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揭央聘統考弊端 公職局被批亂象橫生

【本報訊】為改革舊公職招聘的弊端,行政公職局先後推出「中央招聘」「統一管理開考」制度,但坊間有感「越改越差」。審計署昨日公佈《公務人員的招聘及甄選制度》衡工量值式審計報告,證實「央聘」及「統考」各有問題,不僅沒有成功改革舊制問題,反而衍生更嚴重情況。

統考招聘成本高

審計報告回顧及整理特區政府成立後至今的招聘制度,指政府原沿用澳葡政府舊有的一九八九招聘制度,包含部門自行開考及集中開考兩種考試模式,但發現分別存在招聘成本高、應考人重複;人員錯配、時間冗長的問題。其後,政府六年內三改招聘制度,包括2011年的「中央招聘」、2016年的「統一開考」及2017年的「統一管理」制度。報告重點檢視屢受社會抨擊的「央聘」及「統考」制度。

審計報告指出,公務員共有三十四個職程,但「央聘」只開考高級技術員及技術輔導員兩個職程,餘下三十二個職程仍由部門自招,可見「央聘」的覆蓋率低,填補職位空缺的進度不理想。加上「央聘」綑綁多個部門的職缺需求一併進行招聘,結果是帶來更嚴重的人員錯配及更漫長的開考時間。署方指,公職局明明透過諮詢掌握舊招聘制度的問題,但推出的「央聘」制度不但未有制訂相應的解決措施,反而重蹈覆轍。

至於其後為解決「央聘」問題而推出的「統考」制度,更是問題多多。審計報告指出,政府在2016年分別開展高級技術員、技術輔導員及勤雜人員三個職程開考,每個職程分別涉及一個綜合考試及N個部門考試。由於「統考」沒有把職務內容共通性較高、無細化專業分工的職程合作開考,加上大部生考生「漁翁撒網」投考多個部門,導致整個部門考試的報考人次較原實際考生人數大增,亦加重部門工作負擔及加大資源投入,花費大量公帑。簡言之,「統考」依舊存在舊制部門自行招聘模式中「招聘成本高」「考生重複投考」等問題,還出現招聘時間冗長。

報告披露,中央招聘於2012年至2014年期間所涉及的開支為五百多萬元,但是統考三個職程開考所涉及的開支,約三千一百多萬元,即為央聘的六倍。

除成本高外,「統考」的招人時間冗長。審計報告以列表顯示,」高技」及「技術輔導員」兩職程的開考,由刊登開考通知至公佈最終成績需時17個月以上,勤雜人員則需時12個月至22個月。「高技」職程經過約2年時間,尚有39個部門未公佈最後成績,完成率約61%;「技術輔導員」由16年12月開考至18年10月底,尚有4個部門未進行任何考試、24個「部門試」未公佈最終成績,完成率僅15%。

公職局被批無視實際情況

2011年完成擴編重組的公職局,坐擁更大資源,當年實行改革「央聘」制度,卻沒有除掉人員錯配及時間冗長的陋習,更加劇情況。審計署批評,公職局在開考及分配過程中沒有因應需求及專長適當處理。

「央聘」制度用了五年時間研究,審計署批評,公職局在此五年間從未顯示有迫切需要去避免或減輕舊有開考形式存在人員錯配及時間冗長的問題,更沒有制訂相關解決措施。如此一來,制度實施後先招聘專業性強的高技及技術輔導員,加上綑綁多個部門的職缺需求一併進行招聘,更嚴重的人員錯配及更漫長的開考時間是可見預視的。

公職局在2015年的檢討報告內,也確認有人員錯配,部門需求多樣及投考人專長不同,固然會增加人員錯配風險,然而,公職局在開考及分配過程中沒有因應需求及專長適當處理才是關鍵。

至於時間長,公職局總結為難組典試委員會、處理各開考階段需時、分配程序繁複且沒顧及投考人意願。尤其提到,技術輔導員職程由刊登開考通告至電子抽籤分配已耗時24個月。

然而,審計署揭示「央聘」制使情況惡化,有個案五年也未能組成典試委員會,有部分範疇因無法組成典試委員會而一直未能開考,結果是公職局僅管理2個職程的中央開考也顯得束手無策。

問題關鍵在於最初決策至2011年招聘制度的過程,公職局無視具體執行及操作的實際情況,最終導致亂象橫生,補救方法捉襟見肘。

從是次審計結果反映,行政公職局多年來一直以邊學邊做、不斷研究、分發具體事務給用人部門執行等有欠積極的方式統籌相關工作,輕視了自身不足與遲緩對特區政府整體發展的影響,也漠視了穩定而可行的任用制度對吸引真正人才加入政府服務的迫切性與重要性。該局在2011年率先透過改組而擴大編制,增加人手,但多年來卻未能妥善協助其他部門及時完成招聘工作,更因其對公共行政的認知與現實存有落差,致使所設定的機制及草擬的法例在執行階段都遇上不同程度的問題。

審計報告認為公職局的檢討跟進工作必需深刻而徹底,從根本上糾正問題,改變昔日已證實無效的思維與管理陋習,革除種種不切實際、罔顧前線執行情況的流弊,確保貫徹落實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和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