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流行音樂交流30年

1978年,改革開放的東風吹來了當時大陸奇缺而時髦的各電器。1979年的《北京音樂報》曾報道:「目前,廣州已進口了二十萬部錄音機……到處都可以聽到國外和港臺的輕音樂與流行歌曲。」而臺灣流行音樂比大陸的改革開放來得還更早一些。1976年,臺灣流行音樂便以錄音卡帶的形式,通過各類渠道進入廣東和福建等地。

共同的文化根源,全新的表達方式,鄧麗君在這些音樂中脫穎而出,經過瘋狂轉錄,歌曲在大陸呈幾何級數擴散,她的名字幾乎就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詞。許多人為了聽她在磁帶上因多重轉錄而嚴重失真的歌聲,要躲在被窩裏以免被人發現……鄧麗君已然成為臺灣流行音樂文化的一個標誌性符號,並在無意間為大陸流行音樂提供了別樣的路徑。

80年代:新鞋子 舊鞋子

那個時代,鄧式唱法成為大陸流行樂壇的主流唱法,其歌曲的編配和伴奏也給予大陸流行音樂創作者以示範和啟發。可以說,鄧麗君是改革開放初期大陸一代歌星的流行音樂啟蒙老師。著名歌手成方圓曾表示:「聽到鄧麗君的歌對我內心的衝擊之大,大到讓我三個月不吃肉也願意,覺得怎麼會有這麼好的音樂。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人性的復蘇。這也是當時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相較于鄧麗君「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的神秘,臺灣音樂人侯德健對大陸流行音樂的影響更為乾脆直接。1983年,這位曾寫出《酒幹倘賣無》《龍的傳人》等經典作品的全能型唱作人,為了尋找音樂創作的源泉,無視國民黨政府的禁令,隻身前往大陸。在推出《新鞋子舊鞋子》(1984年)和《三十歲以後才明白》1988年)等專輯的同時,他教會了許多大陸音樂人使用鍵盤,如何編曲。更重要的是,他帶來了海峽對岸先進的流行音樂製作理念。

隨著兩岸形勢的鬆動破冰,劉文正、齊秦、蘇芮等一批臺灣當紅歌星和校園民謠進入大陸,掀起了一股洶湧澎湃的翻唱風潮。

原本默默無名的王潔實與謝莉斯,因為翻唱臺灣校園歌曲,一夜之間成為當時大陸最著名也是最早的流行音樂組合。二人在1981年發行首張專輯《何日才相會》,在人均工資只有四五十塊錢時,以高達6.9元的柄^價賣出了500萬盒。張行在專輯《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中翻唱了劉文正的經典歌曲《遲到》,發行量高達350萬盒。程琳翻唱蘇芮的《酒乾倘賣無》唱響大江南北。吳滌清憑藉《梅蘭梅蘭我愛你》成為首批職業流行歌手。1985年,由成方圓翻唱自羅大佑的《童年》獲「十大金曲」獎,隨後,她又將大量臺灣校園民謠引進大陸,自彈自唱的演唱方式一度成為話題。而一代翻唱女神張薔,唱片銷量達2000萬張,力壓鄧麗君位列全球銷世前三名,並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大陸大牌歌手都翻唱過臺灣流行歌曲。坊間甚至流傳著那英出道時,被公司包裝成蘇芮外形、翻唱蘇芮歌曲,署名「蘇丙」「蘇冉」的段子。

1985年,羅大佑等臺灣年輕一代音樂人組織港臺的名歌星舉辦獻給1986國際和平年的《明天會更好》音樂會。受此啟發,1986年5月,大陸音樂工作者籌辦的《讓世界充滿愛》首屆百名歌星演唱會在北京體育館舉行。演唱會的巨大成功,不但讓大陸流行音樂找到了突破創作、表演固有模式的良好契機,也標誌著本土音樂創作群的崛起和流行音樂成為社會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時期的來臨。

1987年,費翔成為第一位登上春晚的臺灣歌手。一夜之間,《故鄉的雲》《冬天裏的一把火》讓十幾億國人記住了這個名字。1987至1989年間,爆紅的費翔在國內發行了5張專輯,累計銷量突破2000萬張,全國的巡迴個唱共開63場。費翔第一次讓大陸歌迷知道了偶像、追星的真正含義。費翔的唱片、歌曲、髮型、舞臺動作和表情,都成為了那個年代永恆的標誌。

1989年1月,臺灣搖滾歌手李亞明率「藍天使合唱團」赴北京首都體育館舉辦了個人演唱會,成為首位在大陸舉辦演出的臺灣歌手,從而揭開了港臺歌手在大陸演唱會熱潮的序幕。

同年,中央電視臺的文藝欄目《旋轉舞臺》播出了專題片《來自臺灣的歌聲》。四集專題片選擇了飛碟、點將、飛鷹等臺灣唱片公司的21名歌手,5個組合的32首1989年前後發行的作品。此前,臺灣流行音樂從未在大陸媒體上如此大規模系統化地集結亮相。《來自臺灣的歌聲》帶給觀眾的視覺和心理衝擊力可謂醍醐灌頂,它升級了我們觸碰流行音樂的水準和模式,海量MTV促使地方電視臺的各類音樂點播節目層出不窮。沒幾年,「MTV大賽」也在央視應運而生。

但是,即便是在臺灣流行音樂紛呈「登陸」之時,雙方的關係也並非完全單向度地輸出。1989年2月,崔健首張搖滾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在中國大陸發行。4月12日,由可登唱片以《一無所有》之名引進臺灣發行。這是臺灣第一次引進並發行大陸歌手的唱片。《一無所有》在臺灣一經推出立即引起轟動,一度擠身金曲龍虎榜,在臺灣流行樂壇成功樹立了崔健「中國搖滾第一人」的形象,並躋身臺灣流行音樂200最佳專輯1975-2005部分第8名,對眾多臺灣地下搖滾樂隊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90年代: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來自臺灣的歌聲》在中國最高媒體播放,釋放出大陸音像市場對臺灣開放的信號。90年代,臺灣流行音樂得以全面進入大陸市場,各大音像出版單位也一改計劃經濟時代的忸怩羞澀,甩開膀子拼搶臺灣流行音樂在大陸的發行權,創造了引進版空前繁榮的黃金十年。而早就垂涎大陸市場的臺灣唱片公司,此時也跨峽而來,招兵買馬開疆拓土。在此過程中,臺灣唱片公司充當了啟蒙者的角色,從簽約到製作、企宣、設計、發行等所有唱片工業的重要環節,把先進的行業理念一點一滴地灌溉進來。

1992年,由滾石唱片投資張培仁創立的魔岩文化成立,旗下廠牌「中國火」也隨之誕生,經營開拓以北京為主的搖滾音樂市場。同年,魔岩文化先後製作發行了《唐朝》樂隊同名專輯、《黑豹》樂隊同名專輯、合輯《中國火1》,含盜版在內,三張唱片總銷售量超過了2000萬張。1994年春,魔岩文化推出的「新音樂的春天」竇唯《黑夢》、張楚《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何勇《垃圾場》上市發行。這種集團軍式的發行策略,在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絕無僅有。「魔岩三傑」從此誕生。

1994年12月17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的「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獲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隨後,魔岩文化還製作發行了王勇、方科、周韌、地下嬰兒等北京著名搖滾樂隊與音樂家的專輯,向華語世界展示出當時中國搖滾樂絢爛的全貌,成功推動大陸搖滾樂的發展浪潮,產生了巨大的文化效應。無論從製作水準、作品分量,還是流行程度上來說,這些作品都給中國的搖滾樂唱片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時的魔岩文化和中國火,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家唱片公司,更是一種高品質、高品位、卓而不群的先鋒文化象徵。

而作為BMG大陸代表來到北京的方龍驤(方無行),除了製作發行了著名的《搖滾北京》系列,還促成了面孔樂隊首張專輯《火的本能》的全球同步發行。即使是在大陸搖滾樂日漸式微,眾多唱片公司慘淡撤離時,他仍然在唱片企劃、監製、製作人、詞作者、音樂錄影帶導演等多重身份裏,與唐朝、蒼蠅、左小祖咒、瘦人、陳底裏、秋天的蟲子等中國搖滾的新聲老炮一起摸爬滾打、並肩戰鬥,推出了眾多極具品質與水準的唱片作品。

利用資金和經驗上的優勢,臺灣唱片工業帶動著大陸搖滾擺脫野蠻生長階段步入工業化流程,尤其是在大陸唱片業還沒有足夠力量獨立製作搖滾樂的早期,這種扶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信念、觀念上的鼓舞和創作上潛移默化的影響,更是臺灣流行音樂最大的貢獻和無私饋贈。

1994年4月,一盒名叫《校園民謠I》的盒帶在大陸發行,銷售火爆,從此校園民謠有了自己的名字。大陸校園民謠的產生,最為直接、深遠的影響即來自臺灣「民歌運動」中的校園歌曲。從1974年到〗980年的頂峰期,臺灣共產生了300多首校園歌曲,像侯德健的《龍的傳人》,葉佳修的《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羅大佑的《童年》等都是傳唱一時的經典佳作。1979年,大陸著名歌唱家朱逢傅率先將臺灣校園歌曲《橄欖樹》《踏浪》

《我們情詩》等一大批歌曲引進大陸,受到人們的歡迎。1980年,朱逢博還率先演唱了大陸作曲家谷建芬創作的《清晨,我們踏上小道》和《腳印》,拉開了大陸校園歌曲的帷幕。《校園民謠I》集結了I983年-I”3年大陸校園民謠的代表作品,而尤以高曉松與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鋪的兄弟》令人印象最深。熱烈的市場反響,令《校園民謠》又陸續發行多輯,成為大陸流行音樂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當大陸流行音樂在蹣跚學步中進入生長期,臺灣流行音樂則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每一年都會有明星橫空出世,有驚豔之作大紅大紫。每一個跨峽而來的歌手都能引發轟動賺得盆滿缽滿。面對當時實力相對薄弱的大陸唱片公司,簽約臺灣唱片公司成為大陸一線歌手發展的最優選擇。90年代在臺灣發展最主流、最成功的大陸歌手,則非那英莫屬。

1993年,那英簽約臺灣福茂唱片公司,發行了《為你朝思暮想》《白天不懂夜的黑》兩張專輯。1997年,那英轉簽EMI百代—華納,專輯《征服》成功征服臺灣,征服整個華語樂壇。這張幾乎齒曲達到主打歌流行度的唱片,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黃金年代的最高水準,與其後的《乾脆》《心酸的浪漫》合計銷售580萬張。那英的事業全面開掛,成為可與王菲比肩的天后級歌手。直到今天,言及大陸歌手在臺灣的發展,那英所達到的地位和影響力,依然無人能及。

新千年後:逆襲與登陸

新千年後,全世界唱片業集體震盪,華語樂壇也在迅速變革中。臺灣實體唱片銷售量每年都在以30%的速度萎縮,衰落已成不爭的事實。而大陸流行音樂蓬勃的市場和機遇,在此時吸引了海峽對面從業者的目光。

從2001年開始,李宗盛在和滾石唱片沒有合約牽絆後,逐漸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大陸,先後在上海、北京等地開設工作室,進行音樂創作、演出、挖掘新人。他和大陸青年音樂人李劍青合作的《匆匆》等作品,感動了無數人。

2006年,張培仁在北京搭建了名為「街聲」的音樂平臺,希望籍此讓外界能夠聽見臺灣音樂人的聲音。而後,他再通過Packer派歌版權服務,幫助音樂人把作品上架到全球的音樂平臺。

2007年,包小松受邀擔任湖南衛視《快樂男聲》評委,從此開啟了與包小柏的「毒舌」兄弟團時代。從此以後,臺灣音樂人參與大陸音樂節目台前慕後,一發而不可收拾。

2016年3月,華語樂壇大師級作詞人姚謙加入樂視音樂,出任高級副總裁;5月,臺灣著名作詞人易家揚加入太合音樂集團;擔任內容中心策略專案部總經理;7月,曾擔任孫燕姿、徐若瑄、郭采潔、辛曉琪等藝人經紀人的臺灣資深唱片監製、知名經紀人季聲珊加入酷狗,擔任首席娛樂官……在大陸發展多年的臺灣金牌製作人陳子鴻認為,到大陸最重要的是不預設立場,不要心存優越感。他感慨,「多年前去大陸,有點名氣的音樂人就像神一樣,可是曾幾何時,環境已經變了。」

當臺灣幕後音樂人們紛紛投身大陸音樂市場希冀有所作為時,《蒙面唱將》《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等大陸爆款歌唱節目,則讓本已過氣的臺灣歌手迎來了自己演藝事業的第二春。《我是歌手》開播的第一季,林志炫、楊宗緯、徐佳瑩、彭佳慧、黃麗玲等臺灣歌手的身價立刻飆漲幾倍,僅商演及代言、電視劇主題曲邀約等,5人年吸金約4.8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1億元)。陳子;鴻201;3年參加了《全能星戰》《夢想的聲音》等多個大陸音樂節目,擔任導師及評委。

相較于臺灣文化市場的慘淡經營,近年大陸娛樂產業日新月異。優酷、愛奇藝、騰訊等視頻平臺崛起,音樂綜藝的增多,給了音樂人更多的露出機會;線下音樂節,livehouse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給了音樂人以生存土壤;各類新型經紀公司的誕生,讓造星的產業鏈更加完整。而大陸在2005年的「超女」火爆之後,造星能力突飛猛進,自產偶像層出不窮,商業平臺追捧港臺明星的熱情下降。臺灣新生代歌手除了蕭敬騰、林宥嘉和楊宗諱等人,其他在大陸的影響力都較為尷尬。甚至楊宗緯等臺灣歌手的專輯,也越來越多地採用大陸音樂人的創作和製作。加之流行音樂的主力消費市場向大陸轉移,臺灣從華語音樂中心逐漸淪為大陸歌手發片做包裝的鍍金之地。

2014年6月,名不見經傳的大陸歌手李榮浩憑藉專輯《模特》,在第25屆臺灣金曲獎獲得最佳國語專輯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最佳新人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等5項提名,讓整個華語樂壇為之譁然。樂評人熊子昂認為:新一代大陸音樂人的審美是以歐美主流音樂為標準,製作手法大膽創新,因此作品更接近國際水準。和早期那英被臺式柔情化、後來丁當的臺式包裝不同,近年在臺灣走紅的大陸歌手,如李榮浩、李健、薛之謙等人,都帶有大陸流行音樂更自我、更自信的嶄新時代風貌。

除此之外,馬頓、萬能青年旅店等一批大陸民謠、搖滾音樂人,也受到了臺灣獨立音樂人的追捧。他們獨特的人文氣息和創作氣質,彌補了臺灣流行音樂創作空間上的不足,並對一批臺灣樂隊產生了直接影響。草東沒有派對、老王樂隊等,咬字中有著濃重的「京腔」,歌詞曲風也如同北國之雪一般,厚重而爽利。聽他們的歌,已根本聽不出臺灣與大陸的區別與界限。

當大陸流行音樂開始在寶島逆襲,臺灣流行音樂也打響了一場特別的登陸戰。

僅2018一年,就有80組臺灣獨立音樂人來到大陸演出,最勤的藝人一年演出可以超過40場。從北京、上海、廣州到武漢、成都、西安、重慶,臺灣樂團的身影無處不在。草東沒有派對、落日飛車、老王樂隊、Deca Joins……這些來自海峽對岸的樂隊成為了大陸音樂節和livehouse的熟悉面孔。

就像華晨宇翻唱一首《山海》能讓不聽獨立音樂的路人發掘到草東沒有派對,《浪子回頭》的抖音短視頻可以帶火茄子蛋的一樣,大陸「強勢」的娛樂工業體系,使得進入大陸的臺灣樂團也開始逐漸適應規則。

在騰訊綜藝《明日之子》第一期節目中獲得了當季冠軍的「傻子與白癡」樂團主唱蔡維澤,把自己的狀態形容為「北漂」,一年時間一半在臺灣,另外一半都在大陸各個城市奔忙,學習瞭解大陸整個音樂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積極融入到大陸的娛樂工業體系,是他們目前正在努力適應的事情。

某一線音樂公司高層表示,2000年至2010年,臺灣獨立音樂確實更多元、更容易流行,那還是臺灣唱片工業扎實成熟所成就的最後輝煌。但2010至2016期間,反而大陸如井噴一般,反過來影響了臺灣。而2016年至今,大家更融合且齊頭並進。

大陸與臺灣流行音樂的歷程發展,折射出海峽兩岸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興衰和跌宕。文化只有相互交流才能融合發展,音樂就是最好的語言,歌聲就是最溫暖的郵封。

(石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