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百姓不認自己是日本人

  沖繩的許多老人,對中國有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的好感,而對日本人有種刻骨銘心的恨。但沖繩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認可自己就是日本人,日本文化與琉球文化融合日益加深。

—個遠去的夢

與一群朋友遊沖繩(琉球),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個細節是:在去一個瞭望台看風景的時候,當地一位年邁的老太太認為我們擋了她的路,滿臉的不高興,態度很不友好。但當她從同行的導遊口中得知我們來自中國的時候,老太太馬上變得和藹起來,仿佛見到了自己多年未曾見到的親人。她的眼神充滿慈愛。導遊向我們解釋,老人剛開始誤以為我們是日本人,因為,每年去沖繩遊玩的760多萬名遊客當中,有700萬人來自日本本土。

在琉球老人的記憶當中,中國從未對他們做過惡,一直對他們非常友善。在琉球,處處可以見到中國文化的影子:孔廟、關帝廟、歌曲、舞蹈,甚至在琉球人的舞獅、武術當中,都包含著濃郁的中國風格。

雖然日本侵佔琉球多年,也在抹殺中國文化的影響方面做了很多手腳(比如,將琉球王后的畫像畫成日本風格、把一些有中國味道的地名改成日本地名等等),但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在日本人的骨子裏,沖繩依然是琉球,是日本的殖民地,與日本本土是不一樣的,因此,才有了當年美軍與日軍展開沖繩之戰時,日軍對琉球人的大屠殺:琉球人約45萬人,其中,約15萬人被日軍殺死、威逼自殺或失蹤。

據琉球當地人講,在美軍攻打沖繩的時候,日軍強迫琉球的婦女、兒童和老人走在前面,美軍眼睜睜看著這些人不敢開槍,而躲在後面的日軍乘機開槍射擊給美軍造成重創。被激怒的美軍隨後展開攻擊。在戰後清點屍體的時候發現,琉球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很多人都是背後中槍。

而製造這場大屠殺的日軍32軍司令官牛島滿中將、參謀長長勇中將,同時也是南京大屠殺的元兇。

但日本千方百計掩蓋真相。直到1974年,家永三郎所著《新日本史》才寫道:「沖繩縣成為地面戰的戰場,超過10萬沖繩老幼男女在戰火中被迫死於非命。」但這段表述是寫在注腳中的。

被篡改的真相

江口圭一所著的日本史教科書中寫道:「在持續到6月的戰鬥中,戰士約10萬人、民眾約20萬人死亡。由少男少女編成的鐵血勤皇隊和姬百合隊等也大量犧牲。另外,約800沖繩縣民以妨礙戰鬥的理由被日本軍殺害。」但1981年日本文部省在審查教科書後,強令刪除了「約800沖繩縣民以妨礙戰鬥的理由被日本軍殺害」的表述。發展到後來,日本歷史教科書篡改到把死亡責任推到琉球人身上,教科書中居然改成「日本軍懷疑民眾是間諜,就殺了他們。」

日本教科書修改到最後,甚至出現了向美軍栽贓的表述。日本自由社的教科書寫道:「沒有一個國家在戰爭中沒殺害過非武裝平民。」這種說法可能會讓人懷疑沖繩居民可能是被美軍殺害的。琉球大學名譽教授高島伸欣指出:「沖繩人的犧牲是日軍有組織屠殺本國國民的事件。」

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曾在《沖繩筆記》書寫了日軍逼迫琉球人集體自殺的歷史,表達了對琉球人的懺悔之情,「日本人是什麼,能不能把自己變成不是那樣的日本人的日本人。」

大江健三郎對日本的反思非常徹底,但他因此被曾在座間味島擔任日軍守備隊長的海澤裕、原渡嘉敷島守備隊長赤松嘉次的胞弟赤松秀一告上法庭。

大江健三郎不懼威脅,親自出庭。2008年3月28日,日本大阪地方法院認為,「日軍很大程度上參與了集體自殺一事」,「大江等有相當的理由相信他們曾下過命令」。宣判當天,該案中發生爭議的沖繩渡嘉敷島居民舉行了悼念戰時自殺者的儀式。沖繩居民們認為,該案的判決意味著「軍方失敗、民眾勝利了」。

儘管侵佔琉球已經多年,但日本並沒有真正把琉球人當成日本人,而只是以一種殖民的思維對待琉球人。

失之交臂的琉球

琉球古為三國:北山國、中山國、南山國。1372年,琉球中山國國王派使者出使明朝,隨後,北山、中山、南山三國向明朝政府朝貢,成為明王朝的藩屬國,歷代國王都受中國皇帝冊封。

1392年,為了提高琉球的造船技術,朱元璋派遣福建三十六姓前往琉球,對琉球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琉球王國統一後,歷代國王都受中國朝廷的冊封,儀式極其莊重。

不少人在琉球遊玩的時候,路過了福建三十六姓後人所住的地方,會發現那兒是完全的中國式建築風格。

得益於與中國的交往,琉球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很多人知道,明代建立伊始就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但明代並沒有停止與海外的貿易,而是大力發展朝貢貿易,即通過市舶司收購使團附載貨物,然後由明朝政府加以「賞賜」,這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貿易,但屬於官方壟斷的貿易,明朝政府通過這種方式獲取他們所需的奢侈品,有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味道。

在這種政策之下,琉球王國深深受益,因為它是這一時期封貢體制內的重要成員,成為明朝政府海外貿易的一個重要中轉站,琉球王國因此有7400多年的繁榮。隨著清朝政府的衰落,1879年,日本毒殺琉球國王尚泰,並最終吞併了琉球。

直到日本戰敗,美國時任總統羅斯福還向蔣介石談及歸還琉球問題。

臺灣歷史學者指出,根據蔣介石日記的記錄,當時蔣介石與美國總統羅斯福確實討論到琉球歸屬問題,儘管雖未與蔣介石達成共識,美國最後逕自將琉球歸還給日本,這是違反開羅會議的原則。

蔣介石1943年11月23日的日記中寫道:「七時半應羅總統之宴,直談到深夜十一時後告辭,尚未談完,相約明日續談,而今晚所談之要旨,一、日本未來之國體問題;二、共產主義與帝國主義問題為重心,余甚贊羅對俄國共產主義之政策,亦能運用成功以解放世界被壓迫之人類,方能報酬於美國此次對世界戰爭之貢獻也;三、談領土問題、東北四省與臺灣、澎湖群島應皆歸還中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餘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為我專有為妥也……日本投降後,對其三島聯軍監視問題。余首言此應由美國主持,如需要中國派兵協助亦可,但他堅持由中國為主體,此其有深意存也。余亦未明白表示可否也。今晚所談者盡此而已。」

羅斯福連派兵對日本聯軍的監視都堅持「由中國為主體」,暗示羅斯福已經表明把琉球交給中國之意。但是,當時,抗日戰爭的勝利已經近在咫尺,接下來面臨的是國共內戰問題,共產黨的力量已經迅猛崛起,蔣介石深感壓力之大。此時的蔣介石對羅斯福總統僅僅表示「中國派兵協助亦可」,而不願意在此方面耗費太多精力。內戰之痛莫過於此。如果不是內戰之憂,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盟國,也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琉球理所當然也在中國的託管之下,或者,成為中國的一個自治省。當然,南海諸島問題的爭議也不復存在。但歷史永遠不能假設。

琉球的歷史已經逐漸被「揚棄」

但隨著20世紀的戰亂,琉球也因此陷入了國際的紛爭,對於更遠的歷史,已經逐漸被新一代的日本人所揚棄。

2015年4月,日本沖繩縣知事翁長雄志隨同日本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河野洋平率領的訪華團來到中國,引起日本媒體的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當月15日發文稱,該日本訪華團14日受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接見,翁長在發言中提及沖繩在琉球王國時期和中國進行經濟貿易的歷史。「翁長這次訪華只是謀求擴大經貿交流,還是另有動機,顯得非常微妙。」

據《朝日新聞》當月15日報導,翁長訪華前正因美軍向普天間轉移基地問題和日本中央政府發生對立,在這種情況下訪問中國,他不得不保持緊張,免得給人造成「親中國」的印象。

翁長雄志對李克強表示,希望加強那霸與福建省的經濟交流,開通那霸與福州的定期航線。他解釋說:「沖繩曾經作為琉球王國,與中國為首的亞洲貿易繁榮,琉球王國成為連接亞洲的橋樑」。他還強調琉球王國與福建省的歷史淵源說:當時福建省約有500至600人歸化了琉球王國,傳遞了中國的文化和技術」。對此李克強回答說:「中日兩國有2000年的交流歷史,積極支持兩國各地的交流」。

琉球王國的歷史,有輝煌也有苦難。一如中國的歷史,有輝煌,也有苦難。中國輝煌的時候,琉球王國也輝煌。中國飽受苦難的時候,琉球王國亦飽受苦難。如今,這種聯繫已經不復存在。

(時寒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