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律師專業會議 華年達倡裝備自己

【本報訊】由澳門律師公會舉辦的「第一屆澳門律師專業會議」昨日在美獅美高梅宴會廳舉行,行政長官代表、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立法會主席高開賢及三地法律司法同業出席。陳海帆表示,今次會議提供契機,讓三地法律司法精英聚首一堂,探討律師業面臨的挑戰機遇。

陳海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過程,律師業的參與十分重要,因當中涉及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在推動共商、共建、共用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上,律師業大有可為。

陳海帆表示,自回歸以來,澳門律師業快速發展,律師隊伍無論在數量和結構方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滿足當事人對優質法律服務的訴求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發佈和實施以來,律師業在參與提供各種法律服務,尤其是在通過仲裁和調解解決社會糾紛方面,先行先試,大膽探索,為不同法域的規則對接和制度融合作出了貢獻。

澳門律師公會主席華年達表示,在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的影響下,爭議解決的替代途徑也有所發展,澳門的律師必須迅速裝備自己,才能通過新機制,無論是透過仲裁還是調解,解決不同爭議。在運作中,澳門尚未建立起能夠與同內地和香港的仲裁和調解中心平等競爭的機構,而在內地和香港早在多年以前就開始在管轄區內透過官方推動此類活動。

華年達認為,應該避免澳門的仲裁和調解受政府管理。如果仲裁員和調解員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權,看不到這個領域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為了使澳門的相關機構具有可信度,這類中心必須有具國際地位和經驗的仲裁員和調解員。為此,他認為政府亦需批准來自內地或國際的相關專家入境和停留,參與解決爭議。

華年達表示,法院改革必不可少的,現時法院的制度一直處於苛嚴僵化的狀態,並且有種令人無法接受的拖延。有些法院裁判還打破了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公正感,因為這些裁判並未對涉案的公共或私人利益作適當和適度的考量,僅對彙編法規作些許修改是不夠的,這往往不利於其系統化,或採取措施掩蓋問題也是無法解決問題的根本。至今,關於法院的司法改革,特別是關於法院如何運作及其構成,尚未展開過廣泛而深入的討論。除了法院的組織以外,所有機構都經歷了進化和變革。華年達舉例指,終審法院仍然維持只有三名法官,這種僵化形式令人難以理解,這阻礙了司法見解的發展,並且在無投票亦無期限的情況下,一直在擔任職務中維持現有的據位者。

檢察院助理檢察長郭婉雯表示,回歸後的第一個司法年度,本澳的刑事案件立案數字是7,400宗,近幾年立案數字已維持在14,000宗左右;被提起控訴的案件也由當年的1,300宗,上升至上一個司法年度的4,334宗。

郭婉雯表示,近年,檢察院加強了和內地人民檢察院的交流和溝通,亦曾先後派員前往內地學習交流,感受到內地在大數據和智慧檢務的領域上的改革不遺餘力,努力克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障礙。為此,檢察院這兩年亦積極進行內部資訊平臺的建構工作,務求先從案件管理系統著手,現階段刑事案件的案管系統已正式使用,行政案件的案管系統亦進入測試工作的最後階段,當中一鍵生成某些訴訟文書的功能的確加快了案件處理的效率。

郭婉雯表示,未來,檢察院會進一步與法院、律師業界加強溝通,一步一步地智慧檢務的大方向,如電子通知的具體執行與效力,在合法性原則的大前提下,逐步落訴訟便捷原則及符合司法資訊化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