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融呈現別樣精彩—— 澳門,期待下一次再見

澳門是一筆難得的寶藏,每一次都能發掘出驚喜。

我最早知道澳門,大概是上小學高年級的時候看每週的文摘報紙,那時候澳門在我心目中就是賭城的代名詞,想著有一天能去看看到底是啥地方有這麼大的魔力。到了澳門快回歸的時候,我知道了:「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澳門(Macau)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的所中有點複雜: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在澳門半島中部一塊區域的居住權,每年給租金,而且當時的葡萄牙人只有居住的權利,其他的沒有任何行政或者管理的權利,這地方一直歸明朝管理,即使到了清朝也還是這樣。曾經清朝還幾次把葡萄牙人在這個地方建立的城牆給拆了。然而,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經過一百多年,終於,在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當年的一句「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不知激起了多少華人對祖國深深的眷戀……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當年的澳門七子之歌合唱團再度合體,一開唱,瞬間讓人淚奔!時光倒流,激情不減,註定是這個冬天的眼淚收割機!

澳門的城市新天地

比起隔壁快節奏的香港,澳門更像是一個慢半拍的小城,雖然袖珍,卻也精緻,有著獨有的葡式歷史建築,有著中西結合的現代美食,有著富麗堂皇的酒店娛樂業,有著年代更加久遠的「老字號」,有著更特色的老街和手信店。所有的一切,都適合一顆度假的心。

澳門非常小,最早只有10平方公里左右,後來比如威尼斯人和新濠天地的所在地路氹城就是通過填海把氹仔和路環連在了一起,現在大概32平方公里。所以澳門是一座可以用腳丈量的城市。

一提到澳門,你可能會首先想到金碧輝煌的賭場,但如果你對澳門的認知只停留在「賭城」和老虎機上,那你就太OUT了,澳門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旅遊塔呢!如果酷愛極限,又或者在你的人生淸單裏有蹦極這一項,那麼就快來澳門觀光塔吧!

澳門塔是澳門新的標誌性建築,是全球十大觀光塔之一,而作為觀光塔是全球第八高塔,它也是超越巴黎埃菲爾鐵塔的東南亞最高觀光鋼塔。天空漫步、蹦極項

目在61層,拿著項目的紙質票去兌換門票,簽下生死狀的同時會送一件紀念T恤,然後就可以在223米的高空一躍而下了。一次豪華跳要4000港元,第二三次1228港元,第四次免費,第五次收回第一次價格,厲害的話可以多來幾次哦。沒膽量蹦極也可以挑戰一下空中散步。來澳門塔1.8寬、沒有扶手的露天鋼架上走一圈。雖然與「笨豬跳」相比,「空中漫步」看上去小菜一碟。可是它絕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在露天的室外,在距離地而200多米的高空中沿濟塔身的環形跑道跑一圈,期間按照教練的指示完成多套「驚險」動作,真的很需要膽量!不過最吸引我的,是有長達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可以在空中將澳門的美景盡收眼底,如果是晚上,夜幕降臨霓虹燈閃現,真是美到捨不得下來。頂層有360度觀景餐廳,透過明亮的玻璃窗,可俯瞰整個澳門和珠海,天氣好的話,還能看到香港大嶼山。

穿越去意大利

威尼斯人酒店從早到晚都是川流不息的人流,酒店的住客,來購物中心血拼的姑娘,或者僅僅是來感受一下酒店奢華的遊客。這兒不僅僅只是一間酒店,而是來澳門必參觀的景點之一。酒店大到好像一天一夜都逛不完,看不夠,與其說是一家酒店,更像一個藝術小城,一抬頭穹頂的壁畫濃濃的巴洛克風格,據說每一塊壁畫都有一個故事。不必擔心天氣,整個娛樂休閒購物都可以在酒店一條龍享受。一路走一路抬頭慢慢欣賞頭頂的壁畫,我的頸椎病就這樣被治癒了。

當然最具創意的就是酒店把整個威尼斯大運河搬進了酒店裏,不管外面是晴是陰,在這裏抬頭永遠都是白雲藍天。而整個天慕可以配合電腦控制的燈光效果,營造出日出日落的雲彩和天空的亮度,當外面夜色漸晚,這兒則是越來越亮。鼎沸的人群,人頭攢動的購物中心,天堂的眾神,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場景,凡人啊,是永遠無法拒絕物欲。大運河購物中心有超過300多家購物店鋪,從平價品到奢侈品,從生活用品到食物,應有盡有。因為店鋪太多,購物中心實在太大,看到喜歡的東西一定要馬上下手,第一天看中一隻包包,猶豫了一下沒買,等第二天再去想找同一家店鋪,找了半天才找到。相比六七年前,現在澳門金沙度假區已經全面覆蓋了微信和支付寶。買個葡撻都可以掃手機啦!

這次來澳門,終於完成了一直的心願,體驗了一次貢多拉遊船。年輕的時候喜歡與眾不同特立獨行,年紀漸長,越來越喜歡儀式感的東西,比如來威尼斯人酒店一定要坐一次貢多拉遊船。大運河一共有三個坐船的地方,時長15分鐘左右。歌唱家是成為水手的標配之一,據說威尼斯人挑選出最優秀的意大利歌手擔任貢多拉遊船船夫,怪不得一個個出聲簡直嚇到路人,完全就是專業水準,聽著渾厚的聲音在耳邊吐出標準的意大利語,陶醉到飛起。

瞬移到巴黎

徐志摩說:「到過巴黎,一定不會再稀罕天堂!」然而,只需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在澳門遇見巴黎。

威尼斯人酒店和金沙城、巴黎人酒店、四季名店之間都互通,都屬於金沙度假區,逛著逛著一不小心就到了另一個酒店。即使不住在巴黎人酒店,也一定要來參觀一下這個宮廷式的奢華酒店,處處充滿了法式情結。酒店中間得名。冷凍格中取出趁凍吃,口感比較厚實,有點像雪糕,等它在口中慢慢融化,才嘗到瑪麗餅的乾香。

澳門的豬扒包名氣很大,尤以大利來記的為甚,把一塊黑胡椒味的豬扒夾在切開的酥皮面包中間,咬一口就齒頰留香。

義順牛奶公司是澳門的老字號(150年)甜品店,招牌是雙皮奶,口感很香醇順滑奶味很濃。雙皮奶是產自於中國順德大良的一種甜品,而雙皮奶的製作過程極其花費工夫。「雙皮」是指燉奶上的兩層乳脂——要在牛奶加熱冷卻後才能結成的,而要弄成兩層,就要先把第一次結成的乳脂輕挑起,再把牛奶倒出,加入蛋白砂糖後再倒回有奶皮下,再加熱冷卻才能燉出雙皮奶。

說起甜品,又帶出另一種美食必打卡——蛋撻。葡式蛋撻(葡撻)是澳門小吃中最有名的,特別講究烘焙技巧。最早的葡式蛋撻來自英國人Andrew Stow,他在葡萄牙吃到里斯本附近城市Belem的傳統點心Pasteis de Nata後,決定在傳統食譜上加進自己的創意,於是1989年在澳門路環島開設安德獸餅店,用豬油、麵粉、水和蛋,以及英式的糕點做法,創作出廣受歡迎的葡式蛋撻。現在除了路環老店,還有幾家分店,威尼斯人的大運河購物中心就有一家。同樣需要排隊。

所以或許正宗的葡式蛋撻是源自澳門,但也許只有澳門地區的瑪嘉烈蛋撻,才算得上葡式蛋撻的經典。葡撻雖然是安特魯所創,然而揚名卻是拜安德魯和妻子的婚變所賜。1996年,安德魯和妻子瑪嘉烈婚姻破裂。瑪嘉烈離開安德魯另起爐灶,把原先屬於自己名下的店子改名「瑪嘉烈」,又落戶香港和臺灣,不經意地卷起了一陣葡撻旋風。瑪嘉烈是地道的澳門人,極具美食天賦。1988年,她採用澳督大廚的秘方,烘製成蛋撻待客,倍受歡迎。受此啟發,瑪嘉烈開了家蛋撻屋,一時風靡港澳,後又改進配方,使外皮更酥,奶味更重,蛋香濃郁,味道一層又一層,卻甜而不膩。從此,瑪嘉烈蛋撻經眾多觀光客口碑相傳,成為享譽世界的經典美食。肯德基風靡全國的葡式蛋撻,即是使用了瑪嘉烈蛋塔的配方。

古老的街區原本的樣子

路環島離澳門本島大約500米,獨立於澳門主島之外,一灣淺淺的海水將紙醉金迷的世界和這個小島隔開,路環島,仿佛和澳門像是兩個世界,島上有著濃郁的小淸新氣息,和澳門島產生強烈的對比,澳門主島的建築以葡萄牙建築為主,而這兒,仿佛是袖珍版的意大利西西裏島。

一拐彎走進了「十月初五街」。當年澳門的十月初五日,葡萄牙國內發生了革命,為了紀念這場革命,澳門將這條街道命名為十月初五,這裏曾經是澳門本地最為繁華的一條街道,時過境遷,現在也只是一條普通的小路。TVB還曾經有一部劇集,就叫做《十月初五的月光》,如今也是很多劇迷心中的經典。所以很多人來到這裏,都要到這條街打卡。五顏六色的房子,走在大街小巷裏,好像走進了大大的馬卡龍世界,隨手一拍都是小淸新,完全不需要加濾鏡。

路環島不大,2小時可以轉遍。黃色的圖書館,黃色的天主教堂,看似很神聖的地方,因為牆體換了一種顏色,瞬間俏皮了一點,更有一絲絲地接地氣。因為靠近海灘,路環島到處都是海鮮乾貨鋪,掛著滿滿的曬乾的魚乾,聞著熟悉的海腥味,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福隆新街是澳門半島中區的一條古老的街道,歷史約有幾百年。福隆新街曾經是商業繁盛的地區,紅白相間的房屋整齊分列,多了幾分歷史的滄桑感。

新華大旅店在福隆新街的下段。2006年,一個澳門女孩因為一部電影一炮而紅,後來,這個女孩因為跟華人首富之子的愛戀情緣名揚天下,這個女孩就是梁洛施,而那部讓她一舉成名的電影《伊莎貝拉》,就是在澳門一間有百年歷史的旅店新華大旅店取景。100多年過去了,物是人非,但是這間百年老店卻依然正常營業,成為澳門歷史文化的活標本,也成為不少華語影片的取景地。綠色的木隔間曾讓章子怡(王家衛的《2046》)心如刀割,悠長的窄樓梯留下梁洛施路驀然回首……如今,這家旅店還開業,還保留著百年前的公共衛浴,沿著狹窄的綠樓梯走上去有個櫃檯,只有一位夥計無聊地坐在那裏。

從彩色屋子裏慢慢走出來散步的老人,偶爾穿過的自行車,港劇裏才會有的本土茶餐廳,仿佛告訴我們,這也許是澳門原本的樣子。

在多元文化中穿梭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聯起逾20個歷史建築。歷史城區的範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壯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歷史城區包括23處歷史建築和8處前地(空地、小廣場的意思),除東望洋燈塔和聖母雪地殿聖堂所在的東望洋山距離在一兩公里以外,其他的間隔都很近,有的是挨著的,有的距離小幾百米。

東望洋山山頂上的燈塔是東望洋炮臺的一部分,澳門八景之一,在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燈塔於1865年9月24日正式開始運作為中國沿海地區最古老的現代燈塔,內部好像只有在港務局日才開放。燈塔旁邊是聖母雪地殿教堂,東望洋山鉭洋臺上最古老的建築,始建於1626年,所祀者為葡國人奉為護衛航海的神。

媽閣廟是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初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據說澳門的英文名Macau就是葡萄牙人在此問當地人「這是什麼地方」而得來。媽閣廟原稱媽祖閣,俗稱天后廟,香火旺盛,而媽祖文化在臺灣、香港同樣興盛。媽閣廟位於澳門半島的西南角,一般的徒步線路也以此為起點。從媽閣廟旁邊的一條斜坡小路走上去不遠就是港務局大樓(舊稱嚤囉兵營或摩爾兵營),此樓於1874年建成,初作為在澳門印度當警察之營地。1905年,改為澳門港務局和水警稽查隊的辦公地點,故被俗稱為水師廠,現在是澳門的其他政府部門使用。港務局大樓由意大利人卡蘇索(Cassuto)所設計,樓高兩層,其外牆柱窗是穆斯林式穹頃,配合通花圍柵,具阿拉伯建築之風格。

繼續往前一點點,就是亞婆井前地。傳說明朝一位婆婆在此地築水池貯山泉方便居民汲取飲用,故人稱呼水池為亞婆井。

附近的鄭家大屋始建於1869年,是中國近代著名思想家鄭觀應的祖屋,由其父親鄭文瑞籌建。鄭家大屋位於媽閣街側,亞婆井前地的十字路口處,建築範圍約4000平方米,是一嶺南派院落式大宅,建築沿媽閣街方向縱深達120多米,主要由兩座並列的四合院建築以及由內院連接的僕人房區建築及大門建築等組成。鄭觀應(1842年-1922年),是中國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維新思想體系的理論家,啟蒙思想家,也是實業家、教育家、文學家、慈善家和熱忱的愛國者。1886年後隱居澳門的鄭家大屋近六年,撰成《盛世危言》一書。這一晚清時期的鴻篇巨著影響了許許多多的著名人士,其中包括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還有毛澤東。

聖若瑟修院的東邊就是崗頂前地和崗頂劇院。崗頂前地古稱磨盤山,自然環境淸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觀薈蘋。崗頂劇院在I860年由澳門的葡萄牙人集資興建,以紀念葡萄牙國王伯多祿五世,被認定為中國第一所西式劇院。建成初期只建成主體部分,其後1873年再於人口正面加建柱廊、拱廊及新古典主義的三角楣。昔日為澳門葡萄牙人的大會堂和土生葡人聚會之地。

新馬路(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大概可以稱之為澳門的彌敦道,在澳門半島南部,東端接殷皇子大馬路,由南灣大馬路起,西端至火船頭街與巴素打爾古街之間。長620米,是20世紀20-30年代以來澳門最繁盛的街道和商業中心。但是80年前它並不是一條通衢大道,而是彎彎曲曲,斷斷續續,1918年才開始把西段的彎曲小巷拉直,把東段的小山崗挖平打通,將橫亙東端路口的一座大屋拆掉,修建成一條筆直的馬路,時稱新馬路。有點像廈門的中山路,都是南洋騎樓。

何東圖書館坐落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崗頂前地的公共圖書館,樓高三層,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于一體的樓宇。建築物建於1894年以前,原為官也夫人(D. Carolina Cunha)所擁有。其後被香港昌紳何東爵士(澳門賭王何鴻燊的伯公,香港第一位首富)于1918年購人用作別墅,曾在此定居。1955年何東爵士在港病逝,其後人按爵士的遺囑將故居及25000港元購書經費贈予澳門政府,建立一所公共圖書館,建築物于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圖書館分為新舊兩個區,舊區的主樓是一個花園式建築,建築的主體色彩是明快大方的鵝黃色,輔之以白色線條作為裝飾,獨特的四坡頂的屋頂上鋪砌著紅色瓦片,看起來有一種古樸典雅的感覺。老樓是以收藏中國古典文獻書籍而揚名的,其中包括明朝嘉靖年間的文史書籍,許多書籍都已經是珍貴的孤本。穿過環境優美的後花園就來到2005年建的新樓,它也是澳門最大的圖書樓,裏面收藏的圖書種類眾多,設施先進,來到這裏的人們可以盡情地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

還有一個幾乎能代表澳門的建築,就是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聖保祿教堂,於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遺址。可以說沒去過大三巴牌坊,就是沒到過澳門。大三巴牌坊建築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吋期與東方建築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蛾壯觀。由三至五層構成三角金字塔形,無論是牌坊頂端高聳的十字架,還是銅鴿下而的聖嬰雕像和被天使、鮮花環繞的聖母塑像,都充滿著濃郁的宗教氣息,給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堪稱「立體的聖經」。這座教堂先後經歷三次大火,屢焚屢建,直至1835年10月26日,最後一場大火將其燒得只剩下教堂正門前壁,這座牆因類似中國傳統的牌坊而得名「大三巴牌坊」,反而透出了一種別樣的文化韻味。

入夜,澳門半島舊城區裏許多風味店、燒烤店火爆得很。酒吧、咖啡室或露天茶座可算是另一種選擇。但無論哪一種,都不妨礙你吹著中國南部的海風,慢慢感受這樣一座幾百年間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城市。

我從不拒絕同一個地方來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因為每一個城市都會有未被發掘的寶藏之地,同一個地方,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境來,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每個上班族都會有被工作,被生活壓到喘不過氣的時候,打個飛的到澳門,躺在酒店舒服的大床上,體驗各國各地的美食,滿足尖買買的小心願,短短的幾天,就可以重新再認識一次這個已經回歸祖國懷抱20年的澳門。驚喜滿滿,還未離開,已默默期待下一個20年的樣子。

(千子鶴、翼翼、劉思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