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進入「冰河期」需更多紓困措施 劉紹滿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肆虐,無疑對本澳旅遊、博彩和酒店餐飲等支柱行業構成重大衝擊,經濟下滑損失嚴重,特別對中小微企更為嚴峻,不僅賭場需暫停業十五天,失去內地旅客的支撐,且至今造成累計有廿八酒店停業,何況是中小微企受疫情衝擊,更是百難加限,中小企業的收入無疑已進入「冰河期」,但在此期間,有眾多小企業的僱主仍採用有薪居家上班方式保障員工收入,共度難關,維持社會穩定,值得萬分讚揚。近期特區政府亦推出一系列的紓困措施,支援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但面對疫情的持續肆虐,建議當局應未雨綢繆,與時迸時適時出臺更多措施,還應當根據疫情變化,動態跟進疫情對不同行業的衝擊,精準施策,適時加碼扶持政策。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來澳旅客直線下降,用空城來形容也適當不過的事實,經濟下滑損失嚴重,就連特政府當局預測今年收益為赤字,何況是中小企業。特別是近日先後有多間酒店及大型零售業公司宣佈暫停營業,多個行業的僱員均表示憂慮。民眾建澳聯盟呼籲企業盡社會責任,與僱員共度時艱;並建議政府盡快出臺更多措施,尤其支援中小企業度過難關。疫情導致不少行業經營大受打擊,尤其中小微企更為嚴峻,建議政府盡快出臺更多措施,如稅務減免、津貼援助、免息貸款等,以紓緩各行業苦況,同時保障僱員利益。民眾建澳呼籲各行業僱主應以不減僱員工資及不放無薪假為首要考慮,與員工共度時艱,力所能及地保障本地僱員權益。同時,期望有能力的博企及大型企業,可向轄下零售租戶,特別是本地中小企業推出免租措施,共同應對疫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只要社會齊心協力應對疫情,加上政府的政策措施支援,本澳營商環境有望盡快恢復,屆時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得突然,爆發力強,澳門作為以旅遊博彩業為支柱的城市,難以倖免。過去數周,特區政府對疫情防控盡心盡力,反應迅速,始終以保護公眾健康和生命為首要目標,值得點讚。因應疫情發展,先後出臺一系列嚴厲的防控措施,十分有效,廣獲公眾支持。例如,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澳經歷前所未有的衝擊,特區政府對民生及中小企業採取強而有力的援助措施,包括稅費減免、租金減免、電子消費券等惠民扶弱措施,針對中小微企等推出減免稅費、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等臨時性經濟援助政策,為本地企業得到適切的支援,以便在疫情後可早日重回正軌,亦避免社會就業受大的衝擊,回應各界的訴求,提振社會抗疫的信心,這是值得讚賞。有業界也期望特區政府盡快細化政策措施,落實惠民,並根據疫情繼續推出針對性措施。並呼籲中小企要主動積極善用政府各項援助措施,例如可利用本澳有金融機構因應疫情配合政府措施,推出綠色通道協助中小企申請信用保證計劃等。同時,要理解政府整套援助措施的推出,既要精準有效,還需可操作性。筆者也相信政府有智慧,公平、全面考量做好措施的推出和執行,齊心抗疫,共度時艱,提振經濟措施,維護就業市場穩定,確保社會穩健發展。

因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影響經濟民生,特區政府日前公佈一系列經濟援助及紓困措施,措施覆蓋了本澳不同階層居民及中小企業,適時而為,筆者相信能有效紓緩市民及各行各業的經濟壓力,讓社會各界可安心抗疫,體現特區政府是次抗疫工作及時、前瞻、務實、用心,受社會各界充分肯定。例如,特區政府將向澳門居民發放三千元電子消費券,涉及的金額達至二十多億元,相信透過居民的內消費,會對中小企業扶持有更大的幫助。相關措施的推出正合時宜,政策方向性強,能夠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體現政府重視民生、為民紓困的決心,一方面補貼市民的生活開支,「體貼」市民需要,另一方面能刺激經濟,增加內需,一舉兩得。有意見指,消費券金額可以直接入增值到澳門通,不要再造一批新的消費卡,將更環保快捷。期望政府與社會各界保持溝通,盡快公佈各項措施的執行細節,並完成立法程式,落實措施,為民解困。

同時,政府亦推行臨時性的中小微企特別援助計劃及利息補貼措施,兩項計劃是相輔相成,希望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中小微企。中小企特別援助計劃把原先需要兩年以上的經營資格放寬,即時讓在今年一月底之前進行稅務登記開業的中小企可以提出申請無息貸款,援助貸款上限為六十萬元,還款期最長八年。另一項臨時性措施「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符合資格的中小企業向澳門持牌銀行取得一筆貸款(須於今年二月一日後獲批)時,可透過貸款銀行申請利息補貼,利息補貼上限為二百萬元貸款額的利息,補貼期最長三年,年利率上限為百分之四。申請「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的企業,可同時申請「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計劃」或「中小企業專項信用保證計劃」,為企業取得貸款分別提供七成及十成的擔保。為扶持企業存續,措施亦針對中小微企等推出減免稅費、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等臨時性經濟援助政策,有助緩解市民及中小企等短期內的經濟壓力,令經濟於疫情後早日重回正軌。據調查指,有九成網民讚紓困措施。

面對疫情來襲,政府果斷、及時地應對疫情,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防疫抗疫工作上取得一定成效,獲得社會廣泛好評,並一致表示贊同。例如,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日前則認為援助措施是繼政府日前推出提前四月的發放現金分享,政府物業免租三個月,加快審批中小企業的援助計劃、信用保證計劃以及專項信用保證計劃等措施後,在短時間再推出的新舉措,有助紓緩居民及各行業的經濟壓力,扶持中小商號應對疫情,共克時艱。馬有禮指出,今次措施涵蓋五大方面,包括:一是減免稅務及規費,以減輕企業及居民負擔;二是推行中小微企援助及利息補貼,以扶持企業存續;三是加強民生措施,支援弱勢家庭;四是提升技能培訓、實施以工代賑,保打工仔飯碗;五是推出電子消費券,加快民生經濟復甦。減免稅務及規費、「臨時性中小企業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營運少於兩年的特別「中小企業援助計劃」,既對中小商號和青創企業在營運上減輕資金周轉的壓力,也對若干受到明顯及嚴重影響的行業進行扶持,稍解行業燃眉之急;同時,亦減輕本澳僱員的負擔,實是穩定社會、安定人心之舉。馬有禮指出,受今次疫情爆發及中美貿易摩擦等不確定的外圍經濟環境因素影響,本澳第一季經濟會受相當大的影響,特別對中小商號帶來一定的衝擊。中小商號一直是澳門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維護澳門社會穩定、解決勞動力就業、促進經濟多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面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要深刻領會「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的道理。政府當務之急要兩手抓,既要帶領全民抗疫,亦要做好「穩經濟、保就業」的工作。

對於政府日前公佈一連串的提振經濟、扶持中小企措施。筆者也認同的一點就是,首階段主攻提振內需,穩住本地市場,方向清晰,當提振內需期結束後,宜再推政策優惠加強對外宣傳,吸引旅客重臨。以電子支付方式發放消費券,有助帶動本澳電子支付發展及普及。正如有業界所指的,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小微企處於水深火熱。是次政府反應快速,抗疫同時出臺措施協助中小微企、居民,認為三千元消費券有助促進內需,每日設消費限額亦有助分散讓更多中小企商戶受惠,由於採用電子支付形式,相信將刺激超市、新興中小企的生意。政府推出系列援助計劃,尤其為營運少於兩年的中小企業提供免息援助貸款,為初創者提供適時的資金流轉,相信可協助度過難關。待疫情緩和後,政府將向每位居民發放三千元電子消費券,短期內刺激消費,穩定本澳經濟,保障本澳居民的就業等情況。認為三個月復甦期已經足夠,建議中小企業更要把握時機,發揮自身優勢。

其實,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日前指出政府目前第一階段是防疫為主,第二階段會推行刺激經濟措施。會因應情況有序、分階段推出一系列應對措施,以扶助中小企及保障本地就業等。亦會增加基礎建設的投入,擴大內需,以達致「穩經濟,保就業」。特區政府除加快對中小微企的資金周轉支援外,現正加緊評估稅務及政府收費項目,精準支援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及居民。當中涉及所得補充稅、職業稅、房屋稅、印花稅及旅遊稅等;並在疫情受控後,政府會推出推動本地消費券和特色店計劃,讓居民可消費餐飲及零售,盤活澳門經濟。此外,他亦希望中小企僱主與僱員有良好的溝通,大家共度時艱。

但值得關注的問題就是,面對持續發酵的疫情,惟本澳企業佔九成為中小微企,因資源不及大企業,往往「手停口停」,抗壓能力相對較低,正飽受疫情衝擊,經濟抗壓能力捉襟見肘。但仍有不少中小微企反映,現今的經營成本遠遠高於當年SARS時期,如今面對疫情持續未見頂,難免「心慌」,希望政府能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援助措施,共度時艱。有議員認為,可預見經濟復甦非一兩日之事。特區政府必須持續審視本澳的經濟發展,在加緊防控疫情的同時,要適時推出措施刺激內需、穩定就業、穩固消費信心三者同步。建議政府減免中小微企各類稅費、水電費等開支,豁免房屋稅、推出租金資助措施,減輕中小微企的經營壓力;除加快落實年度現金分享計劃外,可同步推行「消費券」,鼓勵居民留澳消費;鼓勵銀行業對中小微企貸款給予適當延期、減息,甚或效法本地居民的物業按揭,短期只供利息等措施;調升免息貸款額上限。對於未還清「天鴿」援助計劃的中小微企貸款者,酌情處理,並放寬申請限制,紓緩中小微企的資金壓力。此次疫情預期對全球經濟的傷害比「沙士」更甚,政府宜參考或強化應對「沙士」時推出的措施紓緩業界經營壓力,或延長、加碼現時推行中的各項紓困措施,或考慮設立防疫抗疫基金、推出租金和稅務減免、無息貸款及優惠融資計劃等,為受影響的業界尤其是中、小、微企減負,助度難關。

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對本澳各行業以及中小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特政府推出一系列支持企業、中小企、全體居民等臨時性經濟援助措施,措施可謂抗疫戰中的「及時雨」, 有助緩解經營困難,提升應對疫情的信心,政策的推出體現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更讓居民真切感受到新屆特區政府的施政魄力。但政府亦要因應疫情發展,審時度勢地推行更多的扶持中小商號和刺激經濟復甦措施,助力中小商號走出難關也是必要的,官民需繼續齊心協力一起保民生、穩經濟,捱過疫情和經濟寒冬。在防控疫情的緊要關頭,不論個人、社團、企業或商號等,都應更自律,盡己責,護秩序,合力同心,共克時艱,就能夠打贏這場防控疫情狙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