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會否是新黨親民黨二‧零版?

今日是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六十歲生日,今日也將是柯文哲催生的「台灣民眾黨」的「出生」之日。當然,「台灣民眾黨」的這個黨名,是借用台灣地區日治時期民族運動者蔣渭水所創辦的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的黨名。恰巧的是,今日也是蔣渭水的一百二十八歲冥壽,而且蔣渭水與柯文哲都是醫師出身。因而柯文哲對「台灣民眾黨」的黨名及成立日期的選擇,既是折射了他對成立政黨的政治抱負,也是要表達「向蔣渭水致敬」之意。不過,由於蔣渭水的後人向「內政部」提出異議,因而尚未知「內政部」是否批准柯文哲使用「台灣民眾黨」的黨名。

據昨晚「台灣民眾黨」發出的創黨成立大會流程,大會將於今日十二時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二零一廳召開,開場後宣讀「台灣民眾黨」章程,隨後由柯文哲將以黨主席身分發表三十分鐘演說,接著民間友人致贈「上醫醫國」卷軸,並簽署創黨首份公文,並選舉產生黨的中常委、中評委等黨職。創黨大會後,黨的發起人蔡壁如將於下午二時赴「內政部」正式遞交創黨首份公文。

柯文哲組黨的目的有兩個,其一是柯文哲為了避免落下「落跑市長」的口實,確定自己不直接參加二零二零年的「總統」大選,而是另圖「二零二四」之後,為了延續他於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卸任台北市長之後的政治生命,就必須借助政黨這個平台,並透過參加二零二零年的「立委」選舉,爭取獲得十個或以上的議席,成為台灣地區的「第三大黨」,在「立法院」內成立黨團,在議事中發揮關鍵作用,增強「柯主席」在台灣地區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並可領取每年數千萬元的「政黨選舉補助金」作黨務活動經費。其二是推拱郭台銘代表「台灣民眾黨」參加二零二零年的「總統」大選,以解決柯文哲在「總統」大選中既沒有人選又缺乏財政來源的問題,而且也可以由郭台銘發揮「母雞」的作用,刺激「台灣民眾黨」提名的「立委」候選人的選情。當然,更是要借郭台銘的參選「總統」,用足用好「柯粉」的選票資源,再加上郭台銘本身帶來的「郭粉」選票資源,勢要把蔡英文拉下台,以報復柯文哲對於蔡英文和民進黨)的仇恨。

但是,郭台銘為了避免背負「背叛國民黨」及「摧毀中華民國」的罵名,決定不作脫黨參選的考量,而是等待國民黨「換瑜」,因而已經婉拒加入「台灣民眾黨」,及決定不接受「台灣民眾黨」的「總統」連署提名。因此,郭台銘今天將不會出席創黨大會,只是致送花籃表達心意。

由於設想中的「主角」缺席,因而今日創黨大會的氣氛將會頗為尷尬。為了掩飾,大會決定不邀請嘉賓,不接受捐贈。但卻有「不速之客」仍然會來,據說是可能會有「獨派」團體到場抗議。由於柯文哲曾經承認自己是「墨綠」政治顏色,因而「獨派」團體的光顧,可說是「大水衝了龍王廟」。

也由於組黨過程倉促,未能及時招徠各方豪傑,而且缺乏經費,今後黨務活動可能會不太活躍,因而柯文哲將黨的性質定位為「柔性政黨」,亦即不作黨員登記,允許黨員具有雙重黨籍等。

所謂「柔性政黨」,是相對於「剛性政黨」而言。現在台灣地區的主要政黨,多是「剛性政黨」。最早是由中國國民黨採用,它在廣州成立時,由蘇聯派來的顧問按照「列寧式政黨」的「群眾--階級--政黨--領袖」的理論而設定,因而其政綱與黨章規定嚴謹,黨紀較為嚴格,黨員實行登記制度,有固定黨員,有時進行考察篩選,較難隨意參加,並且每位黨員都有其權利與義務。其中央與基層組織架構也較為清晰,具有明確定義的日常業務,行政領導職權明確。國民黨渡台後,也將這一套組織模式帶到台灣。第一個由「黨外」人員成立的政黨——民進黨,雖然反對國民黨,但黨的組織形態也是模仿國民黨,成為「剛性政黨」。

而「柔性政黨」的特徵,黨組織架構、黨的領導、黨員掌握及動員、黨的紀律等皆較爲鬆弛,屬開放式政黨。「柔性政黨」以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爲最顯著例子,其最大特色是沒有固定黨員,甚至容許黨員跨黨,只要在選舉前辦理黨員登記即可。美國甚至有些州的黨內初選採開放式,即不論各黨各派,皆可藉投票表示意見與喜好。「柔性政黨」的意義,在於不給予支持黨員任何壓力,只要理念相契合,不論其黨派背景,皆可成爲「精神黨員」,由此種號召方式,以便在選舉中囊括最多數的選票。「柔性政黨」因爲黨員只要登記,不須經申請、

核可、宣誓入黨的過程,因此其動員能力完全是自發性的,若政策、理念不能吸引其認同黨員-,則黨員擁有完全自由來去的空間。「柔性政黨」中央與基層組織具有很大隨意性,大多僅在選舉期間活動,平時僅是俱樂部與談話會性質,中央領導只是候選人的競選總幹事,沒有實質的政黨領導權。由此可見,「柔性政黨」的生存,完全在於其理念能否獲得民衆的認同、支持而決定。

台灣地區自從開放黨禁之後,也曾經出現過「柔性政黨」,其中最著名的有兩個,一是在二零零一年轉型之前的新黨,其二是親民黨至今仍然自詡屬於「柔性政黨」的親民黨。然而,正因為這兩個政黨的「柔性政黨」組織形態,而導致這兩個在創黨時雖然曾經極為輝煌,但後來都迅速沒落,以至新黨未能獲得「立委」議席,退出「大黨」序列;而親民黨雖然擁有三個議席,剛好可以成立黨團,棲身「大黨」行列,但與昔日相比,那是「炮換鳥槍,差遠了」。

新黨但是要以「柔性政黨」的組織形態出現,主要是因為其支持者都是國民黨軍公教人員,如果入黨,將會影響升遷以至是職業,因而允許其不作黨員登記,可以繼續留在國民黨內,而且其中央領導架構也不是由黨員或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而是由已經在職的「立委」、「國代」等公職,組成「全國競選暨發展委員會」。

「台灣民眾黨」的支持者並非是執政民進黨的黨員,因而無需像當年的新黨那樣,取態「柔性政黨」。而且,據說在今日的創黨成立大會上,將會選舉產生中常委和中評委,這種程式卻是「剛性政黨」的標準制式。因此,「台灣民眾黨」的「柔性政黨」是不完全的。

新黨創黨初期,猛將如林,包括趙少康、陳癸淼、王建煊、許歷農、周荃、鄭龍水、林郁方、陳一新、郝龍斌、朱高正、黃國鐘、姚立明、李慶華、賴來焜、郁慕明、馮滬祥等,都是一時之選。而親民黨成立時,其主要班底是原台灣省政府的高級官員,也是強手林立。但現在「台灣民眾黨」成立的陣容,不是知名度不高,就是具有爭議性,真是完全無法與之相比。因此,柯文哲頭上的「光環」,能否轉化為「台灣民眾黨」立委」參選的大選票,就有疑問。實際上,在年初的「立委」補選中,柯文哲推出的陳思宇,就慘嘗敗績。在「柔性政黨」中,曾經輝煌一時的新黨、親民黨都避免不了迅速沒落的命運之下,實力比新黨、親民黨弱得多的「台灣民眾黨」,可能也是新黨、親民黨的「二點零版」,尤其是在沒有郭台銘的號召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