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柯王」結盟傳聞不斷 國民黨稱若登記一定「開鍘」

【香港中通社8月25日電】台北消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與台北市長柯文哲結盟選2020年大選的傳聞不斷,國民黨基層出現開除郭、王黨籍聲音。國民黨考紀會主委魏平政25日表示,已研擬完成黨員行為規範草案,若登記一定「開鍘」。

郭台銘幕僚蔡沁瑜2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商界財經界的確有很多人支持郭台銘參選,目前郭台銘沒有選或不選的打算,且郭台銘跟國民黨有深厚感情,過去國民黨歷經多次危難,郭台銘多次伸出援手,相信在情份上,國民黨會做最適當的處理,這也是國民黨應該要思考的事。

擁有國民黨員身份的郭台銘、王金平,與柯文哲結盟參選2020大選的傳言不斷,國民黨內出現要求黨中央檢討郭、王的聲音。郭台銘、王金平23日出席北市府舉辦的「八二三炮戰」紀念活動,與柯文哲同台,就有國民黨支持者到場抗議。

有國民黨黨內人士指出,目前郭、王並未真的要登記參選,黨中央應以和為貴,盡力整合,想辦法壯大國民黨、韓國瑜聲勢;畢竟開除自己人不會壯大聲勢,壯大聲勢阻止郭、王參選,才是高明策略。

國民黨考紀會日前已針對2020年大選研擬完成黨員行為規範草案,近期將提報中常會核定通過後實施。考紀會主委魏平政表示,只要非國民黨提名的國民黨員在11月登記當天前往登記參選,國民黨一定會黨紀處理。

魏平政指出,擬定草案是一種宣示跟提醒效果,就算沒有這個規範,針對違紀參選、助選,一般的黨紀規定就可以處理。

台灣大學生西安開啟文化之旅

【中新社西安8月25日電】「穿上這件漢服,真感覺是集中華文化於一身。」來自台灣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的姜遠良對記者坦言。

25日,來自台灣十餘所高校的32名大學生在西安開啟「文化之旅」。他們將在7天的時間裡,通過「傾聽」西安的歷史與文化,「觸摸」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建築等燦爛成就,探尋華夏文明根源。同時,他們還將以表演、遊戲等形式,展示與分享此行成果和心得。

台灣成功大學政治學系的吳心平已是第五次來到大陸,她表示,之前均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參訪,此次是第一次來到西部內陸地區,感受到西安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同時,西安的城市建設也令她印象深刻。

陝西是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也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據介紹,此次來自台灣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除了體驗漢唐文化與參觀名勝古跡之外,還將對「一帶一路」建設、區域性經濟與合作等相關內容進行瞭解和學習。

台灣政治大學會計學系的陳可方一直對西安頗為嚮往,「西安在我的印象裡首先是13朝古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此次最期待去參觀秦始皇兵馬俑。」

喜歡傳統戲曲的吳冠莘就讀于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他說:「我對西安有著自己的想象,歷史上的長安湧現過很多詩人、畫家和音樂家,這次來西安就是走在古人給我們構築的道路之上。」

當日,在有著400餘年曆史的關中書院,隨著主禮官致辭迎賓,台灣學子們開始對書院進行參觀。他們身著漢服,仔細聆聽工作人員對於漢服起源的講解,學習穿著漢服的禮儀,最後在主禮官引領下祭拜孔子。

關中書院禮樂文教部負責人龍旗表示,大陸與台灣同根同源同文化,今天帶大家體驗中國傳統禮儀,其內涵是一種文化上的傳承,在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文化歸屬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以前祗是在古裝劇裡看到的漢服,今天穿在身上感覺跟中國古代文化更貼近了一些。」陳可方說。

台灣作家團訪冀:用「筆」記錄真實的大陸

【中新社石家莊8月25日電】「七月初我第一次來大陸去了北京、上海,那邊經濟、社會、人文發展程度超乎想象,所以我又來了。」25歲的台灣青年林俞安對這次在河北的文學採風活動充滿期待。

25日,「我眼中的河北」台灣作家採風創作活動啟動儀式在河北石家莊舉行。由29人組成的台灣作家採風團將到河北石家莊、保定、承德等地,對歷史、文化、經濟、生態等方面進行採風,並跟河北的作家進行交流。

據悉,此次活動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主辦,河北省作家協會、《當代人》文學雜誌社、台灣辜金良文化基金會協辦。此次採風團創作以寫實為主,包括側記、散文、詩歌等體裁。

河北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副主任付輝東表示,希望通過此次採風活動,冀台兩地作家攜手講好河北故事,共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趙剛祖籍河北滄州,由於家鄉變化太大,如今他祗能靠父母口中的「出了家門往西幾百米就是大運河」推測家鄉的位置。此行他想看看家鄉河北的白洋澱、塞罕壩等生態文明,也很想看看現在的雄安新區。

在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讀二年級的林俞安表示,兩岸青年交流實在是太少了,他來到大陸才發現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樣,如今他對大陸充滿好奇,想從各個方面瞭解真實的大陸。

台灣採風團團長、台灣作家藍博洲表示,他對此行的各個環節都充滿期待,也很想到台資企業看看台商在大陸的發展。從1990年開始到大陸從事交流的他,感覺兩岸民眾互相不瞭解,所以他堅決支持兩岸交流,尤其是希望台灣年輕人通過自己去看、去觸摸、去碰撞,瞭解大陸真實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