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英國「脫歐」

  英國「脫歐」本質是近百年來在地緣影響力上不斷衰落的英國主動調整自己與歐洲及世界的關係,以及重新校準自身定位的一次最新嘗試。這一嘗試的背後,是延宕數百年的英國與歐洲關係問題,但更是英國自身的發展與民生問題。

「英國正在‘優雅地衰落’,它仍在歐洲發揮重要作用,與美國保持著‘特殊關係’。‘脫歐’將讓英國陷入二戰以來最大的危機,損害英國的國際影響力。」英國前副首相、自由民主黨原黨魁尼克•克萊格如是說。

克萊格的論調代表了英國主流輿論。不少英國媒體用「鬧劇」「災難」「危機」「自我傷害」以及「國家恥辱」來形容「脫歐」現狀。英國《金融時報》直言,英國已經從「議會之母」衰落成「混亂之母」。

70歲的退休土木工程師奈傑爾•諾特參加了近日倫敦的抗議活動,他說,「如果你尊重和信任人民,不成文的憲法就會起作用。但這在目前情況下是行不通的。」

如今,英國「脫歐」吸引了全球各國各界的目光,曠日持久的政治拉鋸戰帶給圍觀者的不僅是一場大戲,還有不同面向的思考和反省。

「‘脫歐’衝擊全球精英主義」

英國啟動「脫歐」程式後不久,印度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官網發表題為「英國‘脫歐’衝擊全球精英主義」的文章,稱英國「脫歐」一定程度上是以英國為代表的全球精英主義政策的潰敗,這給世界其他國家、地區組織和全球機構帶來警醒,即政策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兼顧普通大眾的需求。

對於部分加拿大人來說,當年英國「脫歐」派的勝利很有些出人意料。加拿大廣播公司2016年6月的報導指出,雖然英國不斷提出要在歐盟內得到特殊待遇的要求,讓其他歐盟成員國厭煩,但英國真選擇脫離歐盟還是給歐盟國家帶來沉重的心理打擊。

不久前,歐盟峰會通過英國提出的最新「脫歐」協議後,加拿大都市網消息稱,調查顯示,多數加拿大人不同情英國「脫歐」處境,過半數的人表示親近歐洲。

同為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的態度有所不同。2019年8月,澳大利亞總理斯科特•莫里森說他認為澳大利亞與英國的貿易協定可以在一年內達成。他表示,在與英國首相伯里斯•詹森對話後,確認他將能夠帶領英國實現「脫歐」。

「歐盟面對新時代的挑戰」

法國則在進一步反思重塑歐盟的話題。

法國總統府2019年3月4日公佈了總統馬克龍致歐洲公民公開信。在信中,馬克龍表示:「英國‘脫歐’使歐洲建設陷入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危機。歐盟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已經無法滿足保護其公民的要求。歐洲人民目前充滿了不滿、憤怒和被虛假資訊包圍,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上升並不能解決歐洲的問題。」

馬克龍還在公開信中提出一系列從政治、經濟、防務、控制移民等方面加強歐盟建設和改革的舉措。

9月,世界上最古老的旅行社——英國湯瑪斯•庫克集團正式宣佈破產,對此,德國廣播電臺網站點評稱,該機構是英國「脫歐」首個大犧牲品。

「英國退出了!你必須對自己重複好幾遍來確認這個事實。‘脫歐’不再是酒吧裏閒扯的話題,它已經成了事實。噩夢成真。整個歐洲都陷入了混亂與不知所措。」德國《明鏡》週刊曾刊文指出,隨著英國的離開,歐盟失去了成員國中的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人口國。這個國家在歐洲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上發揮著重大的影響力,且遠遠超出歐洲大陸的邊界。

西班牙《外交政策》雙月刊9~10月號發表題為「沒有一個國家是孤島」的文章稱,英國在「脫歐」之後仍然是歐洲的一部分,為了英國和歐洲的安全,合作至關重要。因此,重建英國歐盟信任關係恰逢其時。

西班牙《先鋒報》10月18日刊文指出,自從英國公投決定「脫歐」之後,愛爾蘭和北愛之間的邊界就變成了達成「脫歐」協議的最大障礙,詹森首相在最後時刻選擇了讓步。新協議在邊界問題上採取了各方都能接受的複雜安排。然而,北愛的問題依然遠未解決。英國內部的權力之爭仍將繼續。

「挑戰常規」的未知前景

當年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出爐後,《紐約時報》在社論中說,數百萬英國選民不顧英國、歐洲和美國主流政經學界的警告,寧願賭一個危險的未知前景,也不願停留在一個他們認為已經失控的現實,這是一次憤怒和挫敗的呐喊。

3年多之後,《華爾街日報》網站發表題為「伯里斯•詹森正在破壞政治常規」的文章稱,世界各地有一批領導人在挑戰常規,質問為什麼不能以其他方式行事,詹森是其中之一。

大西洋理事會未來歐洲倡議負責人本傑明•哈達德說,「存在正當的不滿;建制派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失敗」,這導致美國和英國出現了「非常規」的領導人。「如果你覺得自己被甩在後面,覺得體制對你不起作用,那麼更輕率、更直接的說辭會吸引許多人。」

不過,拉美的一些國家表示,「脫歐」不會影響本國同英國及歐盟的關係,也不會對當前的貿易和投資產生影響。

巴西《聖保羅頁報》指出,英國「脫歐」將有利於巴西農業發展。有巴西經濟學家認為,巴西對英國的農產品出口量有很大上升空間。「脫歐」後,英國從歐盟進口產品需支付更高的稅費,因此提高了巴西產品的競爭力。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英國「脫歐」再度引發阿根廷媒體對聲索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主權的討論。有媒體認為,英國「脫歐」將「為阿根廷聲索馬島主權營造更加有利的國際政治環境」,因此敦促阿政府「抓住時機對英施壓,通過談判解決主權爭議問題」。對此,阿根廷總統馬克裏曾對媒體說,「英國‘脫歐’也好,不‘脫歐’也好,我們聲索馬島主權的立場不會改變。」

「英國正在重新校準自身定位」

在日本媒體《日本時報》網站看來,「自從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外交政策似乎已經基本崩潰——甚至脫離了自己過去的政策以及指導思想。」「沒有英國傳統的領導力、判斷力和外交能力,歐洲將成為不太重要的歐洲。英國則有可能親手把自己貶低為一個渺小的註腳……英國政府一門心思處理‘脫歐’事務而忽視了世界其他地方,談判結果必將影響國家統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9月初撰文指出,儘管前途未蔔,但詹森所帶給英國人民和整個世界的不確定性,至少要比當年邱吉爾能夠帶領英國打敗德國的不確定性高數百倍。

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文章指出,英國「脫歐」本質是近百年來在地緣影響力上不斷衰落的英國主動調整自己與歐洲及世界的關係,以及重新校準自身定位的一次最新嘗試。這一嘗試的背後,是延宕數百年的英國與歐洲關係問題,但更是英國自身的發展與民生問題。

某種程度上看,英國「脫歐」是全球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一些選擇「脫歐」的英國人認為,全球化並未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人員與資金的自由流動、科技的迅猛發展反而讓他們曾經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他們覺得自己被全球化「背叛了」。「脫歐」帶來的不確定性讓英國付出了代價,這些代價究竟是否值得承受,每個英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斷。

(吳美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