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大賽車品牌提升旅遊吸引力 鄒玖勝

澳門要建設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除受制於土地少、資源匱乏的客觀因素,旅遊元素相對單一,難以吸引不同類型、多元化的旅客來澳。而一連四天舉行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日前圓滿結束,成功吸引八萬六千人次進場觀賽,無疑可成為澳門的“皇牌”,其作為本地年度盛事,亦是除博彩項目外本澳備受矚目的非博彩旅遊元素,未來有必要不斷優化品牌,擴大盛事的輻射能力,提升旅遊吸引力。

據瞭解,一九五四年的第一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由15個澳門賽車發燒友發起,後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年年舉辦,如今舉辦至六十六屆。澳門賽車之所以聞名於世,首要原因是她擁有一條位於鬧市區的天然跑道——東望洋賽道。東望洋賽道長度只有6.2公里,但地勢起伏曲折、多彎而又狹窄,充滿挑戰性和刺激性,高度考驗賽車手的技術、經驗和膽量,是全球唯一同時舉辦房車賽和電單車賽的街道賽車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比賽項目除著名的三級方程式外,還設有房車賽、機車賽等,亦曾舉辦懷舊的老爺車賽、以明星名人為賣點的成龍盃等,亦設自動波機車賽來增加賽事的娛樂性,是公認為世界上最佳的街道賽事,亦更曾被選為「10項最精彩的街道賽事」和「不能錯過的二十項頂級賽車活動」。

要知道,一個成功的品牌賽事對城市發展可起到重要的作用,“硬體上”,可推進城市建設水準發展:大型賽事的舉辦離不開城市建設,體育建築物的社會容量大,裏面的設施和功能相對比較完善,其建築風格、形式等方面都有著獨特性,常成為國家或地方城市的標誌建築物。九運會廣東省投資達620億人民幣,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善,有效的改善了過去的雜亂與擁擠的城市面貌,城市整體水準大大的提升。北京更是史無前例的投資了1800億人民幣,確保了2008年奧運會142個專案的重點建設,進一步縮小與國際同等大城市之間距離,鳥巢、水立方、北京奧林匹克公園更成為了北京的世界名片。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在地方城市青島舉行,青島市政府為優化海上交通、改善生態環境等更是投資200多億元,推動地方城市建設,青島帆船之都的名片已享譽世界。

亦可促進城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F1賽事在中國每年比賽期間吸引數十萬國內外遊客,他們帶來了數10億人民幣的消費水準,間接的帶動了承辦城市的旅遊發展,宣傳了地方文化。同時帶動當地酒店餐飲零售業的發展,馬拉松、自行車賽,鐵人三項等賽事,吸引成千上萬的參賽者和觀光旅遊者,大幅提高了城市餐飲營業的收入;在賓館方面,入住率甚至高達100%,靠近比賽的區域更是一房難求,商場超市零售額也大幅攀升,特別是酒水、地方特色小吃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產品,大型賽事有利的拉動地方各零售產業的發展。

“軟件上”,可提升一個城市的形象。許多城市把舉辦大型體育賽事,作為城市行銷宣傳的重要途徑。大型賽事是將城市形象和品牌向世界傳播的最佳方式。諸如國內開展火爆的馬拉松賽事,賽事運營方都在提“一城一品,一城一特色”。同時可提高文化交流,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也給文體表演與文化交流提供很好的平臺。通過體育賽事搭建的有利條件,有效促進各種文化交流與融合,加深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瞭解,對當地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利於競技體育後備人才隊伍的建設,推動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大型體育賽事,也是運動員體育競技領域高水準的集中展示,是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借賽事的機會,地方可以獲得學習機會,提升競技水準,促進體育管理者和專業體育教練的交流和學習,提升管理隊伍、教練員的水準和積極性,進而優化體育管理,為本地區競技體育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而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之所以取得成功,離不開特區政府及社會長期支持,不斷努力引入各項優質賽事,吸引一批批國際優秀車手挑戰東望洋賽道,令東望洋賽道成為國際著名車手的冠軍搖籃。同時,體育局近年加強向社區著力,今年更全年無休在區內推廣大賽車。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凝聚了幾十年來幾代人的經驗結晶,為讓市民真正認知大賽車對澳門的意義,體育局尤其注重對青少年的宣傳,希望讓更多年輕一代接觸、瞭解大賽車。另外,旅遊局善用資源進一步發展設施並適時優化,透過改建博物館以繼續傳承此盛事的足跡。預計改建後的大賽車主題博物館總建築面積將較現時的博物館擴大六倍至約為一萬六千平方米;館內設有賽車展示、電影館、蠟像館、文創區、親子互動區,讓遊客及市民體驗模擬賽車,完成後對館內設施的接待能力及參觀者的遊館體驗將會大大提升,對延長旅客留澳時間亦有幫助。時至今日,一年一度的澳門大賽車能成為國際車壇盛事,最重要就是堅持及不斷完善。談及中國的代表性運動項目,一般會想到排球、乒乓球、跳水等。美國,則是籃球及棒球。不少國家及地區,都會有其代表性的運動,但由於賽車造價高昂,與其他運動相比門檻較高,也造就其獨特性。本澳大力推廣旅遊業、會展業,期望透過大型活動或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多年來,格蘭披治大賽車帶給本澳的不再是單純的旅客效應,旅客數字的提升對本澳而言固然是好事,但大賽車的品牌效應成功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澳門,愛上這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小城。

不過,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對於澳門亦造成一定影響,因為必須封閉部分道路,像是港澳碼頭前的主要道路友誼大馬路、嘉思欄馬路與東望洋山上的山區道路等,澳門當地舊市區的道路本就已經狹窄,再加上封路所進行改道,塞車一直都是大賽車期間所面臨的嚴重問題。有媒體曾報導指,在賽事期間,由關閘黑沙環區至新口岸一帶的交通幹線全線失靈,所有交通要道上演了一場“賽道內的大賽車,賽道外的大塞車”現象。尤其在每日的上午七時至九時,及下午5時後至七時這些上下班高峰期間,處處可見一幕幕車堵人更堵的亂像:各路公交巴士取消的取消,改道的改道,令依賴公交出行的市民叫苦不停,連每天在馬路上跑的“的士”司機也埋怨:不知怎樣走路;各主要車道上,交通燈失靈,改由交通警員身入虎穴在馬路中間指揮,車廂外上不了車的市民有的駡司機,車廂內司機也因“動彈不得”而破口大駡,所有矛頭無不指向大賽車賽事。其實,大賽車擾民在澳門而言,並不是今時今日才發生的,相反,這是一個積累至今老難題。近些年,隨著澳門交通堵塞的越發嚴重,以至居民日常逢出行必遇堵,可謂深受困撓,而每年一度的大賽車,卻正好令澳門式的堵逹至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澳門交通怪像,民怨年年如是,然而多年來當局也似乎仍未能拿出一點緩和民怨的決心出來。於是,政府官員只是年年如是地在賽車前,通過各種官媒管道呼籲市民要忍受,要協調。而事實上政界人士區宗傑在2007年指大賽車勞民傷財,應該停辦。而時事評論員譚志強亦認為可以考慮把賽車場遷至路氹城。

但坊間多數意見則指澳門旅遊業要多元化。認為大賽車在世界有名,是澳門皇牌。同時,大賽車是一級車壇新星的搖籃,原因是澳門的東望洋賽道複雜多變,不能犯錯,難度極高,充滿挑戰性,所以認為大賽車不應停辦或搬遷。根據旅遊學院在2008年進行的「旅客及居民對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意見」調查,顯示旅客或居民對觀賞大賽車的熱情均是與年俱增。又根據澳門大學在2012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結束後所進行的研究,有高達77.8%的澳門居民贊成澳門續辦大賽車,僅有不到1成的居民認為澳門不應該續辦大賽車。同時,也有7成的澳門居民認為,即使澳門地狹人稠、沒有專用的賽車場,澳門仍然相當適合舉辦賽車活動,可見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已深植在市民的心中。因此,作為一項有六十多年歷史的大賽車,有著不同博彩業的普世價值,更可說是澳門一項不可多得的無形財富。對澳門這座旅遊城市而言,大賽車的作用不僅在提升澳門在國際間的形象,同時也能豐富多元化元素,值得大力支持及發展成為本澳門一項重要的旅遊項目,但在這一構建過程中,要做到讓市民也支持大賽車活動,首要解決的是如何減低大賽車對市民和遊客出行的困撓。

有學者認為,特區政府有關部門有需要設法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過去社會上不同團體亦提出不少建議,包括推廣彈性上班、鼓勵市民減少使用私家車等,由於可能涉及實際操作上存有困難,這些措施至今都沒有被特區政府採納或大力推廣,以致每年大賽車期間塞車問題依舊嚴重,不但得不到任何的紓緩,更似有惡化的跡象。多年來社會有意見提出,大賽車等於大塞車,宜把練習賽的兩天列作公眾假期,或以調休處理,以盡量減少學生和打工仔出行不便的問題,可提升旅客集中來澳的接待能力,讓全城投入這項盛事。參考內地,舉辦大型活動會安排當地居民放假,避免交通混亂。倘若特區政府認為增加兩天假期,擔憂引起社會反響,大可參考內地黃金周調期的安排,前一個週末停休,把兩天假期調至黃金周,連成七天連休假期。澳門可以考慮把前兩個週六安排上班、上學,把休假調至大賽車首兩日,等同大賽車的四天賽事都無需上班、上學,大大減輕市面交通壓力,從而打破發展困局。

大賽車是國際關注盛事,每年吸引大批旅客慕名而至。舉辦至今已六十多年,政府仍停留於運動項目的包裝,未有擴大盛事的輻射能力。參考新加坡近年積極舉辦一級方程式賽,賽事在夜間舉行,具有特色,每年平均帶來一點五億美元的旅遊收入。澳門大賽車近年單計賽車收益停留約五千萬元,除了希望賽事增收,更希望推動周邊行業,拉動旅遊收入。例如未來應持續加強推廣,善用“美食之都”等優勢,彰顯品牌效應,鼓勵更多人參與盛事;在賽前及賽後加強宣傳,多辦活動,有助加強大賽車效應,延續旅客留澳時間,助本澳各行各業發展;鼓勵並支持本澳青年參與文創產品製作,善用大賽車平臺,多推動本土文產發展,舉辦各類體育展覽,包括運動文物展,體育旅遊紀念品。

總的來說,為推動本澳旅遊項目多元化,政府當然要不遺餘力,當然活動本身也要謀求成功的商業運作,降低對市民日常生活的影響,相信只要經過不斷優化品牌,擴大盛事的輻射能力,同樣能令本澳旅遊實現多元化,吸引不同類型旅客來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