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愛國愛澳隊伍邁向新思路 鄒玖勝

由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文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澳門愛國教育總會(籌)聯合發起的「內地與澳門共建特色愛國教育基地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研討會確立未來澳門將設立特色愛國教育基地,致力培養更具時代精神和愛國精神的青年人才,希望為實現兩個100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助力。作為中國境外首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體現「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政策,亦意味著本澳文化經濟發展將迎來新的契機。

據瞭解,是次會議商定三方面內容,一是要建設「京澳文化交流中心」,強勢引導文化輸出。要在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澳門愛國教育總會(籌)及澳門愛國教育公益基金支持下,依託北京文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利用中版集團數位傳媒有限公司多媒體內容、技術及管道,共同建設「京澳文化交流中心」,以此打造全國特色文化、產業、城市等IP項目,形成特色文創基地,並以澳門愛國教育總會為視窗,面向港澳臺地區、海外地區華人及全球開展展示交流。

二要搭建「京澳文化平臺」整合文化產品優勢資源。四方合作搭建「京澳文化平臺」,以互聯網平臺為「抓手」,搭載國家政策、資源、內容和服務,並以此協同發改委旗下三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從而形成教育內容、活動、媒體宣傳、智慧商業的有機整合,產生聚合效應,形成京澳愛國教育品牌,實現共用與分享、無形與有形的平臺商業模式,並以澳門愛國教育總會為視窗,面向港澳臺及全球海外華人提供服務和交流。

三要打造「京澳愛國及文化傳承產品」實現產業落地升級。四方合作打造「京澳愛國及文化傳承產品」,並以此孵化和打造中國特色的文創、產業、活動等IP項目,並以澳門愛國教育總會為視窗,通過「京澳文化平臺」向港澳臺及全球海外華人提供展示、交流和服務。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開展與培育全國愛國教育特色優質項目,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關乎「中國夢」的實現。

事實上,愛國主義是中國人民對自己祖國最深厚、最神聖的情感,是全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2019年9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總數達到473個,基本覆蓋了從中國共產黨成立到解放戰爭勝利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紀念地,成為黨員幹部瞭解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煉的重要場所,廣大群眾培養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

目前全國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總建築面積2.27億平方米,展線總長度1.27億米,展陳實物525.74萬件、照片223.32萬幅、文獻資料195.59萬套,模擬場景、雕塑、模型等89.58萬件,共有講解員6.6萬人,年接待觀眾超過23億人次。這些基地覆蓋了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紀念地,從不同角度記錄了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展現了中國人民英勇奮鬥的壯麗篇章,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偉大奮鬥歷程,反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碩成果,日益成為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場所,成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殿堂、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

但另人痛心的是,近幾個月來,因「反修例」引起的香港示威遊行運動不斷走向暴力,一些激進分子鼓吹「港獨」,喊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撕毀香港基本法,包圍和沖擊中聯辦,肆意侮辱國旗、國徽和區徽,種種違法暴力行徑公然冒犯國家尊嚴,嚴重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可見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缺失的嚴重性。

毋庸諱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香港經歷了帝國主義百年殖民統治,部分人深深烙下了殖民的印記,他們習慣於看洋人的臉色行事,從小受到反共教育,對祖國缺乏認同感。而香港回歸後對青少年的去殖民化愛國主義教育的缺失,直接導致下一代極度缺乏民族歸屬感和向心力。加上香港舊體制的延續,使一些普通香港居民在香港回歸後不能直接感受到祖國的關愛和溫暖,看不到自己在政治經濟上明顯的變化,必然產生失落感,因此很容易被別有用心者收買和利用。

因此,當下澳門建設特色愛國教育基地,不但可以體現習總書記「澳門與祖國內地的命運始終緊密相連,攜手共進。」的重要講話精神,增強澳門人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促進文化的交流,增添澳門人民的福祉,也可以推動全球華人參與中華民族復興和統一大業。

事實上,澳門人傑地靈,具有悠久的愛國主義傳統。作為國情教育的「第一啟蒙」,澳門教育界在回歸前就扛起了推廣國情教育的重任。澳門著名教育家杜嵐曾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當天在濠江中學升起五星紅旗,震動整個澳門。她擔任濠江中學校長時,堅持在學校推行普通話教育,堅持愛國愛澳的辦學宗旨,其教育理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澳門青少年,激勵更多愛國愛澳的教育團體加入進來。

1993年澳門基本法頒佈後,澳門中華教育會編寫了基本法課本作為在學校推行國情教育的嘗試。作為民間團體,中華教育會無法借助當時的澳葡政府去推動,而是讓各個學校自由選擇在高中階段作為教材。

回歸後,特區政府逐步開始將國情教育法制化、正規化,國情教育推廣逐漸深入。特區政府2014年頒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2015年頒佈了《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都規定國情教育是中小學品德與公民課程的組成部分。澳門的初中和高中將歷史獨立設為科目,並使用專門編寫的教材進行中國歷史教育。2019年已完成《品德與公民》教材的修訂,並推進全澳學校使用。

在學校教育之外,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民間活動,也為廣大澳門同胞,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深入瞭解國情和國家發展的平臺。

特區政府自2018年起,在每年的4月15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舉辦為期一個月的國家安全教育展。澳門社會各界反應熱烈,各界團體、機構、學校、公務員、市民踴躍觀展,國家安全教育展已成為向澳門同胞進行國情教育的品牌展覽。

為了將國情教育常態化,特區政府還修建了澳門家國情懷館。館內設施包括環繞式LED體驗區、圖書閱覽區、互動展區、多功能廳、憲法基本法「咖啡角」等,成為學習中華文化、瞭解國家歷史、普及憲法知識、培養家國情懷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此外,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還針對青少年舉辦大量的競賽和講座,例如澳門青少年外交知識競賽、澳門青少年國情知識競賽、全澳小學生國情繪畫大賽、中國航太日專題講座等,將「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互聯網+、青年創業等概念推廣到澳門青少年中,與內地接軌同步。除了在本地推行國情教育外,澳門特區政府和社會團體還支持鼓勵青少年走出澳門,親自到祖國內地,瞭解國情社情,實地感受中華歷史文化。

當然,在新時代與新形勢下,本澳亦應考慮如何建設特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學者分析認為,把握「三貼近」原則尤其重要。「三貼近」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隨著群眾文化生活水準的提高和高新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廣大幹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知識背景、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資訊管道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給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堅持「三貼近」原則,改進創新,提高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影響力和感染力,真正實現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因此,我們的各類教育基地建設,必須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教育內容,以改革創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斷研究新方法,解決新問題,開闢新途徑,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貼近群眾實際,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首先,要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豐富展出內容。各類教育基地要從改進陳列方式、創新展示手段、豐富展出內容等方面入手加強建設,努力做到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思想教育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要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聲、光、電」等多媒體科技手段,解決陳列內容陳舊、陳列方式落後的狀況,在藝術設計、實物製作、展品佈設、燈光配備等環節,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印象和更多的資訊,努力增強文物展示的現場效果。

其次,要開闢雙向管道,共建共育。要創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請進來」的同時,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強教育基地的輻射力和影響面。要與社區、學校、部隊、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聯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計畫,簽訂共建協議,確定聯絡員和輔導員,以此來增強工作的組織性和計劃性,開展多種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動。要組織巡展、巡講、報告會、座談會,把教育資源送到群眾身邊去。

最後,積極發展紅色旅遊。紅色旅遊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承栽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參觀遊覽,實現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和增加閱歷等目標的旅遊活動。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瞭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鬥爭知識,學習革命鬥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遊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本澳的冼星海紀念館、葉挺故居等景點,正可發展紅色旅遊,拓展自身建設和發展的空間,從而推動本澳文化經濟進一步發展。

未來,「澳門愛國教育基地」建設工作任重道遠,應當繼續做好相關推廣工作,尤其思考出讓青年更容易接受的宣教方式,同時建議結合民間社團、中資機構,以及教育界、文化界等的愛國力量,更好地落實相關建設,從而不斷發展和壯大愛國愛澳隊伍,為國家和澳門的不斷向前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