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提升澳形象 鄒玖勝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構築「休閒灣區」,推進大灣區旅遊發展,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規劃綱要還明確支持澳門「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然而澳門作為每年接待超過三千萬以上旅客的旅遊城市,惟現時在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仍有所不足,其要真正建設成為一個多元化旅遊城市仍須多下苦功。

規劃綱要提出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發揮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聯合開展跨界重大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舉辦各類文化遺產展覽、展演活動,保護、宣傳、利用好灣區內的文物古跡、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支持弘揚以粵劇、龍舟、武術、醒獅等為代表的嶺南文化,彰顯獨特文化魅力。增強大灣區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豐富灣區人文精神內涵。而澳門加強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正可契合灣區人文精神的建設,同時發揮東西方多元文化長期交融共存的特色,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

有學者分析指,目前澳門旅遊產業儘管規模較大,效益也不錯;但現有的許多旅遊項目和活動往往只停留在參觀遊覽和購物餐飲的較淺層面,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和矛盾。 如今旅客重視旅遊體驗,當中深度遊成為深耕板塊之一。不少旅客已厭惡走馬看花的旅遊模式,轉而追求具有文化特色和人文深度的旅遊產品,如透過旅遊規劃,深入當地生活小鎮遊、歷史遊,又或是探險遊等。

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澳門,是打造深度遊的上佳材料,關鍵是如何梳理、系統包裝,甚至優化城區和突出歷史文化元素,以趣味性的方式呈現,周邊也要配置基本的旅遊配套設施,才能帶動整個小區的旅遊氛圍。澳門成功申遺以來,雖打著深度遊旗幟,但成效並未彰顯,可能與缺乏系統規劃社區旅遊設施有關。

而要想規劃好則需要先瞭解文化旅遊。據了解,文化旅遊既不是一種產品,又與旅遊文化大不相同,所謂文化旅遊,關鍵在文化,旅遊只是形式。文化旅遊之「文化」應解釋為對旅遊之效用及旅遊之目的所作的定性。文化旅遊產業是以旅遊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徵。文化旅遊的過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這也是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給人一種超然的文化感受,這種文化感受以飽含文化內涵的旅遊景點為載體,體現了審美情趣激發功能、教育啟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託功能。

文化旅遊產業泛指以鑒賞異國異地傳統文化、追尋文化名人遺跡或參加當地舉辦的各種文化活動為目的的旅遊。尋求文化享受成為當前旅遊業出現的新時尚。文化旅遊產業是一種特殊的綜合性產業,因其關聯性高、涉及面廣、輻射性強、帶動性強而成為新世紀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興產業。文化旅遊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宗教等內容。其涵蓋性強,幾乎可以囊括所有相關的產業。文化旅遊產業,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流行的一個名詞,它的出現與遊客需求的轉變密切相關。因此,其目前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那些以人文資源為主要內容的旅遊活動,包括歷史遺跡、建築、民族藝術和民俗、宗教等方面」。還有說法認為文化旅遊屬於專項旅遊的一種,是集政治、經濟、教育、科技等於一體的大旅遊活動。綜上所述,文化旅遊產業就是以旅遊經營者創造的觀賞對象和休閑娛樂方式為消費內容,使旅遊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遊體驗的旅遊活動的集合。

世界上成功以文化旅遊著名的城市包括素稱「音樂之都」的維也納,憑藉眾多著名音樂家的遺跡成為歐洲著名的文化旅遊中心。布拉格、威尼斯、巴黎盧浮宮、敦煌莫高窟等也分別以音樂會、電影節或藝術節而成為舉世聞名的文化旅遊勝地。在形式多樣的文化旅遊中,以親身體驗雖已消失但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的某些生活方式為主題的懷古文化旅遊,是當今頗為風行的專題遊覽專案之一。如坐落在詹姆斯河與約克河間的美國古城威廉斯堡,由於完整地保存了18世紀英國殖民地時代的城鎮風貌,使參觀者仿佛時間倒流了200多年,從而成為美國最重要的歷史名勝之一:荊州古城、杭州宋城和北京的大觀園、武漢戶部巷也都以模擬古代生活方式而成為門庭若市的文化旅遊勝地。

然而,現時澳門無論是「澳門舊八景」:燈塔松濤、鏡海長虹、媽閣紫煙、普濟尋幽、三巴聖跡、盧園探勝、龍環葡韻和黑沙踏浪,還是「澳門新八景」:西望洋山、兩湖一塔、議事亭前地、龍爪角、路環漁村、戀愛巷、福隆新街及港珠澳大橋,基本上都是以人文、歷史、自然為核心的觀賞性景點,但由於未能利用其文化價值再創造更多樣化的體驗,遊客往往是看完便走。有意見批評,澳門文化旅遊主題形象較為單薄。從遊客對待文化旅遊的感知來看,其對澳門文化旅遊的認知還是停留在「大三巴"階段,這可以從世遺系列景點的知曉度上窺其一斑,因此,世遺系列景點在旅遊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待進一步提高。第二,文化旅遊內涵平板和模式化。就文化而言,其內涵相當豐富和多元。而目前澳門文化旅遊給旅遊者的體驗較為平淡。在澳門的旅遊過程中,人體的各種感官沒有被充分的調動起來,走馬觀花似的觀光仍然在文化旅遊中佔據主導地位,旅遊者只是在各歷史建築物之間遊走。可以說,現階段澳門歷史文化遺產成為了旅遊者合影留念的平面背景,具有鮮活生命的文化遺產成為平淡無味的遺跡。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澳門文化旅遊應認真思考如何利用各種人體感官營造立體化的文化體驗。最後,文化旅遊推廣物件較為單一,效果有待提升。雖然澳門特區政府及旅遊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到澳門文化旅遊的推廣當中,成效也較為顯著,但是,市場推廣物件仍然較為單一。從澳門旅遊局的年度工作報告來看,主要的營銷推廣管道有平面和戶外廣告、路演及客源地宣傳、參與旅遊類展會等。從這些市場推廣的內容上來看,其是以媒體為主要物件,而目標客戶往往無法通過上述管道直接形成對於澳門文化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感知。而從上述旅遊者出遊的心理及行為過程上來看,早期的遊客直接體驗和感受對於目的地的認知和選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體驗經濟時代下,澳門的文化旅遊推廣應改變完全依靠中間媒介進行分銷的傳統方式,關注如何能將澳門文化體驗直接傳遞到潛在旅遊者身邊。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澳門不能因要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而放棄深度挖掘和利用文化。應在保護好核心景區同時重點關注遺產地緩衝區之外的經濟開發將增強世遺品牌效應。

那麼澳門究竟適合何種文化旅遊策劃專案?有旅遊策劃專家就提出以下意見:文化旅遊策劃的原則主要有六個方面,分別是持續原則、精品原則、市場原則、特色原則、網路原則和滾動原則。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區內自然和人文資源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做到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經營、永續利用;在生態品質與其他方面發生衝突時,包括與景觀品質發生衝突時,以生態品質優先;整體優化、容量控制:對區域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進行全面規劃,接待容量不超過生態承載力。

對於旅遊規劃專案的建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主動營造旅遊精品,做到「精心規劃、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服務、精心管理」六個「精」,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質量要市場,向品牌要競爭力,達到一流水準,重要的景觀既要求第一,又要求唯一。以區域的相應吸引力研究市場範圍與層次,以市場導向為基礎規劃建設專案。貫穿以人為本的精神,使旅遊區無論從硬質景觀環境,還是軟性動態專案,都著意於情景性、歸屬感、親和力的營造,使遊客在體驗觀覽的同時,享受到高品質的遊歷體驗。

細看其正好與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目標相符。澳門政府希望透過政策,保持博彩業的適度規模,推動非博彩元素的成長。例如在大型博彩旅遊建築群中,融入更多休閒、舒適、康體、商貿、會展、多元文化體驗等的服務形態;推進非博彩行業的穩定發展,強化服務性產業的增長。要達到這個目標,業界需要著力豐富澳門旅遊產品,發展文化旅遊、休閒旅遊、海洋旅遊、養生旅遊和社區旅遊,建設「優質旅遊」和「精品旅遊」。那麼除了現時地標式的宣傳世界文化遺產,像澳門歷史城區,其實還可以有很多利用文化產業帶來旅遊收益的方法。業界可以設計一些文化旅遊產品路線,例如路環棚屋,休閒海上遊、「南灣湖畔休閒茶座規劃」、「龍環葡韻優化計劃」、光影表演、國際電影展、大賽車推廣、新增文藝表演、「廟宇及教堂推廣計劃」、「三輪車推廣計劃」等等。「飲食文化」推廣也可以融入文化旅遊之中,以「美食節」或是結合節慶的活動,推廣特色的澳門葡國菜、街頭小吃等。此舉更能幫助特色美食小店、特色老舖強化經營能力。此外,旅客來源的開拓上,除了深化現有大中華的旅遊市場發展外,還需積極拓展亞洲及歐美、澳紐等地的市場。

澳門政府近年亦大力培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投放了不少資源在鼓勵創意和人才培訓等範疇。根據澳門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2017年本澳「創意設計」、「文化展演」、「藝術收藏」 及「數碼媒體」四大領域所組成的文化產業中,有營運的機構共有2,088間,按年增加175間,在職員工增加6.4%至11,702名,員工支出增加7.3%至18.3億元。文化產業的服務收益按年上升4.8%至70.8億元;反映其對經濟貢獻的增加值總額為23.8億元,上升6.9%。雖然這個數字只佔整體行業增加值總額的0.6%,但已佔博彩業以外的很大比重,而且文化創意產業本身也可附帶旅遊收益,可見未來文化旅遊產業前景美好。

當然,文化旅遊產業的開發與創新,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文化產業或者旅遊產業,它需要專業的既瞭解文化又瞭解旅遊市場的複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具備高超的經營管理才能。把文化與旅遊、市場有機結合,發揮最大效益。這類複合型人才比較缺乏,特別是在政府內部。打造一個具有內涵、特色的文化旅遊景點,讓遊客既能感受到旅遊的樂趣,又能體會到人文的精髓,還能讓其流連忘返,對文化旅遊人才提出了很高的駕馭能力。因此,未來澳門特區政府和大學等機構,需要加強文化旅遊人才培養,要有系統地培養懂得文化創意的旅遊人才,把兩個產業結合起來。

作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澳門的文化經驗證明了中華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以及不同文化可共存共生共榮。未來澳門政府應大力推動文化旅遊,透過把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連接,塑造澳門文化旅遊新形象,開拓博彩旅遊以外的旅遊市場,推動澳門成為多元化旅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