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顏色革命」的十大手法

  不久前,格魯吉亞、烏克蘭、吉爾吉斯斯坦等國先後爆發「顏色革命」,形成了繼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之後的第二波「美國化」浪潮;通過和平演變,美國實現了對這些國家進行政權更迭和政權改造的目的。在2005年1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中,布希明確提出「要在全球傳播民主,結束世界上的暴政」。格、烏髮生「玫瑰革命」、「橙色革命」後,美國務院公開承認自己在這些「政權更迭」中「發揮著中心作用」。事實表明,力圖建立「沒有邊界的、全球性的新美利堅帝國」,以長期確保無人能夠動搖其單極世界的霸權格局,美國的這一根本戰略將在布希第二個任期內推進到新的階段。

發生在東歐和中亞的「顏色革命」與10多年前蘇東劇變的「第一波」相比,有很多相似之處,如都發生在原蘇聯的勢力範圍內;反對派均獲得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都是利用選舉的時機實現政權更迭。但另一方面,這次「顏色革命」背後的「美國化」手段,又有許多新特點。

一、不僅注意拉攏和培植上層「精英」,也加大了在這些國家民眾當中開展基礎性工作的力度。如果說10多年前美國和平演變的重點是做上層人士特別是中央政府和共產黨內高級官員的工作,那麼今天「美國化」的工作已深入最基層的「草根」,十分注意培養不同層次的代言人。

對於駐在國的領導人或重要政黨特別是反對黨的領袖人物,美國大使或公使以及高級外交官往往親自出面,或經常性進行拜訪,或舉行招待會、宴會,通過長期接觸,選擇和培養美國的代理人,在條件成熟時推他們出來競選或發動政變,把他們扶植上臺。

對於基層民眾,美國主要是通過幫助他們建立各種各樣的「非政府組織」,然後借助這些組織煽動「民主運動」。據美國有關機構統計,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推動下,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10多年間,東歐、中亞地區的非政府組織增加了四五倍,其中,美國在中亞國家幫助建立當地非政府組織的工作更是不斷取得「重大進展」,目前中亞國家的非政府組織已經超過了1萬個。這些組織在前南斯拉夫、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的「政權更迭」中都發揮了核心作用。

二、以司法制度為突破口,通過「幫助」有關國家改革或重建其司法制度,達到動搖其政體、推翻現政權的目的。美國一向認為,司法制度是一國政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要司法制度變了,該國的政治制度的性質也就變了。過去美國無法直接干預這些國家的司法制度和機構,但近10多年來美國利用這些國家實行多黨制、「民主化」的機會,不斷加強所謂的「司法交流」、「案例研究」,從理論到實踐上否定這些國家的司法制度,使其逐漸喪失了權威性、合理性和執行力。

三、以經濟援助和加入北約等作誘餌,迫使有關國家允許成立反對派和民間反對現政權的非政府組織,從而使美國支援的反對派能夠合法地開展活動。通常的做法是,美國政府出面施壓,迫使有關國家政府提出「民主化」的時間表和具體步驟,然後美國步步緊逼,在現政權周圍建立各種層次的反對派組織。這些「合法的」反對派組織一旦存在,就可以步步為營,伺機而動,或在議會積聚力量,或直接沖上前臺開展「街頭政治」。

四、在傳播「民主」價值觀的同時,大大加強了具體方式方法的培訓,由此策劃出來的「民主」和「革命」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一方面,如蘇東劇變前後一樣,美國始終沒有放鬆通過各種管道從價值觀念上向這些國家「輸出民主」;另一方面,利用原蘇東國家如今對西方「門戶洞開」的便利,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反對派領導人及成員在發動「革命」的具體方式方法上進行全方位訓練。在教練當地反對派參加選舉的方式上尤其下功夫,到了耳提面命的地步。其內容包括向反對派和當地公眾傳授美國的選舉制度、選舉方式、競選方法等,向參選人介紹選舉策略,幫助他們草擬競選口號和出版報刊,提供競選經費及電腦、傳真機、印刷機等各種設備。綜觀美國操縱「顏色革命」的軌跡,它向反對派傳授的競選策略一般都包括如下內容:建立反對派聯盟;奪取媒體宣傳優勢;建立廣泛的組織陣線;動員群眾反對現政權,鼓動群眾支持反對派候選人;組織反對派去監督投票,一旦出現不利的選舉結果立即叫嚷選舉「舞弊」,然後美國裏應外合,煽動起國內國外普遍的不滿情緒,最後爆發「顏色革命」。這些招數近來屢試不爽,都收到了美國預期的效果。

五、加大「請進來」的力度,通過各種「交流」專案,培養親美骨幹分子。近年來,針對有關國家,美國每年都組織數以萬計的短期訪問交流專案。邀請對象多為反對派中的中青年骨幹,他們到美國後,通常都受邀參觀美國先進的科技文化設施和各種政府機構,有時還讓他們現場觀摩美國的各級選舉或是政府、立法機構的會議,使其親身感受「美國民主」,並在參觀訪問過程中組織各種座談會,比較系統地向他們灌輸美國的價值觀和制度。這些人結束訪問後,組織方就建立檔案,與他們保持經常性的聯繫。這些「交流」專案,有些是美國政府出面組織的,但更多的是由許多有影響的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團體一手操辦,以所謂民間的「非官方」色彩掩人耳目。

六、各種基督教宗教團體深入有關國家,加緊進行宗教滲透,進一步為操縱「顏色革命」建立價值觀和社會心理基礎。通過佈道、講經以及幫助組建和發展當地的宗教組織和信徒,教誨、宣揚和灌輸美國的政治和價值觀念。可以說,每一次「顏色革命」背後都有美國宗教團體的影子。這種戰略與美國國內的形勢遙相呼應。近年來特別是「9•11」事件後,美國出現了新的宗教狂潮。布希實際上是一個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處處強調宗教價值,強調自己是在執行上帝賦予的使命。美國當前政策是由基督教右翼和保守主義理論主導的。布希的就職演說和國情咨文中一再強調,要在全世界推廣美式民主和自由。伊拉克戰爭前他鼓吹「自由」、「解放」,矛頭指向「邪惡軸心」,現在提出反對「專制」、「暴政」,賴斯點了6個國家為「暴政前哨」,前後一脈相承,均顯示出濃厚的宗教使命感和意識形態色彩。

七、利用提供援助或技術指導,開展政治性活動,影響有關國家的價值觀。如一個名叫恩惠團的美國「非政府組織」在多個國家開展工作,名義上從事衛生、教育、農業改造和經濟發展等援助專案,在當地接觸的人口數以百萬計,很多人現在已成了美國在這些國家的群眾基礎。

八、通過多種管道搜集有關國家情報,撰寫研究報告。近年來,美國大批的官方和非官方組織對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政策、環境保護、人權狀況、公眾思想狀態、文化思想的變化等各個領域進行調查。這些調查有的由美國人公開、直接進行,但大多數是通過所在國各個專業領域的親美勢力間接開展的,通常由大學和學術研究機構以學術交流的名義實施操作,最後形成各種形式的研究報告,經美國政府篩選後成為策劃「顏色革命」的重要資訊來源和依據。

九、從國內外發動全方位的媒體攻勢,抹黑現政權,形成「顏色革命」勢在必得的輿論氛圍。長期以來,美國傳媒一方面向有關國家輸出美國式的「自由民主」價值觀,以此動搖其意識形態和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利用所掌握的強大輿論機器,在國際上醜化別國形象,為其「改造」這些國家掃清輿論障礙。在東歐劇變過程中,美國之音等媒體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美國前總統老布希曾這樣評價:「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在無形戰場上最成功的勝利。」在「顏色革命」前後,美國傳媒再次顯示巨大的影響力。格魯吉亞等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早在冷戰時期即受到美國媒體的「重點進攻」。近年來,隨著傳播媒介特別是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美國式的價值觀念尤其影響到了那些較少接受原蘇聯模式教育、而對新鮮事物好奇的年輕人。當這些國家的掌權者不按美國意願行事時,美國便利用傳媒對其民主建設、經濟發展和人權狀況等大肆抨擊;當美國準備改變其現政權時,便憑藉多年積累的「自由民主」宣傳優勢對該國民眾進行反政府煽動;當「革命形勢」出現後,即開始對美國支持的反對派領袖大加讚賞,給反對派以廣泛的輿論支持;而一旦「革命」成功,美國媒體便迅速將消息傳遍世界,借此推動「多米諾骨牌」效應。美國通過媒體攻勢,一次次如法炮製。例如,去年底,當尤先科為首的烏克蘭反對派以抗議總統選舉舞弊為由走上街頭向政府發難後,美國政府立即開動宣傳機器,製造輿論,鼓動國際社會支持烏反對派,直至其戰勝當權者奪取國家政權。

十、對「顏色革命」的成功者,立即全方位予以鼓勵,將其完全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也為其他類似「革命」樹立了樣板。如最近布希在華盛頓會見到訪的烏克蘭總統尤先科。此前尤先科宣佈在今年秋季從伊拉克撤出1650名軍人。美國政府對從伊拉克撤軍的「盟國」毫無例外都要大加撻伐甚至實施某種制裁,但此次布希沒有對尤先科上臺後就履行從伊撤軍的競選承諾予以抨擊,表現出了難得的「寬容大度」,相反還承諾要幫助烏加入世貿組織。美國對烏克蘭的「網開一面」,是對尤先科推行「民主」、「革命」成功的獎勵。布希把尤先科看作是前蘇聯東歐地區推進「美國化」進程的「英雄和典範」,要利用其樣板示範效應進一步推行更大範圍的「革命」。

上述10個方面的手法,美國在運用中或綜合配套,或重點突破,使其相輔相成。受到已有「革命成果」的鼓舞,美國正把觸角伸向更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