尋求更上一層樓,及最終能否真正超越馬英九最不可忽視的焦點。

(林泉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