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美方極限施壓 伊核問題出現危機根源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針對伊朗7日宣布突破伊核協議關于濃縮鈾豐度上限規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8日在北京表示,中方對此感到遺憾,同時指出美方對伊奉行極限施壓是伊核問題出現危機的根源。

在當天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伊核問題最新情况提問,中方是否對此感到擔心?

耿爽表示,中方對伊朗宣布進一步减少履行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承諾感到遺憾。確保全面協議得到完整、有效執行,既是安理會决議的要求,也是解决伊核問題、緩解緊張局勢的唯一現實、有效途徑。

「我們呼籲有關各方都能從大局和長遠出發,保持克制,支持通過聯委會機制對話解决相關問題,爲繼續維護和執行全面協議創造條件。」耿爽說。

同時,耿爽强調,美方對伊奉行極限施壓是伊核問題出現危機的根源。美方不僅單方面退出協議,還通過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爲伊朗及其他方履行協議製造越來越多的障礙。事實證明,單邊霸淩行徑已成爲日益惡化的「腫瘤」,正在全球範圍內製造更多問題和更大危機。國際社會必須堅持多邊主義,恪守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通過平等對話尋求有關問題的政治外交解決。

耿爽:妄圖通過收緊人文交流遏制中國發展荒謬至極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針對美國華裔終身教授吳息鳳受美無端調查被迫其辭職一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8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美人文交流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妄圖通過收緊人文交流遏制中國發展荒謬至極。

有記者提問,近日,美國主流媒體報道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聯邦調查局無端調查安德森癌症中心華裔終身教授吳息鳳幷迫其辭職事,指出美方有關做法意在阻撓中美人文交流與科技合作,這樣做有損美國自身利益。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耿爽回應表示,近年來,美國一些人和機構抱著遏制打壓中國發展的零和思維和險惡目的,羅織「從事間諜活動」等荒謬藉口,對中國在美學生學者、科技人員和華裔科學家進行無端指責和騷擾,製造了不少「冤假錯案」,嚴重幹擾兩國人文交流與科技合作。美國越來越多高校、智庫和各界人士對美方錯誤做法表示質疑、批評。美主流媒體在上述報道中也指出,美方有關做法毫無事實根據,是在偏執和歧視的道路上采取的危險舉措,終將損害美國自身的利益與形象。

「在21世紀的今天,國際合作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人文交流是無法阻擋的時代潮流。」耿爽說,「中美人文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認知、推動中美關係穩定發展意義重大,符合兩國的根本利益。妄圖通過收緊人文交流遏制中國發展荒謬至極,祗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脚。」

耿爽表示,近日,習近平主席同特朗普總統在大阪會晤時再次談及兩國人文交流,强調中方希望美方公平對待中國留學生,保持兩國人民正常交流。特朗普總統作出積極表態,表示他一直歡迎中國留學生赴美國留學。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爲深化中美人文領域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

耿爽說,中方希望美方正確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係,停止限制打壓兩國人文交流的錯誤做法,同中方相向而行,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維護和加强兩國人文領域交流合作,爲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係打下堅實的民意和社會基礎。

學者:大阪會晤為中美「止損」經貿磋商系于能否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中美元首上月底在日本大阪會晤時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重啓經貿磋商,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外界對于處在逆風期中美關係的信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王義桅日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大阪會晤的重要意義在于及時爲中美關係「止損」,避免出現斷崖式下行,穩定住了大局。

「重啟經貿磋商無疑是大阪會晤為中美關係‘止損’的最直接體現。」王義桅表示,中國以堅定立場應對美國的來勢汹汹。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已意識到,中國是不會被擊垮的。美國如果想要打破僵局,就必須拿出誠意,以平等的方式進行談判。

王義桅指出,鑒于經貿磋商的複雜和艱巨,雙方談判團隊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說,「經貿磋商的成敗系于中美能否相向而行。」他表示,下一個值得關注的時間節點是今年11月的APEC峰會。中美元首會否再次會面、磋商、届時能否取得重大突破,外界拭目以待。

王義桅認為,從長遠看,中美都必須練好「內功」,方能妥善處理經貿問題。對中國來說,這意味著堅持改革開放,以更高標準參與全球化。對美國來說,則需要反思自己的行為,不要凡事都從別人身上找毛病。

大阪會晤的另一關注點是中美元首同意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爲基調的中美關係。在王義桅看來,中美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協調」,「合作」是解决分歧的唯一辦法,「穩定」是中美乃至整個世界對最重要的雙邊關係的期待。

具體來說,「協調」不僅包括涉及中美目前正在進行的經貿磋商,也包括兩國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的協調,比如朝鮮半島問題、伊核問題等;「合作」可促進共同發展,合作必須關照到各自的核心利益和關切;鑒于中美關係的重要性早已超出雙邊範疇,「穩定」對于全球經濟增長、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義,中美關係不穩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在過去40年中,中美關係歷經風雨,但總能在波折中前行,實實在在惠及兩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王義桅說,全球化形成的國際分工讓中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緊密聯系,美國某些人士所謂「中美脫鈎」主張完全是錯誤的。

王義桅以雙邊經濟關係舉例稱,技術創新和金融霸主地位是美國的法寶,而十四億人的廣闊市場則是中國最大的話語權。技術必須與市場結合,才能轉化成生産力。金融優勢必須依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才能「變現」。這也是眾多跨國公司反對美國政府對華加徵關稅的原因之一。

除了「脫鈎論」,美國國內在過去一段時間裏還出現過「美國吃虧論」「貿易失衡論」「文明衝突論」等論調,甚至還出現過「新冷戰」的提法,折射出一部分美國人在面對中國時心存焦慮。

但與此同時,美國百位專家學者及前外交官本月初發表聯名信,稱敵視中國對美國無益,「最終或將孤立自己,而不是北京」。美國將中國視爲敵人幷試圖讓中國與全球經濟脫鈎的做法,將損害美國的國際角色與聲譽。

據王義桅觀察,這封聯名信至少透露兩個信息:一是美國幷非鐵板一塊,「美國國內一致同意對付中國」的情况幷不存在,在看待中美關係時仍有許多理性、客觀的聲音;二是這封聯名信有助於美國人進行反思,他們應該認識到,對于中美關係目前遭遇的困難,美國是有責任的。

對于華盛頓政治圈多種聲音共存的現實,王義桅表示,這體現出美國國內分化、極化現象嚴重。

王義桅表示,特朗普總統在大阪會晤中明確說,他對中國沒有敵意,希望兩國關係越來越好。他珍視同習近平主席保持良好的關係,願意和中國加强合作。因此,有理由相信中美能够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共同推動雙邊關係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