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澳人融入橫琴意欲偏低? 陳觀生

據本澳傳媒報道,橫琴新區管委會日前在一個座談會上透露,受澳門與內地制度框架影響,橫琴對澳社會民生領城的合作有待深化,目前澳門居民在橫琴購置的各類物業累計5,346套,約佔橫琴累計出售物業總套數的三分之一。但在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僅349人,參加社保的澳門居民311人,在橫琴就讀的澳門籍學生38人,相對於澳門超過65萬的人口總量,現時在橫琴實際工作生活的澳門居民佔比還較低,暫時仍較難在橫琴營造澳門企業和居民願意過去創業發展、生活居住的環境。為何澳人融入橫琴意欲偏低?需要珠澳兩地深入探究原因。

澳人融入橫琴理想很豐滿

上述資訊,雖然內容不多,但分析其中的含義卻有不少值得斟酌之處。首先,橫琴吸引澳門人就業居住的的吸引力遠遠低於當初期望,在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僅349人,可以說是微不足道。其次,澳門居民在橫琴購置的各類物業大部分用於投資甚至是投機,橫琴欲利用澳門概念吸引投資,而澳門也有人想利用橫琴發橫財,但目前是有價無市的僵局,未知什麼人會成為接盤俠。第三,橫琴沒有多少澳門人創業就業的機會,澳門居民到橫琴生活居住的基礎也十分薄弱。第四,橫琴對澳門社會民生領城的合作有所忽視,存在嚴重不足。第五,橫琴與澳門之間的邊界效應影響有所擴大,不排除其中存在制度和人為的障礙。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的,也是珠澳兩地政府始料未及的。橫琴發展引起澳門社會的極度關注,當初也帶來澳門社會的美好期待。中央決定開發橫琴後,澳門政府官員曾公開表示,橫琴不單在經濟、旅遊發展方面為澳門提供更大空間,也提供全方位全面的合作空間,是全方位全面的區域合作。如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已是兩地文化和教育的共同發展;橫琴的地產項目或住宅區建設,不排除成為澳門部分居民的居住空間,令澳門居住環境擴容;新社區的建設,可能有更多居民在橫琴覓得就業及服務機會,提供工作空間。

橫琴被中央確定為自貿區之後,珠海市對橫琴的發展信心滿滿,對澳門人參與橫琴發展也是熱情期盼。如2015年,橫琴新區開發建設工作會議上,珠海市領導表示,未來五年,橫琴將以設立自貿區為契機,在基礎設施對接、產業協作、通關模式創新等方面推動粵港澳深入合作,打造成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主平臺。全力配合澳門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和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經貿合作服務平臺建設。加快粵澳合作產業園建設,全面落實“澳門優先”原則,支持澳門中小企業“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到橫琴抱團發展。到2020年,力爭超過一萬家澳門企業進駐橫琴,培育三至五個支柱產業。橫琴將加強與港澳在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應急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合作,促進社會公共服務體系銜接和服務資源共用。到2020年,力爭三成以上橫琴常住人口為澳門居民。根據《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橫琴屆時的人口規模為廿八萬人。

澳人融入橫琴現實太骨感

2009年8月14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啟動開發十年,橫琴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244.1億元。2018年,橫琴新區實有商事主體突破6萬家,累計有45家世界500強企業、73家中國500強企業落戶橫琴,全年稅收收入180.7億元。全年新注冊港澳企業774家、總數達2744家。而橫琴新區管委會稱,截至2018年底,在橫琴登記註冊的澳資企業已達1388家,投資總額130.56億美元,可見澳門企業並無優勢。

如當中由特區政府推薦首批入粵澳合作產業園的 83個項目中,只有27個項目簽訂合同協議,其中 23個項目取得用地,有 40個項目已和特區政府協商並已通知退出,現時仍有 15個項目沒有簽約或退出。顯示澳門特區政府推薦的項目,已經接近半數被退出合作產業園,如再加上15個項目沒有簽約或退出,則是三分之二的推薦項目退出,也就是橫琴方面認為這些項目不符合產業園的發展需要。

可以說,橫琴啟動開發十年,澳門的參與度相當低,橫琴發展對澳門經濟的促進作用也不高。當中必然是存在一些障礙因素。

其一,邊界效應的影響一時還難以消除,這是制度的障礙。基於一國兩制的港澳與內地之間的邊界,其功能主要在於維護兩地不同制度的運轉,也即維護港澳界內的觀念與制度認同。港澳雖然不是獨立的國家,但是一國兩制本身通過邊界,就內涵了對港澳本土經濟利益和內地自身利益差異的認可。相對內地來說,港澳是作為獨立關稅區與經濟體而存在,這個客觀事實不可否認。邊界效應大多以外部邊界效應(外部壁壘)來表現,界定與消除較為容易;而經濟中的經濟制度、文化、行政距離,因植根於社會內部而產生的內部邊界效應(內部壁壘),最難以為人們認識、計量,以及在短時期內消除。

明顯的例子是:2014年底起,澳珠口岸實施新的通關安排,橫琴口岸率先實施“24小時通關",期望分流拱北口岸的人流壓力。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橫琴口岸雖然人流較以往多,但其分流效果距離本澳居民和旅遊業界的期望仍有一段距離。橫琴通關環境不及拱北口岸便捷,引致橫琴口岸始終未能吸引大量旅客利用該口岸作為進出點。

本澳亦有意見對珠澳同城化不滿,認為同城化規劃威脅澳門本土可持續發展,澳門人卻無半點話語權;如今澳門美其名「特區」,實質卻只能硬食一切中央決策,連地方政府也不如。

其二,因應兩制客觀存在的邊界,以及由此產生的邊界效應,不僅對兩地的交流及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一定的障礙與成本。其中,不少是人為的障礙。

這方面的例子是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該政策曝光之初,澳門居民歡呼雀躍,認為每個澳門人都將可以直接開車到橫琴生活、休閒,只要不出橫琴島就可以。但後來公佈具體的政策時,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需要申請並有限額,而且其名額十分稀少,直到現在,其總量只有區區2500個,一下子令澳門居民的熱情冷卻。截至2019年3月底,該政策實施2年零3個月以來,只有超1000台單牌車在邊檢機關辦理了備案手續。

其三,在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僅349人也說明,橫琴現在的生活環境不適合澳門居民生活居住。影響人口遷移和吸引人口居住的因素,一般有自然因素、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就澳門目前的情況來看,能影響居民生活居住意願的,主要是社會經濟因素,那就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水準。首先,就產業就業和經濟收入來說,大多澳門人當然選擇還是留在澳門本地,而橫琴目前未有產業能吸引大量澳門人就業,也未有橫琴企業大量聘用澳門人。其次,就生活水準和居住成本來說,橫琴未必比澳門低(橫琴樓價珠海最高),澳門居民未有在橫琴生活居住的強烈意願。

而中山市三鄉鎮是較多澳門居民聚集的鎮區。目前在此居住的澳門居民有3萬多人,且人數仍在增長中。三鄉鎮和澳門,直線距離僅20公里,文化和語言相近,但三鄉的生活生產成本卻比澳門低得多,因此吸引了大量澳門居民到三鄉創業、生活和工作。這也解釋了為何澳人融入橫琴意欲偏低,因為三鄉鎮的吸引力正是目前橫琴所缺乏的,所以澳門居民寧願捨近求遠。

珠澳合作需揭開新篇章

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橫琴新區因澳門而興,自設立以來就擔負服務「一國兩制」和服務澳門的使命。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橫琴時表示:10年時間,橫琴新區從無到有,變化很大。我們始終要不忘初心,讓這裡充滿創新發展活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而這個初心,作為內地與澳門對接的重要平臺,橫琴新區在2009年成立之初就被定位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肩負起豐富澳門“一國兩制"實踐的天然使命和重要責任。

目前橫琴的戶籍人口一萬多人,常住人口七萬多人。從橫琴目前的發展看,經濟發展快,但人氣還不足,這與澳門人口密集土地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更突顯出橫琴目前的發展並未實現“初心”。造成這一局面,可以說珠澳兩地政府都有一定的責任。

就澳門方面來說,橫琴政策創新體現國家對橫琴開發的支持。由於橫琴開發承擔著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重任,橫琴開發的成效不僅依賴於內地政府的政策創新,也要依賴於澳門特區政府的政策創新。澳門特區政府應該加大政策激勵和創新的力度,出臺相關的政策激勵中小企業積極參與橫琴開發。

一方面,特區政府需要著眼於當前澳門中小企業面臨的各種難題出發,激勵中小企業參與橫琴開發。特區政府可以考慮從人力資源政策創新和融資政策創新方面著手,對參與橫琴開發的中小企業提供一定的政策傾斜。另一方面,澳門特區還可以從產業政策入手,對當前澳門正在重點培育的文化創意產業、會展業、物流等新興產業進入橫琴發展提供政策優惠,延伸澳門文化創意產業等新興非博彩行業的發展鏈條,同時致力提供較好的商業配套服務,搭建發展平臺,消除文化創意產業等行業進入橫琴發展的憂慮,盡量為澳門企業參與橫琴開發降低異地投資風險做好各方面的服務工作。

此外,橫琴開發的成效,不僅要取決於內地和澳門雙方共同出臺優惠政策,提供制度激勵,確保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及推動廣東經濟社會轉型的實現,而且從深層次上要取決於橫琴開發合作主體關係的協調和理順。首先,作為主體作用的珠海,在地位上與澳門是不對等的。這似乎意味著,未來橫琴開發中的很多重大問題都需要通過廣東省與澳門的協商和談判來決定,屆時珠海的主體作用如何體現,珠海在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方面又有什麼樣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其次,澳門的全面參與如何確保?橫琴開發項目並不是單向為澳門開放的,更多的是由市場的力量進行自由選擇、優勝劣汰,而競爭的結果不一定就是澳門的企業進駐橫琴。事實上,除了澳門對橫琴的“全面開發”之外,澳門以外的城市和地區也可能“全面開發橫琴”。在市場自由競爭機制選擇的情況下,澳門如何實現“全面參與”?澳門有無可能被邊緣化?這些在目前來看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在珠海方面來說,珠海市領導近日表示,「澳門民眾是否得到實惠,將成為檢驗橫琴開發開放、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珠海將全力支持澳門「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建設,謀劃更多促進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路子,將進一步完善便利澳企澳人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完善便利澳門居民在珠海學習、就業、創業、生活的制度機制,切實增強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那就拭目而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