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曾是香港警隊頂梁柱

提到香港員警,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穿著帥氣的制服、挺拔的身材和英俊的顏值為一體的「阿Sir」。

尤其在TVB港片還繁榮的年代,《新員警故事》、《陀槍師姐》、《無間道》系列,更是在無數人心裏樹立起了香港員警英俊、聰明、有擔當的形象。

不過,你可能沒想到,這些香港員警裏有很多都是山東後代,他們還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叫「魯警」。

「魯警」一般是指1922年至1956年從山東威海招募到香港當差,或在1945年至1956年在香港招募的山東籍員警。

香港100年來最好的員警是威海人

整個香港一共被劃分為六大區域:港島總區、東九龍總區、西九龍總區、新界北總區、新界南總區及水警總區,每個區都是一個總部,包含政務及行動部、交通及刑事偵緝單位。

「魯警」在其中絕不只是無足輕重的「小兵」,警隊裏許多重要的部門,裏面的成員全部是威海衛員警。

二戰之前,衝鋒隊與交通部是香港警隊的兩大骨幹部門,全是我們山東人的天下。專責保障香港早期經濟生命線的反海盜護航隊,也全是我們的事。香港員警還有好多部門,比如刑事記錄室、指模部以及驗假鈔的,起初大多也是山東人先進去幹起來,以後擴充了,才叫本地廣東員警加入(吳傳忠《我在香港當員警》)。

日常治安問題找威海人;馬路交通指揮找威海人;受訓嚴格的威海籍員警,儀仗隊檢閱找威海人;街上出現工人罷工、政治動亂,需要維護秩序,也找威海人……

第一批到香港當員警的威海人,因為粵語和英語都聽不懂,幾乎沒有任何晉升機會,也沒啥地位,但他們並沒有就此認命,英語從零學起,不到兩年的時間,絕大多數的魯警都能說上不少標準的英文腔。

1949年之後,「魯警」更是成了優秀的代名詞,人數曾長期占到香港警隊總人數的五分之一。

很多河南、浙江、四川等地的外省人到香港當員警,為了謀取更好的機會,也想冒用威海人的名義考入「威海衛員警」。為了保證招到的確實是「真•威海人」,英國政府在面試時,甚至把威海方言作為必考項目之一。

《香港威海衛員警紀事》裏寫有個河南人呂殿卿本來想去應聘威海衛員警,當時的教官問他,「你來這湊麼兒?」呂殿卿完全沒聽懂,一下子就露餡了,教官拍了拍他的肩膀說:「老弟,你回去學學威海話再來吧。」

威海人是怎麼成為香港員警的?

之所以遠隔萬里的英國人和威海人能產生聯繫,中間的歷史相當曲折。

最早擔任香港員警的是歐洲籍和印度裔,但他們實在有點貴。英國人扛不住後,就開始從廣東當地招人,但這些人比較瘦弱、再加上是本地人,很容易抱團鬧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香港社會動亂不堪,對於英國人來說,印度籍和廣東籍的警員顯得「忠誠度不夠」。

而在1898年租借威海衛的時候,英國人就已經見識過了威海人身強力壯、吃苦耐勞又忠於職守的性格,於是英國政府開始向威海招募警員(身高最少要五尺六寸,也就是167.64cm,不愧是一個擁有大高個的省份),稱之為「威海衛員警」。

威海人也開始成批的移民香港,開始了百年保衛香港的歷程。

總的來說,在香港當員警的這部分威海人待遇還算不錯:威海衛員警服務滿10年者可獲發長俸;有家眷者可獲得免費住所或房屋租金;工作每滿3年,享有3個月的帶薪假期;

因為屬於海外雇員,工資之外還享有海外津貼;服務滿18年且品行良好的警員獲授長期服務獎章。

因為山東的飲食習慣與香港完全迥異,一般警署或者哨所裏還專門為這些威海人開設伙房,聘用山東的廚師採購和做飯,凡是山東特色的包子、餃子和麵條都悉數供應。每次餐桌上有饅頭、餃子這類北方食物的時候,魯警們能一直吃到盤子、碗、鍋裏全都空了。

就連現在十分著名的灣仔碼頭水餃,據說就是因為當時的魯警們太愛吃水餃,經常光顧而發達的。

威海人保護了香港近百年,也獲得了香港人的尊重,他們對威海員警的評價是身體強壯、外貌好、穩重、誠信第一。

在這麼多年的守護下,香港接納了這群從外省來的人,他們也跟香港人結婚生子,融入到香港的日常生活中。直到今天,香港員警中,原籍威海衛的員警二代甚至三代比比皆是。

「威海衛員警」,不完全美好的回憶

不過,對於很多曾經在香港當過「魯警」的人,這並不是一段完全願意回憶起來的往事——

一方面從威海到香港,幾乎可以說是縱向跨越了大半個中國,如果選擇了到香港當員警,基本有生之年就很難再回老家。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魯警」都只能靠郵件與身在威海的親人聯繫,直到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他們才重新得到了回到山東老家探親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當時被鎮壓的罷工或者動亂事件的對象,很多也都是中國人,被迫要對自己的同胞「下手」,更是讓很多威海衛員警左右為難、內心感到十分煎熬。

1997年,香港回歸之前,港英政府曾給這些威海衛員警們提供了一個選擇權——去英國或留在香港,但絕大多數的魯警,都選擇了香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英國完全是異國他鄉,而在香港工作,算是服務于祖國。

回到現在,山東員警在香港已經延續了好幾代了,最初的山東口音和山東飲食習慣也已經被融合進了香港文化裏。

下一次看港片,當出現英俊帥氣的「阿Sir」時,他們說不定就是威海人的後代。

(劉耀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