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澳交所成為未來澳門發展遺憾 陳觀生

澳門特區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之前,澳門將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市場的消息成為眾多媒體炒作的熱點:中國第五個證券交易所可能落戶澳門,成為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的「禮物之一」。但隨著特區成立20週年慶祝活動落幕之後,相關消息最終與市場期待落差頗大,甚至出現了「想法不實際」的說法。一時之間,之前各媒體炒作的種美妙前景似乎就要幻滅,莫非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證券交易所要成為未來澳門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遺憾?

共識:設立澳交所有重要政治意義

1535年,澳門開埠。從一個偏僻的小漁村,到南中國的貿易中轉港,再到世界第一大賭城,澳門沉沉浮浮幾百年,始終擺脫不了土地的魔咒。當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上報中央,中國第五個資本市場呼之欲出的消息公佈之後。不少評論認為,背靠強大的祖國,澳門正從「拉斯維加斯」轉變為東方的「新加坡」,以全球博彩中心的身份向(區域性)金融中心發起了衝刺, 這一步棋的歷史性意義,超乎所有人的想像。

有內地傳媒評論指出,澳交所承載的歷史使命,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重大。澳門證券交易所橫空出世,金融大棋局背後具有三重國家意志。

其一,在官方的首次表態中,要把澳交所建成「人民幣離岸的納斯達克」。 澳門將成為擁中國自己有的離岸人民幣「納斯達克」,意義相當深遠。

紐約納斯達克,全球第二大證券交易所,既是微軟、蘋果、英特爾、臉書登場的舞臺,也是226家中國企業上市之地。這是中國第一次由官方正式提出,打造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此前,業內不少人曾把「科創板」稱為中國的納斯達克,鼓勵各方投資國內科技創新企業,但這顯然低估了高層的意志。

美國的納斯達克是許多國內明星公司上市的首選。除了阿裡巴巴、京東以外,百度、蔚來汽車、虎牙直播、歡聚時代、網易、拼多多、微博等眾多中國名企都選在納斯達克敲鐘。納斯達克尤其受到科技公司的青睞,並因此成就眾多「財富傳說」。「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是納斯達克的信條。這讓中國企業可以向美國人「講故事」,給高速成長的互聯網公司提供了IPO的「快車道」。

打造澳交所的消息,是廣東省金融局局長何曉軍在嶺南論壇上宣佈的,內地傳媒認為,發佈時機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建澳交所,在時間上因應中美貿易談判中美國的磋商訴求,但相信更是加深中國金融服務業開放水準的客觀需要。「金融服務」條款首次出現在中美貿易磋商。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方面,美國相對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既然雙方加強合作、開放在所難免,那麼主動開放、提升金融實力和開放水準,對中國來說,就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必選動作。澳交所成立後,國內科技創新類企業將獲得新的去處,以人民幣計價模式在澳門交易所掛牌。全球交易者都可以在此交易,海外人民幣也有了新的投資管道,加速國際化。作為自由的資本主義市場,一旦澳交所順暢地實施註冊制,足以成為上海、深圳證券市場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互補,受到內地企業的歡迎。在貿易摩擦持久戰、人民幣加速國際化的背景下,中國金融市場將更加開放。這需要更多進退自如的空間,澳交所是一張避免被人卡脖子的新的「金融王牌」。

設立澳交所是經濟多元化難得機遇

其二,澳門交易所的最大看點,是一個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為離岸人民幣打通了一條回流管道。

人民幣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和第六大儲備貨幣。排名雖然很高,但是從全球占比來看,還是遠遠弱過於美元,稱不上國際貨幣。有資料顯示,在全球各國的央行貨幣儲備中,美元的份額約61.63%,歐元的份額約20%,而人民幣僅為1.97%。全球跨境支付交易中使用美元的比重約42.5%,人民幣只有2.2%。為什麼全球企業和居民住戶持有人民幣的意願不是很強呢?有一個原因,就是出於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考慮,中國有審慎的外匯管制,資本帳戶不完全開放,全球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找不到太多優質的投資管道。人民幣出去容易,回流困難,無法構成一個順暢的迴圈。

而澳門作為一個自由開放的經濟體,貨幣可以自由兌換進出。在這個基礎上建設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交易所,無疑提供了全新的投資場所,打通了人民幣回流的任督八脈。窗口不大,卻有一兩撥千斤的力道。這對於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戰略性意義,是如何高估都不為過的。儘管在這個過程當中,澳門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說人才儲備不足,管理經驗缺失,法律體系非「普通法系」。 但是辦法總比挑戰多。背靠一個不斷崛起和復興的強大國家,澳門的想像空間很大。

其三,推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澳門是全中國最複雜的城市之一。它很大。一年有3500萬遊客入境遊玩,坐擁大大小小120多個國際組織的席位,人際空間通達全球每一個角落。更為關鍵的是,它還有直達北京的資訊管道,這是全中國所有城市都夢寐以求的事情。與此同時,澳門又很小。30多平方公里,生活著66萬人,土地緊張到養老院都沒法擴張,一些老人只好跑到珠海蹲。所以,想要由博彩業延展出「旅遊休閒」,真的很難。迪尼斯樂園建不了,海洋公園建不了,會展中心建不了。

歷史上的澳門,就像是一個黑洞,吸納了內地本可以用來投入再生產的資本。 那些浙江老闆、廣東富豪通過炒房、賣手機、分紅賺了的錢,有許多都拿到這裡一擲千金,流入了賭場的口袋。而最終通過澳門外商投資回流到內地的,很少,跟港資的體量根本沒法比。一句話,吞入很多,輸出很少。而且澳門工業弱,礦業零,參與不了內地製造業的鏈條,也成不了內地原材料的供應地;人口規模又小,無法成為內地過剩產能的消化地。所以,從經濟的角度看,澳門與內地更多是一種平行關係,而不是輻射與被輻射的交叉關係。

儘管2018年澳門人均GDP高達8.6萬美元,排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堪稱全球最富有的地區。但是若沒有澳門交易所的話,澳門的富更多是一種內部的、封閉的富。一旦澳門證券交易所搭建起來,澳門將一舉成為內地源源不斷的資金彈藥輸送地。澳門的富,也就變成了一種外部的、開放的富。礙於機制上的限制,內地企業是不能跑到港澳地區搞跨境貸款的。港澳地區在巔峰期的時候,人民幣存款高達1.2萬億元以上,但是這些天量的錢只能沉澱在帳戶上睡覺。隨著澳門證券交易所向縱深發展、金融中心的逐步夯實,澳門的離岸人民幣存量肯定會越來越大,成為一個充裕的資金池。這個池子,對於未來緩解內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具有絕對不可低估的作用。

破除困局亟需解放思想

不可否認,相當多的分析都認為澳門證券交易所的設立將是澳門未來發展不可多得的機遇,有人甚至形容為「百年一遇」,要把握這個機遇,澳門特區政府必須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統一認識,解放思想。此話或許有人覺得老套,但就澳交所的設立目前遇到的情況來看,正是需要這樣。其一,澳門社會及特區政府不少人對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困難想得太多,很多意見令次方面工作舉棋不定。其實很多困難真正來說都不是什麼根本問題。應該認識到:無論如何,辦法都比困難多。以國之大,但凡對任何一個小地方給予支持,它想不盆滿缽滿,都難。其二,特區政府新領導或許因本身經歷,對「依法執政」有著謎一般的堅持,確實有助於澳門的穩定發展。但有其利也有其弊,過於強調「依法」有可能缺乏一定的靈活性,畢竟市場的變化是訊息萬變,這需要不斷解放思想才能把握住機遇。

其次,勇於開拓創新。大多數人都知道,澳門證券交易所只有與其他地區已經發展成熟的證券市場差異化發展才有後來居上的機會,這需要創新精神。澳門證券交易所如何發展?其優勢在於空白一片,可以有無窮的發展空間,但關鍵在於三點:人民幣計價結算、貨幣自由兌換制度、區塊鏈技術。即要發揮澳門證券市場具有的:國內證交所無法做到的貨幣自由兌換、與國內外市場緊密聯通、最新的證券交易科技手段的獨特優勢,打造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中心。據有關數據顯示,如將全球前十大數字貨幣交易所總部都吸引至澳門落戶,則將為之創造可觀的GDP和稅收收入。全球前十大數字貨幣交易所年收入約為502.76億澳門元。這還是處於數字貨幣交易所發展的極早期,隨著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發展壯大,其所創造的GDP和稅收收入也會快速增長。而澳門擁有吸引數字貨幣交易所的行業基因、制度基因、科技基因:從某種程度上看,數字貨幣交易和博彩業在監管、品牌形象上有一定的相似之處。澳門「一國兩制」的體制優勢正是吸引數字貨幣交易所從業者的制度保障。大灣區要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就是澳門的科技基因。

第三,要有「只爭朝夕」的工作鬥志。或者有人以提出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時間過於匆忙為由,認為條件尚未成熟。去年2月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就已經提出要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這相當於給澳交所做了鋪墊。其實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發佈之前,必然已經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醞釀和徵求意見,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的內容應該早已在內部充分討論過,特區政府官員如果對此完全沒有準備,實在是說不過去,可以說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的資訊,特區政府應該瞭解超過一年時間。有內地相關官員曾與筆者討論此事時說:「這樣高位階、國家大力支持的難得發展機遇,放在內地任何一個地方政府,必然第一時間做好準備,大幹快上了,否則就是嚴重失職不作為。」由此可見,廣東省金融局局長何曉軍在嶺南論壇上宣佈,澳門證券交易所的方案已經遞交中央,而澳門政府相關官員還聲稱對此不知情,就不難理解了。

對於澳門金融人才儲備不足的問題議論很多。對此,其實早就開始了準備。要知道,經過整整10年的開發,橫琴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已能夠支持澳門發展。為了方便香港和澳門的企業入駐,橫琴實施「港人港稅、澳人澳稅」的政策。澳企到橫琴跨境辦公,不需要在橫琴進行工商、稅務登記,還享受租金補貼。也就是說,澳門企業在橫琴辦公,就跟在澳門沒什麼區別。在橫琴離岸金融島的配套支持下,澳交所的落地已經有很好的軟硬體基礎,吸引人才流入的土地、制度、營商環境,也早已就緒,虛位以待。

澳門證券交易所是澳門將會迎來的重大發展機遇!關鍵,我們有多大決心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