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展下月葡國舉行 展中葡在澳往來歷史

【本報訊】自中世紀晚期以來,中國瓷器便通過絲綢之路被引入歐洲,因其稀有且充滿異國風韻,故被視為珍貴之物。

隨著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開闢,葡萄牙人將瓷器運往里斯本,這些瓷器至一六二零年一直是獨家銷往葡萄牙。明朝皇帝實行海岸線禁貿,葡萄牙人設法在禁貿範圍以外的地方(即十六世紀初時期的上川岛)與中國海員進行商品貿易。後來,因葡萄牙商船而命名為「克拉克瓷」的中國瓷器,被運往荷蘭作轉運並銷往歐洲市場。隨後,其他新興的強國海軍和他們的「東印度公司」、以及十八世紀初德國對瓷器生產技術的偶然發現打破了這一壟斷。

然而,中國餐具的異國情調仍吸引着西方人極大的興趣。為滿足歐洲巨大的市場需求,藍白輝映的青花瓷成為葡萄牙船隻上主要的商品之一。當時,葡萄牙人將商品在澳門裝船,經海運回國。於是澳門便成為了長期商埠,也成為了中葡商業和文化交流的首個中心。

最初,這些瓷器來自中國北方,並通過廣州運到澳門。後來,廣州也逐漸開始生產富有特殊圖案和裝飾的餐碟,依西方人的喜好進行定製,有的塗有上流家庭的家徽,有的繪上皇室武器,有的則畫了徽章或宗教圖案。

儘管在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八零年期間中國不對外開放貿易,但中國的瓷器仍繼續從廣州運到澳門,並在工廠進行後續加工的工序。一九七零年至一九八零年被視為澳門出口瓷器貿易的黃金時期。當時大約有四十家工廠進行瓷器加工,塗上色彩和繪上圖案的瓷器最終出口到歐洲、巴西及其他美洲國家。

為展示這些瓷器上的圖形和設計的多樣性,以及慶祝澳門回歸祖國二十周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和中葡建交四十周年,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將在里斯本澳門科學文化中心舉行陶瓷展覽,開幕式於十一月七日舉行;同時,第十四屆阿威羅國際藝術陶瓷雙年展將於十一月二日至三十一日假Morgados da Pedricosa畫廊,位於聖喬安娜博物館(Museu de Sta. Joana)旁舉行,屆時將展出二十多件陶瓷製品;此外,於里斯本的展覽開幕式當天(即十一月七日)亦有兩場講座假阿威羅大學舉行。

以上活動由澳門國際研究所、里斯本歐維治基金會及里斯本澳門科學文化中心合作舉辦,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協辦,並得到了阿威羅市政廳的支持,獲澳門基金會贊助,活動旨於讓人們回顧澳門在過去作為中西文化和商貿往來所發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