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特區政府致力完善長者服務

因應社會老齡化,特區政府已從預防、診治和康復的服務鏈着手,建立全面且完善的長者醫療服務網絡。長者在本澳就診的可及性高,醫療福利完善,可通過多渠道、多層次的醫療模式,容易、方便和免費獲得衛生中心和仁伯爵綜合醫院的醫療服務,同時透過雙向轉診機制得到持續性的社區診治和照護。

針對本澳的獨居長者和年老夫婦之服務需要,特區政府一直十分重視。為提升對他們的支援,透過資助民間團體,為獨居長者和年老夫婦提供各項家居照顧及支援的服務,包括:支持6支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隊,為體弱的長者提供家居清潔、護理服務、復康訓練、陪診或送膳服務;透過“長者家居安全評估及浴室改善先導計劃”,為本澳獨居長者或年老夫婦免費進行家居安全的評估及安裝扶手或浴椅等設備;通過支持平安通呼援服務,為他們提供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此外,藉著支持25間長者服務中心和1間民間機構組織義工以定期電話慰問和家居探訪的方式,保持與長者聯繫,讓長者感受社區及居民關愛,並發掘社區的隱蔽獨居長者給與支援。

構建養老保障體系

特區政府一直致力為長者構建全面的養老保障體系,透過雙層式的社會保障制度,為本澳居民提供更適切的退休保障。

第一層社會保障制度覆蓋全澳居民,為居民提供基本的養老保障。居民登錄成為制度受益人後,即使非常居澳門,仍可依法向社會保障基金繳納供款,以保障其累計權益,並得享相應的給付及津貼。

第二層非強制性中央公積金制度是為進一步加強本澳居民退休後的生活保障。特區政府自2010年起向合資格居民的公積金個人帳戶注入鼓勵性基本款項及預算盈餘特別分配款項,至今累積的政府撥款連同收益最高可達67,283元。而在分配撥款的政策上設立183日身處澳門的要件,是為確認受惠居民與澳門有一定的聯繫,但特區政府亦明白到,本澳有不少長者會基於種種原因選擇回內地生活或養老,為照顧有關長者的需要,法律豁免了年滿65歲,或未滿65歲但基於健康原因,而需常居內地的長者留澳至少183日的要件。換言之,本澳長者即使長期居於內地,亦不影響其獲得非強制央積金政府撥款的權利。而在提取款項方面,與社會保障制度養老金及殘疾金一樣,長者可要求將款項轉帳至相關銀行於內地所屬支行的銀行帳戶內,從而更方便常居內地的長者收取款項。

支援跨境生活措施

特區政府採取“本地為主、內地為輔”的基本政策,為有需要的長者提供院舍服務。在跨境養老的工作上,對於在內地長期居住的本澳長者,特區政府已設有特定措施,方便他們在內地養老。例如,居於內地並符合相關規定的長者,可繼續領取經濟援助金、養老金、殘疾津貼、公積金個人帳戶撥款等福利或津貼。未來,澳門居民於內地養老的具體規劃上,現階段仍待中央政府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總體規劃”的公佈,特區政府將會全力配合中央政府的總體規劃,並對任何有利於本澳居民於內地安老的方向作全面考慮。

在推行跨境醫療政策方面,目前正在粵澳合作的基礎上,探索是否允許在廣東省工作和生活的澳門居民參加內地的醫療保險之可行性,並與廣東省衛生部門達成初步共識,下一階段將透過成立對口的專責小組,進一步加強雙方在規劃和發展方面的合作和溝通。

發揮區域合作優勢

根據《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有關醫療服務的具體承諾及其補充條款,已進一步開放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設立合資、合作醫院,以及按規定允許香港及澳門醫療人員在内地短期執業。

未來,特區政府將積極配合即將出台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內容,繼續細化與廣東省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對接和合作,同時將會持續擴大對獨居長者的支援,落實執行《長者服務十年行動計劃》中期階段的各項措施,包括增設家居照顧及支援服務隊對體弱長者的照顧;在平安通呼援服務基礎上,推出流動緊急呼援服務,加強包括獨居長者在內人士於戶外的安全;加強家居安全的宣傳教育工作,提升社區人士對長者家居安全的意識;檢討獨居長者支援服務之成效,研究強化獨居長者服務的支援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