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發展已步入康莊大道

凸顯草根性,基層唱主角。2018年6月23日,為期7天的第九屆海峽論壇在福建落下帷幕。

自2009年創辦以來,海峽論壇已成為一場不折不扣的兩岸民間嘉年華。雖然今年海峽論壇已經進入第九年,但活力依然不減,共有兩岸80家單位共同主辦,論壇大會、青年交流、基層交流、經貿交流四大版塊30多場系列活動,吸引了8000餘名臺灣各界人士參與。

對兩岸交流來說,今年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1987年,長達38年的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同胞從此開啟交流交往,至今已有30載。30年來,兩岸交流日益擴大、不斷發展,成為兩岸關係持續向前邁進的強勁動力。

敘鄉誼、商發展、話民生。縱觀本屆海峽論壇,「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的呼聲在活動期間得到進一步凸顯。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海峽論壇兩岸基層交流界別領域擴大、青年融合逐步接棒、惠台舉措更接地氣,顯示出大陸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決心和態度沒有改變。

民間交流漸入佳境

今年的海峽論壇,第一次舉辦「兩岸美麗新人集體婚禮」。100位喜結連理的新人一同體驗閩南傳統風俗文化,攜手「跨火盆」、佩戴「早生貴子」香包。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一灣淺淺的海峽,曾經阻斷了兩岸的往來交往。著名詩人余光中在他著名的詩篇《鄉愁》中寫道:「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兩岸有情人不能通婚嫁娶的哀怨惆悵之心,躍然紙上。

30年前,兩岸關係解凍化冰,民間交流大門隨之開啟,不僅臺灣有了「大陸新娘」,大陸也成為臺灣姑娘的傾心之地。

臺灣的韓濱與福建的顏揚泓,在一次相親會上一見鍾情。他們說,第一眼的心動,就好像應了那句話——「你跨海而來,是為了與我相遇」。為了讓這段兩岸婚姻留下更深刻印記,他們報名參加海峽論壇的集體婚禮。他們說,海峽的見證,讓彼此對愛情更加堅貞。

曾經的無奈鄉愁,正在兩岸交流的逐步深入之下,漸漸消融。海峽之水,在有情人眼中,早已變成了浪漫的象徵。

西藏雪堆白傳統手工藝術學校校長宋明和自己的臺灣太太已攜手走過多年,兩人已有一個兩歲多的孩子。

因愛相知,攜愛同行。今年的海峽論壇,他們一家三口來到廈門,展示西藏雪堆白傳統手工藝術。

「兒子再長大一點,我就要教他說藏語,讓媽媽教他閩南話。」宋明表示,一家人跨過了臺灣海峽又翻過了喜馬拉雅山才走到一起,一定要手牽手一直走下去。

海水阻隔不了兩岸愛情、友情,更加阻隔不了「打斷骨頭連著筋」的兩岸親情。

算上這一屆,林瑞典已是第四次參加海峽論壇「閩台同名村鎮續緣之旅」。五年前退休後,他就有個願望:回到大陸尋根,投身閩南譜牒研究。

經過多年的努力,林瑞典最終確認,自己的祖籍地就在廈門同安。2013年,利用參加交流活動的機會,林瑞典專程前往同安西柯下山頭,完成了尋根的夙願。

福建是臺胞主要祖籍地,臺灣民眾祖籍福建的約占83.1%。閩台同名村鎮是彰顯閩台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相融合的歷史見證。兩岸同名村「心連心」活動始辦於2013年。自第五屆海峽論壇以來,已有1500多名臺灣基層民眾到福建同名村鎮探訪尋根、交流考察。

「臺灣非常重視祖先的崇拜與譜系的傳承。」臺北連姓宗親會理事長連顯達說,對於臺灣民眾來說,族譜對接一直是海峽論壇的一大亮點,因為族譜上記載的內容,表示不忘本,並作為日後子孫尋根探源的憑證。

全國台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兩岸「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舉辦至今,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兩岸基層民眾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體現。

「尋根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對接合作」。臺灣大台南旅遊公會理事長翁依秀表示,未來將探索借助兩岸同名村活動,建立長期的旅遊合作機制,讓兩岸民眾從中受益。

九載風雨真情在,九重寒暑夢依然。本屆論壇圍繞工、青、婦「三大品牌」,姓氏宗親、同鄉社團、民間信仰、大陸配偶等「四大紐帶」,文化、教育、醫療、法律、工商等「五大領域」,農、漁、水利、鄉鎮村裏、社區協會、公益慈善等「六大基層組織」設計活動,持續擴大交流界別和領域,提供兩岸交流合作平臺。

臺灣「國策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謝志傳說,海峽論壇作為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兩岸民間交流盛會,讓兩岸民眾多往來、多交流,增進瞭解、融洽感情,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

「各行各業的臺灣民眾從臺灣來到廈門參加海峽論壇,這表明兩岸同胞渴望交流的心聲,這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表示。

青年融合逐步接棒

伴隨著兩岸交流日益擴大,「你來我往」成為常態,越來越多青年一代在「共同記憶」中增進「心靈契合」。相關統計資料顯示,30年來,近5萬名臺灣學生到大陸學習,也有諸多大陸青年到臺灣學習、旅遊。

近年來,隨著大陸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越來越多臺灣青年,帶著自己的夢想跨過海峽來到大陸創業。

詹淑芳的父親是廈門地區知名台商詹昭榜。十年前,詹淑芳從臺灣銘傳大學都市發展與數字研究所碩士畢業,因家人的要求回到父親的鋼鐵企業裏任職。對藝術情有獨鐘的詹淑芳,工作之餘,會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一些插畫,記錄自己生活的點點滴滴。

大陸「雙創」浪潮,點燃了詹淑芳心中的夢想。經過一年左右的籌畫、選點、考察,去年6月,詹淑芳在廈門的臺灣創業館租了1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開起了一家設計工作室,把創業目光聚焦在她喜愛的生活文創領域。

詹淑芳的日常工作,是把自己創作的插畫作品跟父親企業所主打的鋼鐵材料進行有機的結合,用鐳射切割的方式,把鋼鐵做成藝術品。這些作品,可以成為室內裝修的一些裝飾用品,增加空間的藝術情趣。除此之外,她也嘗試把插畫印製在服裝等產品上,拓展自己的產業空間。

目前,詹淑芳的工作室已擁有四名員工,她的身影也在兩岸的不同藝術展會現場出現。

「作為傳統產業的鋼鐵行業正處在瓶頸期,需要一些新鮮的創意來創造新的增長點。」詹淑芳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努力,為父親的傳統企業創造有價值的產品。

大陸的創業氛圍,感染到了無數的臺灣小夥伴。在今年海峽論壇的配套活動——「樂業兩岸 創享未來」青創先鋒匯上,1000多名來自大陸和臺灣的青年創業者共聚一堂,探討如何借助兩岸的特色,一起「賺世界的錢」。

來自臺灣彰化的小夥子林宜賢是本次活動的一名嘉賓。在臺灣政治大學讀書期間,林宜賢就曾到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參訪,後來又到北京大學交換學習,2013年進入北京銀河金橋投資有限公司工作。這幾年,在大陸的生活,讓林宜賢體會到臺灣青年與大陸密不可分的聯繫。

「現在大陸全社會在政府的調動下,創業創新氛圍濃厚。在這裏,項目被成功孵化的幾率很高。對於臺灣青年來說,大陸對臺灣創業青年的政策和資金支援力度很大,我們的未來在這裏。」海峽論壇期間,林宜賢除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之外,在交流環節也在不斷告訴同是來自臺灣的青年創業者,應該把未來紮根大陸。經歷改革開放30多年脫胎換骨式的發展變化,大陸無論在科技、經濟、人文、教育等領域都已隱有全方位領跑世界的趨勢。

就讀于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的顧景偉感歎:「很多朋友或長輩說,大陸其實有很多沒有開發的地方,可是當書越念越多,甚至到這幾年念政治的時候,就發現其實大陸的發展,已經不是像以前(他們)的舊有觀念(裏的樣子了)。」

「大陸現在的經濟、社會其實已經發展的非常非常好,甚至在政策執行上比臺灣來得更踏實、更有效率。」顧景偉坦言,博士畢業後將考慮到大陸發展。

融合發展順應民意

強調民間性、草根性和廣泛性,海峽論壇得到兩岸各界的熱烈支持。

83歲高齡的臺灣老兵高秉涵不辭辛勞,出席了今年的論壇大會。大會上,他的一番言談讓在座所有人動容。

20多年來,他一次次跨越臺灣海峽,將100多位臺灣老兵的骨灰抱回大陸老家安葬,「菏澤那些老哥、老兵的理念是活著不能回家,死了要魂歸故里,我說老弟負責把你們的骨灰抱回家。」

「家」,這個概念一直橫亙在兩岸人民之間。一股無形的力量,卻讓這個詞顯得有些支離破碎。然而,回顧兩岸從武力對峙,到當前的逐步開放,儘管一路行來步履蹣跚,和平發展、融合發展卻一直是主基調。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第九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用這一句佛經,來詮釋兩岸民間交流給她帶來的希望。

這是洪秀柱第三次參加海峽論壇。雖然不久後,她將卸去國民黨主席一職,但是對於兩岸發展,洪秀柱依然希望能夠繼續發聲出力。她說,當前兩岸官方往來中斷,在海峽論壇上卻能感受兩岸人民對促進交流的活力與熱度,令人欣慰,也仿佛在迷霧中看到了希望。

去年9月,中國國民黨第十九次全代會第四次會議通過題為「真誠反省、勇於改革」的政策綱領案,「探討以和平協定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可能性」的提法首度明確寫入該黨政綱。洪秀柱說,此舉就是希望徹底解決未能解決的問題,讓兩岸達成根本的共識。

「唯有如此,兩岸才能走向真正的和平。」洪秀柱說。

本屆論壇上,臺灣方面對兩岸的進一步融合冀望頗多。論壇內外大陸推出的各項政策措施受到臺灣媒體的積極評價。例如,臺灣《旺報》連續幾日發文指出,「通過海峽論壇,大陸已推出多項政策措施,為臺灣青年營造更好的學習環境、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今後應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深化兩岸交流。」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也表示,走向融合發展是兩岸關係的必然趨勢。「當前兩岸民間交流有牢固基礎,兩岸民間彼此交往的需求不會因政局的變化而改變。中華文化是根,兩岸文化融合有助於未來兩岸經濟統合及政治統合。」張亞中說。

從目前來看,儘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但兩岸交流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出席今年論壇大會時表示,大陸推進兩岸民間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決心和態度並沒有改變。

作為兩岸交流的前沿和海峽論壇的舉辦地,福建省近年來在橋接兩岸的動作上頻仍發力。今年的論壇大會上,福建省委書記尤權表示,擴大兩岸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福建有著特殊優勢,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

尤權說,福建將大力實施閩台產業對接升級計畫,支援在閩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推進閩台產業融合取得新的進展;福建將持續推進便捷往來通道建設,積極探索對台合作新機制,使兩地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福建還將突出深化兩岸特色文化和民間基層交流,出臺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臺灣同胞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使兩岸民間交往、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展現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焚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