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怎麼做到了“風景這邊獨好”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12日發佈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以“十年施政 行穩致遠”為題,總結了澳門特區第三、四屆政府10年來的施政成果。

其中,經濟方面數字亮麗:人均GDP為64萬澳門元(折合人民幣55.8萬元),位居全球第二;財政儲備達6000億元,相當於六年公共開支水準;居民月收入中位數達2萬元,十年翻了一倍;失業率僅有1.8%,達到全民就業的水準。現在,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黯淡,究竟是什麼因素令澳門經濟仍然向前發展、欣欣向榮?在筆者看來,澳門之所以保持向上勢態,絕對離不開中央的政策傾斜和支持。

首先,國家“十二五”規劃將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作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發展定位,並制定了以旅遊休閒產業為核心,以帶動酒店業、建築業、批發及零售業、飲食業等關聯產業升級為依託,以培育會展、文化創意、中醫藥、特色金融等新興產業成長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戰略。澳門作為國際知名旅遊休閒城市,每年訪澳旅客超過3500萬人次,直逼泰國。這很大程度歸因於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協助下,“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讓澳門成為中西文化在我國相互融匯最具代表性的印證之一。2017年,澳門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創意城市美食之都”。在中央的支持和幫助下,澳門增添了一張又一張亮麗的名片,這強化了澳門旅遊休閒產業的內功,也有助於輻射帶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旅遊發展。

與此同時,澳門正在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將聯手內地企業以葡萄牙作為支點進入歐盟市場,以巴西為支點進入南美市場,以莫三比克、安哥拉為支點進入非洲市場。中央明確支持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國家改革開放中發揮獨特的優勢,2016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來澳門特別行政區視察時,發佈了中央支持澳門的19項措施,其中包括支持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及出口信用保險制度,設立中葡發展基金總部,以及直接協助特區政府加強中葡平臺設置。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其中亦提出要支持澳門加快建設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建設中葡雙語人才培訓基地,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文化交流中心,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青年創新創業交流中心,以及推動葡語國家產品經澳門更加便捷進入內地市場。

另一方面,中央全力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金融業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突破口。澳門是一個典型的微型經濟體,經濟發展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2014至2016年博彩收入曾經連跌26個月,特區政府緊縮財政開支,採取多項措施減少政府部門的行政支出。澳門雖然擁有堅實的財政及對外收支狀況,但博彩稅收占政府總收入近八成,經濟高度依賴博彩業顯示澳門經濟脆弱的一面。因此,為支持澳門金融業的錯位發展,國家財政部於2019年首次在澳門發行20億元人民幣國債,加快了澳門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構建。近日,廣東省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更透露,澳門設立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塑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由此可見,澳門金融業的發展必然以人民幣計價結算作為交易市場,不僅承擔起中國與葡語國家的金融服務,而且還能服務於粵港澳大灣區西部地區企業以及高新企業的資金需要,助力更多企業創新成長。

最後,總結澳門經濟發展經驗的同時,也必須前瞻未來。澳門的經濟總量雖然不是很高,但相對來講,更善於與發展中國家打交道,加上歷史原因導致的不少東南亞僑眷在澳門落地生根,澳門未來可以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配合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充當類似新加坡的角色,加強與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的深入交流和合作,並善用澳門元自由兌換的優勢,投資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做好相關金融服務,使澳門經濟進入另一次跨越式的發展。

(《環球時報》鄧偉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