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習近平: 脫貧後要芝麻開花節節高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正在河南省考察調研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7日上午來到光山縣文殊鄉東岳村考察當地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和中辦在光山縣扶貧工作情况。

在村文化接待中心,村民代表向總書記匯報了近年來發展特色産業、帶動鄉親脫貧致富的情况。習近平强調,黨的政策好,還要靠大家去落實。你們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不僅自己脫貧,而且要爭當脫貧致富的帶頭人。我一直强調扶貧既要扶智,又要扶志,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志氣,不光是輸血,還要建立造血機制,脫貧後生活還要不斷芝麻開花節節高。

習近平說,追求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黨中央制定好的規劃、政策,要靠各級黨組織來執行。要把基層黨組織搞好,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團結帶領群眾永遠跟著黨走。

當日上午,習近平還來到光山縣司馬光油茶園,察看當地産業脫貧工作成效。

習近平冒著小雨走進萬畝油茶園,同正在勞作的村民們親切交流,細緻詢問怎麽出工、工資多少、生活怎樣。村民回答說現在脫貧了,生活天天像過年,習近平連聲說好。

習近平強調,種油茶綠色環保,一畝百斤油,這是促進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的一條好路子。路子找到了,就要大膽去做。要通過“公司加農戶”的方式,朝著市場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使公司和農民彼此受益。

習近平:一定要把我國製造業搞上去

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正在河南省考察調研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7日下午來到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在聽取了企業改革發展、自主創新等情况後,習近平指出,中國必須搞實體經濟,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自力更生是我們奮鬥的基點。

習近平强調,我們現在製造業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繼續攀登,靠創新驅動來實現轉型升級,通過技術創新、産業創新,在産業鏈上不斷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一定要把我國製造業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張家界貧困山村見聞:神奇莓茶飄起「致富」香

新華社長沙9月18日電:太陽初升就出門,到下午2點才風塵僕僕回家……這是48歲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小圓的工作「日常」。

李小圓來自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梯市村,這裏地處中國連片特困地區武陵山片區。這座村莊位于群山當中,是當地的深度貧困村。

這個小山村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神奇的自然美景背後却是産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水源嚴重缺乏……

近年來,隨著中國脫貧攻堅的深入,這些深山中的貧困人口也迎來了發展的新機遇。除了加强道路、電力、飲用水等基礎工程建設,發展産業已成爲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2017年1月,村裏進駐了一支扶貧工作隊。針對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的特性,工作隊因地制宜,引進了一種當地特産的耐旱經濟作物——莓茶。

莓茶主要産于張家界市永定區,因其風味獨特近年來銷路向好。莓茶因表面有一層純天然的蛋白霜,類似黴狀物而得名。它的學名爲顯齒蛇葡萄,是當地土家族、苗族、瑤族常用草藥之一,至今已有數百年藥用歷史。

儘管莓茶早已是永定區的「拳頭」農業産業,但對「與世隔絕」的梯市村村民來說,完全是「聽都沒聽過」的新鮮事物。扶貧工作隊最初推廣莓茶種植時,很多老百姓都持懷疑態度。少部分「膽子大」的村民也只是試水數畝栽種,李小圓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在各方幫助下,她開始試種兩畝地。第一年收成後,初嘗甜頭的李小圓隨即擴大規模,在家裏的5畝地都種上了莓茶。9月正是莓茶收穫的季節,下午2點多,記者見到李小圓從地裏忙完回家,正在梳洗清理。

「水泥路通了,自來水有了,家裏還有了收入。」得益於扶貧政策,李小圓今年7月搬進了新家。和記者交流過程中,她的嘴角始終挂著笑容。

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唐芳雄告訴記者,雖然這是一個南方鄉村,降水豐富,但是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村裏沒有一塊水田,只能種植玉米、紅薯等耐旱作物。「以前村民們都種玉米,一畝收益才1000元左右。」

目前,村裡的莓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村民加入李小圓的隊伍。莓茶合作社、加工廠相繼成立,全村莓茶種植面積超過450畝,每畝收益近5000元。

臨別時,李小圓爲記者指向一座遠山,她說那裏有她原來的老房子,種滿了莓茶,她還向親戚借了錢,用來擴大生産規模。記者問她怕不怕還不出錢,她自信地說:「那怕什麽,只要肯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