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澳門錯過的發展機遇(二) 多元化走向出現偏差 陳觀生

自賭權開放後, 博彩業逐漸成為澳門的支柱產業, 在本地生產總值所佔的比重已超越製造業、金融業及建築房地產業所佔比重之和。博彩業在經濟發展上獨大的情況一直為人詬病, 也削弱澳門在應對外在環境急劇變化的能力,故澳門特區政府過去數年在經濟發展上不斷尋求改變,希望扭轉單一結構的局面,促進產業適度多元發展。現在,澳門最大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經濟適度多元化。回顧歷史,澳門作為相對獨立的經濟體存在至今,適度多元化一直為其經濟常態。賭權開放本來就是為了促進經濟多元化,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一定的偏差。

適度多元化是澳門發展常態

雖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外部經濟環境變化而主導的澳門經濟結構,會出現不同的龍頭產業。例如400多年前開埠時一直持續至19世紀末期的貿易主導;19世紀末期起步的博彩主導;上個世紀60-70年代起,至90年代的製造業主導;以及21世紀初期至今的博彩主導。也只有在最近20年間,博彩業才從龍頭產業急速地走向一業獨大。

產業結構、經濟適度多元化是現代經濟的概念。而澳門進入現代社會和具有現代產業,也即建立起第一代的產業結構,起步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如果從那時開始觀察澳門現代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演進,更證實了一業獨大並非澳門經濟發展進程的主旋律,適度多元化則是長期存在的現實。這是澳門歷史的本來面目。然而,博彩業近年來在極其短促的時間內,扭曲增長為一業獨大,或一睹獨大的極致。由博彩業擴張所帶來的急速財富膨脹與繁榮景象,使得適度多元化發展反而成為距離遙遠、可望不可及之目標。更有論調認為,澳門以賭城著稱,以賭立命,博彩坐大應當是市場的選擇。澳門要推行經濟適度多元化,不僅十分艱難,更是違背了市場的規律。然而,澳門歷史與市場選擇寫就的事實,卻並非如此。

據有關論述,澳門現代經濟體系的建立,起源於上個世紀的60年代。經濟適度多元正是這個經濟體系的最為重要特徵。而主導和拉動這個經濟體系發育成長的產業,就是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製造業。那是澳門本土現代企業的創業高潮期,大量中小微企異軍突起,本土經濟充滿活力,且迅速推動澳門的現代化進程。以製造業帶動的經濟高速發展,不僅使澳門經濟總量持續擴張,人民生活素質明顯改善,更由製造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帶動了其他產業的擴張與發展。由此,形成了4大支柱產業的經濟結構。80年代中期,澳門製造業發展達到頂峰,成為澳門第一大支柱產業。

博彩業在整體澳門經濟中所佔占比例,上世紀80年代一直維繫在20%以下,並未因市場的選擇而出現博彩旅遊業坐大的事實。澳門現代產業體系的第一次建立,就凸顯了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特點。

80年代下半期以後,澳門加工貿易製造業所依賴的市場形勢發生了巨變。中國內地改革開放的潮流,使得澳門製造業面臨挑戰。從而開始了製造業向內地的遷移。澳門與香港一起,與內地形成了「前店後廠」的區域合作模式。與此同時,港澳兩地共同進入了製造業在本土持續下降的通道。由製造業提供的增長動力開始弱化,澳門隨之進入經濟轉型期。

澳門第一次適度多元化的實踐,顯示適度多元化是澳門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的主要路徑。澳門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的突破口不是博彩旅遊業,而是製造業。澳門當時低廉的土地、勞力,以及香港逐步喪失的普惠制及紡織品配額,形成了資本流入澳門製造業的窪地;而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又是促使澳門與內地形成「前店後廠」分工格局,納入全球生產網路的原因。製造業主導的適度多元化,是由外生變數,與澳門自身的資源稟賦相結合的產物。由此可見,比較優勢是動態的。把澳門的比較優勢僅僅歸於博彩業,是十分武斷的,也不符合歷史的本來面目。

如果說澳門第一次的經濟適度多元化,是由製造業的現代化起步,主導澳門建立了現代的產業結構。而第二次適度多元化則是對傳統的博彩業實行現代化、國際化經營,以及開放市場的制度改革,突出博彩旅遊業的龍頭地位起步的。

適度多元化的失效:一賭獨大

澳門在2002年打破長期實施的博彩專營壟斷,實行博彩牌照的國際招標,引進國際資本與新的經營方式,既是澳門博彩業走向現代化、市場化與國際化的一場制度性創新,又是澳門「壯大龍頭」的主要對策。這個制度創新果然具立竿見影的龍頭拉動效應,配合內地「自由行」政策的迭加效應,不僅擺脫澳門經濟增長的頹勢,更創造了澳門經濟發展上前所未有的超高速增長奇跡。

讓澳門人和世人始料未及的是,賭權放寬的制度性激勵,數十、甚至百倍地放大了博彩業的市場供給,內地自由行政策更打開了博彩市場巨大的需求空間。在這兩個因素的迭加影響下,澳門博彩業開始了十多年爆炸式的增長,不僅創造了21世紀前10年,令世人乍舌的經濟成長奇跡。更把博彩業做到了極致,一個小小的澳門竟然成就了一個巨大的世界級產業。這是澳門過去從未企求與達致的世界地位與輝煌。

澳門博彩業從2006年首次超過全球第一的拉斯維加斯起,就展示了一次又一次地創造數個拉斯維加斯的歷史。2013年澳門博彩總收入達到3600多億澳門元的頂峰,其數量已經是7個拉斯維加斯。徒弟一次次地超越師傅,從這個角度看,澳門的複製應當是極其成功的。澳門今天已經是傲視全球的第一大賭城,世界上所有的賭城都只能望其項背。

但與這個成功如影隨形的,則是博彩業的一業獨大,預示著十多年複製無效的另一面:適度多元化的失效。

博彩毛收入佔占GDP比重,從2002年賭權開放前的40%,提升到90%以上;而博彩稅佔占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從64%攀高至80%以上,甚至高達90%。澳門經濟在整體上從未像現在這樣近乎絕對地依賴於博彩業。

2002年以後,澳門實施博彩制度的開放,以從賭場成功地發展成為適度多元的綜合性旅遊城市–拉斯維加斯為版本,開始了複製與移植的過程。然而,這個過程歷經10多年,並無達致原來預期的結果。反而造就了博彩一業獨大的經濟體系。

拉斯維加斯是從一業獨大走向適度多元,以拉斯維加斯為複製藍本的澳門,雖然引入的是拉城最為知名的多元化企業,但是,其結果卻是相反,由適度多元走向一業獨大。其原因固然與複製中制度性變異,即複製並非到位相關。也與澳門的產業歷史,周邊地區的競爭壓力,以及客源地消費者的偏好有極大關係。

澳門博彩業即將迎來賭牌重投,特區政府必須借助這次機會,總結過去適度多元化發展的歷史經驗,反思賭權開放後,適度多元化進程中出現偏差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推動適度多元化重新出發。

適度多元面臨巨大挑戰

一業獨大的產生,源於大量資源向博彩業的集中。這實質是市場力量對博彩業暴利追逐的結果。在正常的競爭性市場作用下,高額利潤往往引致資本大量流入產業而加劇競爭,競爭的結果則是全部行業的利潤率均等化,從而保證資源在市場機制下的合理配置,糾正經濟失衡的發生。而在壟斷性的市場結構中,競爭不能充分展開,資本在產業間的流動受阻,壟斷產業的高額利潤就不會參與利潤均等化過程,則資源配置就會向壟斷產業極度集中。由此可見,一業獨大與經濟失衡,最終是由市場結構,即競爭機制的力度大小決定的。

有分析指出,澳門博彩業寡頭市場結構並不是由於企業規模的擴張或是特殊需求曲線特點,自然產生的結果。而是政府通過少量進入方式的規製造成的。由於政府批出的牌照數量極其有限,牌照必然成為市場上最為稀缺與最為昂貴的資產。政府作為這種資產的擁有者和批出者,也就是資產的最大股東身份,通過與博彩企業簽訂的專營合約,參與博彩業的高額利潤分配。政府是以大股東身份,通過徵稅代表澳門參與博彩利潤的分配。一方面用所得收入去投資澳門經濟的未來發展、社會與民生;另一方面則限制牌照企業過高利潤。

澳門回歸15周年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李飛曾經指出,博彩業在本澳一業獨大不符合澳門「本地整體利益」;其次,本澳經濟特別是博彩業與內地的緊密關係,決定了在衡量澳門「本地整體利益」時,不能只著眼於本澳的經濟增速和稅收,必須考慮到內地和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安全、穩定及發展利益。

李飛表示,博彩業已控制著整個澳門經濟的命脈,肯定不利於澳門經濟社會以至政府運作的穩定;其次,澳門博彩業的市場主要在於境外旅客,博彩業一業獨大,增加了澳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第三,博彩業擠壓了其他產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不利於澳門經濟社會多元發展;第四,博彩經濟固有的負面因素,影響到澳門乃至內地的社會穩定和安全。

至於經濟適度多元方面,李飛認為,雖然在澳門扶持新的產業、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並不容易,但這項工作必須要有迎難而上的決心。基本法對特區經濟事務只規定了一些原則和方向,為特區政府根據實際際情況自主制定經濟政策留下了空間。他又表示,澳門雖然地方小資源少,但國家和內地為澳門提供了非常多的發展機會。如果特區政府能夠抓住並用好這些條件,做好規劃、科學決策並有效執行,就可以在國家總體發展格局中摸索出一條與內地合作發展、優勢互補的嶄新發展道路。

有關澳門經濟多元化的路徑,基本的共識是在澳門這樣一個政策支撐型的微型經濟體中,在繼續鞏固、發展博彩業這一澳門優勢產業的同時,通過旁側效應大力推動博彩產業內部的多元化,延伸優勢產業鏈條,諸如商務、會議、展覽業、演出、體育賽事、節慶等等,逐漸將原先「博彩旅遊」的產業局限擴大為「休閒旅遊」的產業主旨,不斷加大非博彩元素,將博彩元素「濃縮」成整個休閒旅遊產業中眾多元素之一。

其次,面對世界博彩業市場不斷擴大、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臺灣紛紛放開博彩業之趨勢,澳門博彩市場單一客源的「窘況」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迄今為止,支撐澳門博彩市場的客源依次為內地、香港、臺灣遊客,三地客源數約占總客源數的80%以上。這種單一客源結構多年來變化不大,這也意味著澳門博彩業市場依舊是政策支撐型市場,此乃實現博彩業自身多元化異常頑固之障礙。因為,沒有走出中國、面向世界的多元客源支撐,就形不成完全依靠自己的市場競爭實力;反之,沒有來自世界各地多元遊客紛至遝來的保障,就掛不出「世界休閒旅遊中心」的標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