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有英德」修正主義VS「泰」山不動教條主義?

曾記否?今年初在民進黨進行主席補選登記時,只有「每月一唱衰小英」的游盈隆宣布參選,而在民進黨內外看好度最高,實際上也是蔡英文屬意的接班人鄭文燦,卻也像三年前國民黨「總統」黨內初選時代朱立倫那樣,愛惜羽毛,避免羽毛折損,而不願出選黨主席,卻是不顧「新潮流系」與「謝系」的「血海深仇」,在深夜找來幾位中生代,共同密商推薦「最懂協調」的謝長廷子弟兵卓榮泰出選,以抗衡游盈隆,因而卓榮泰被普遍認為是「保皇黨」?

事態的發展,卻是讓人們摔碎滿地玻璃。卓榮泰好像不是「保皇黨」,而是更像民進黨「民主」、「進步」創黨精神的捍衛者,因而對蔡英文及其支持者的為了保位,在採取拖延戰術,以圖拖垮賴清德的同時,又不斷修改初選規則,要像對待國民黨那樣,對賴清德「趕盡殺絕」的難看吃相極為看不過眼,在昨午主持民進黨中執會,面對「挺英」中執委提出新方案,要推翻原已由中執會通過的初選時程及方式的決議之際,挺身而出,力抗「挺英」的多數中執委提出的新方案,並當場發表聲明發飆,還決定結束這次中執會,留待下週三的中執會決定。表面上看,卓榮泰是要捍衛民進黨「民主」、「進步」的創黨精神,維護中執會的決定,抗拒為一人而隨意修訂,但在客觀上,卻有「偏袒」在中執會內處於弱勢的賴清德之嫌,實際上一眾「挺英」中執委就是如此批評卓榮泰。這就也是在客觀上,上演一幕「相逢一笑泯恩仇」,為「世仇」的「新潮流系」的賴清德「保駕護航」。

實際上,昨午召開的中執會,按照原定議程,是最後確定民進黨黨內「總統」初選方案。但在此前,雖然蔡英文和賴清德的代表經過三次協調,對其中一些分歧取得共識,但對民調採對比式或互比式,是否與韓國瑜、柯文哲進行三方對比,是否納手機以及相關比例等議題,卻仍然各說各話。為此,蔡英文與陳菊擺下「鴻門宴」,邀集各縣市黨部主委開會,赴會的十九名黨部主委在此情況下簽署了「挺英」的連署書。但仍然有台南市、屏東縣、台東縣等三個黨部的主委沒有到場及參與連署,據說是「另有要事,不克出席」。不過,湊巧的是,這三名主委都是「挺賴」的,或本身就是「新潮流系」。可能是事先得悉「鴻門宴」的意圖,而籍詞避席。

本來,按照三月十三日中執會決議的時程,昨日的中執會應該通過討論總統初選日程及民調方案。但「挺英」中執委卻提出新版本,雖然在日程上也是定於在六月十日至十四日進行民調,但民調的方式卻改為民調方式採手機、固話比例各半,採取三人對比,對手為高雄市長韓國瑜及台北市長柯文哲。而黨主席卓榮泰的提案,則以協調小組對民調採對比式或互比式,是否與韓國瑜、柯文哲進行三方對比,是否納手機,進行三次協調均無共識為由,主張回歸三月十三日原定初選辦法執行。在討論過程中,在協調會議中擔任賴清德代表的中執委林俊憲,強調不應初選進行到一半修改遊戲規則,擔憂此例一開,後患無窮。但卻遭到各派系中執委的圍剿。

在交鋒並僵持兩個小時後,仍未獲共識。卓榮泰突然發表一篇聲明,強調三月十三日的中執會已經通過初選公告,並指責昨日的中執會卻把它推翻,並強調集合黨內前輩菁英智慧的結晶,已經行之多年,是為了讓黨內各類公職的初選制訂的,並且適用於所有的參與者,絕不是為任何個人單獨制定。這套制度能存在迄今,運作無礙,彰顯了黨初選制度的民主價值和進步性,不論「總統」初選有幾位登記參選,制度的公平性都不應該受到影響,只有制度被嚴格遵守,才能贏得黨內外人士的信心。

隨後,卓榮泰直接宣告會議休息,憤而離席。與此同時,賴清德突然現身黨中央,與卓榮泰、陳菊、柯建銘、鄭文燦進行協調。會議在晚間七時再開,不過卻僅有短短不到兩分鐘,卓榮泰強調規則不是不能改,但必須要以雙方陣營都有共識為前提,並宣佈中執會散會,待五月二十九日中執會再協調。

事態很明顯,蔡英文不但是要採取拖延戰術,拖到沒有資源、沒有舞台、沒有團隊的賴清德「斷氣」為止,而且還要採用對賴清德極為不利的民調方式。而賴清德是本來就訴求要速戰速決,尤其是眼看到目前蔡英文因為支持「同婚法案」而民調突然升高,甚至有可能超越自己,但自己仍有勝算機會的情況下,希望闖關成功。

但賴清德也似乎是退讓了一步,推出新方案:如果蔡英文贏韓國瑜,他無條件支持蔡繼續競選連任;如果他沒有贏韓國瑜,他也全力支持蔡英文競選連任;如果他贏韓國瑜、韓國瑜又贏蔡英文,請蔡英文還有黨中央、黨內同志支持他,提名他出馬競選「二零二零」。這也等於是採取了如同「挺英」中執委「修正主義」的態度,陷堅持「教條主義」的卓榮泰於不義。

現在看來,由卓榮泰及秘書長羅文嘉主持的中央黨部,與蔡英文拉開距離。就以羅文嘉來說,以歷來中執會的議案沒有表決為由,堅持「共識決」,來抗衡「英派」中執委仗著人多勢眾而提出的「多數決」。不過,當「挺英」中執委指責中央黨部向賴清德提供記者室發表聲明時,卓榮泰與羅文嘉都強調這是賴清德的個人行為,與之撇清光緒。羅文嘉此舉,既是出於對「民主」、「進步」初衷的堅持,也可能是要為舊老闆陳水扁出一口氣,發洩對蔡英文遲遲不願意宣佈特赦陳水扁的不滿。

這就矛盾了。按照《民主進步黨黨章》規定,民進黨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代會」,在「全代會」閉會期間,由中執會行使權力,「黨中央」應是中執會,而現時大多數中執委「挺英」。相對之下,中央黨部應是執行機構,執行「全代會」和中執會的決定,本身沒有權力。不過問題是,正如卓榮泰所言,他的主席是全體黨員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擁有全體黨員授權,其權力不比「全代會」及其選舉產生的中執會低。而且細究起來,「全代會」的黨員代表,除了一人一票選舉產生的票選黨代表之外,還有「當然黨代表」,包括黨籍的主要黨公職等,比例不低。這就使得「全代會」及其選舉產生的中執會的「民意授權」成分,比黨主席稍低了一些。

還造成另一個意外情況,本來按照黨章規定,中執會是每兩個月召開一次,每週舉行的是中常會,但中常會卻沒有確定黨內初選辦法的權力。在時間緊迫下,卓榮泰決定下週三再次召開中執會,這就締造了連續舉行中執會的「記錄」。

昨日這場高潮迭起,精彩萬分的「權鬥戲」,不但可能會導致民進黨分裂,可能還將會催發紀律嚴明的「新潮流系」,也可能會搖搖欲墜。一方面,某些利益既得者如陳菊、林錫耀等,是「頭號英粉」。另一方面,賴清德本身就是「新潮流系」,而不參與連署的黨部主委,也是「新潮流系」。

這就讓「新潮流系」總召鄭文燦左右為難。本來,他作為蔡英文的接班人,應是「挺英」。事實上也是如此,他連夜推出卓榮泰,就是為了「挺英」。但他作為「新潮流系」的總召,又不能因此而讓「新潮流系」分裂。因此,昨日採取「躲避策略」,在中執會開會時,他卻在桃園之光會場表揚桃園市國中、小傑出團隊,並對在場記者表示,等到活動結束後才趕到中執會會場,還聲稱「要看時間許不許可讓他發言」。但詎料在時間上失算,由於會議久而不決,他還是「趕上」了休息時的協調小組與賴清德的非正式協商,要躲也躲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