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重點做好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工作 劉紹滿

當前全國疫情雖有好轉,但風險仍在,世衛亦將疫情列為全球公共大流行瘟疫。 在內地疫情下降「清零」之狀態,但歐美已成為新冠肺炎重災區,尤其歐美、澳洲等較發達國家和地區都「淪陷」,不少居民則選擇返澳「避疫」,本澳直至23日已有22宗病例,連天來所增加的病例均屬於輸入性的,當局加強防控措施,並已啟動七間酒店旅館給予外回的本地居民及旅客或外勞作為醫學觀察之用,尤其是在外的留學生將會陸續回澳,筆者與很多聲音一樣擔心本澳可能會導致新一輪海外輸入疫潮,給本澳防疫增添難以負荷的壓力,而建議一方面搞好經濟,另一方面就是應檢討本澳的檢疫設施、醫療負荷的情況,增撥資源,增加防疫供應,有備無患,不應「佛系抗疫」,做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措施,致力抗擊外來的「第二波」疫情,讓廣大居民放心、安心,早日恢復繁榮社會經濟景象。

眾所周知,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至今已逾三月,中華民族經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考驗,在疫症前團結一致,勇敢面對,在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各地政府的積極工作、全國人民的全力配合下,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特區政府先後採取多項措施,以及本澳全體醫護、保安部隊等前線人員的付出,暫時未有社區爆發,又經過全社會的多番努力之下,本澳確診個案最終清零,疫情得到緩和。澳門在疫情應對工作中表現出色,特區政府反應迅速,積極作為,措施恰當,協調得力,效果明顯,最大程度保障了全澳居民的健康和安全,對受影響的行業和 居民給予適切的支援,得到社會的認同。特別是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後第一次處理的重大公共事件,在行政長官 賀一誠的帶領下,全體公務人員團結一心,為防疫控疫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全力保 障了澳門居民的健康福祉。尤其是最前線的醫護人員、保安部隊和保安部門的人員, 由接通報的那一刻到今天,他們一直緊守崗位,並冒著生命危險為病患做治療、為 疑似病患做檢測及護送等等,展現了公務人員勇於擔當、不怕犧牲的精神,令人敬 佩。對於他們的付出,不僅要給予充分的肯定,更要給予足夠的保障。在全球的疫情嚴峻下,澳門仍然未能鬆懈,廣大的居民仍能要繼續支持配合特 區政府做好未來的防疫工作。

但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全球已超過三十多萬人被感染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更定性為「全球大流行」,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本澳亦不能掉以輕心。當局更是關心在外的本地居民,尤其是學生,近日來接送回來的居民住暴了所規定的酒店,這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最佳措施。縱觀本次疫情當中,特區政府的積極應對,受到社會的高度認同及讚賞,可以說是為現階段防疫工作打下一支「強心針」。但疫情仍然於世界各地爆發,確診數 量不斷增加,疫情何時才會完結仍是未知之數。政府應繼續要做好下階段防疫工作及後續措施,特別是在「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如何防堵外國輸入需要 及時制定相應的有效措施,避免病毒於本澳社區傳播。為了應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風險,特區政府當局繼續加碼疫情防控措施。正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只要我們在風雨中凝聚社會的力量, 有一分熱發一分熱,有一分光發一分光,社會各界響應政府呼籲,齊心參與抗疫,只要我們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鑑於外地輸入性個案已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主體,目前本澳的疫情防控工作現已進入更嚴峻的階段。值得一提就是,與本澳一水隔的香港地區,香港直至22日就有317宗病例,且每天仍然有不少香港居民來澳門遊玩或工作的,不少聲音則擔心其中的漏洞,希望當局加強對來自香港的居民的監檢,一視同仁,不應漏過任何的可能性。相信不會與較早之前公佈的除中國內地居民、港臺居民可入境措施,加強入境時間檢測,並不矛盾,要求所有入境人士都需做核酸檢測,或者最為安全。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生所言的,輸入性病例感染性很強,要高度注意,建議對入境人員檢測不要只看症狀,還要做核酸檢測,抗體檢測方法僅作為輔助。他強調,目前國內要十分警惕輸入型病例,而核酸的檢查是最主要的檢測方法,抗體的檢查方法是輔助。從最近發現情況發現,外來地區來的人群可能沒有症狀,但做了核酸檢測卻發現病毒相關指數有很高。因此,不能看人們的症狀,而是要給他們做專業的檢查。當局應根據行政區域內患者數量,配置 醫療資源、增建醫院、跨區域調度醫療資源,以及根據疫情傳播速度和強度切斷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繫等。其實,日前就有立法會議員向當局提出質疑港澳珠大橋口岸的檢疫工作是否存在漏洞,並建議加強與港府合作,嚴格把關港珠澳大橋口岸的檢疫。有議員並認為目前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輸入個案急增的情況下,建議當局改變現有措施,例如增設檢測等候室,讓中度風險者能夠暫時在特定地點等候,或對國外回澳人員全部實施特定地點檢疫隔離,將疫症的社區傳播風險減至最低。而政府當局近日因應本澳情況,相繼採取一系列措施,盡最大能力從源頭堵截,降低社區傳播的風險,值得社會大眾所認同和肯定,期望政府繼續密切留意疫情在全球發展情況和變化,適時調整防疫政策和措施。

此次疫情對澳門經濟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衝擊,無論是博彩業抑或中小企,生意 受疫情影響嚴重,中小企還要承擔不菲的租金、員工薪資等各項壓力,當中有不少 或需面臨裁員甚至結業的危機。除了旅遊、服務業,其他行業也同樣受到了不同程 度的影響。目前,本澳與內地一樣,輸入性病例已成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主體,現階段主要都是輸入性的病例,尤其是與本澳最近的珠海、中山等地區,繼續閉關自守,並非有利整體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廣大中小企業最大的聲音就是希望當局恢復開通「自由行」,以及恢復內地勞工的「自由身」,特別是居住在珠海及中山地區的外地勞工,既然珠海、中山的疫情已「清零」,重點應是預防外輸,與國家政府一道將注意力集中於防止外國輸入性個案,聯防聯控機制,一致對外抗疫,出臺相關措施有效堵截源頭,降低海外地區的輸入性風險。特別是,澳門作為旅遊城市,行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各行各業從去年鄰埠的風波開始,再備受這 次全球性疫情的嚴重衝擊,整體經營局面已面對很大的挑戰。疫情關乎社會公眾安全健康,當局是有必要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為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但面對疫情對本澳經濟的影響,筆者也希望政府有針對性地開展援企業、保就業等工作, 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關懷和適切的支援措施,努力振經濟、保民生,盡讓廣大中小企業如期復工複產,讓困在疫情之中的內地外勞儘快恢復「自由身」,以讓社會早日回到正軌。疫情影響之下,旅客持續減少,中小企面臨經營困難期, 或無法避免出現裁員,造成員工失業的問題,希望政府能夠對失業問題多加重視。

其實,以澳門現時每年接待三千多萬訪澳旅客的經濟體量,如短期內單靠提振內需, 經濟前景不容樂觀。內地作為澳門最大客源市場,自由行簽註恢復未有期,旅遊博彩業難以真正完全復甦。而博企作為本澳最具實 力的企業,也響應政府的號召,在停業期間不扣減僱員薪金,並透過推出各種友善 方案,保住從業員飯碗,值得社會肯定。當然,除了博企,本澳亦有不少的良心企 業,在逆境之下,能夠同僱員共渡時艱,大大減少了疫情對民生的衝擊,充分體現 了澳門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精神。今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除了考驗特區政府和澳門居民的防疫應變能力之外,更多是考驗澳門未來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這次疫情暴露了澳門整 體經濟過度依賴博彩業的不健康狀況,當下博彩業大幅下滑,連帶各行各業全部被波及,打擊嚴重,幸好在過去經濟發展良好的時候有積穀防饑,現時才能動用財政 儲備支撐澳門的經濟,這次疫情再次敲響了社會的警鐘,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改變 「一業獨大」的產業格局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當然,政府當局近期先後推出多項惠民紓困、扶助中小微企的措施,獲得社會肯定和讚譽。但隨著全球個案數量有所增加,本澳仍會實施有關出入境限制或要求隔離的措施,來澳旅客大減,經濟和就業的影響已逐步浮現,且將可能持續一段時間。面對肆疫以久的疫情,如有議員所言的,當下新冠肺炎的戰「疫」已進 入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手抓」的重要階段,我們希望,政府繼續審視財力等條 件,推出更多的有針對的振興經濟措施,積極扶助中小微企「疫」境求生。另一方面,各行各業的勞資雙方,都各有各的難處,在社會秩序恢復期間,希望本著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精神,同心同德,一起加快推動澳門回復繁榮發展。根據現階段澳門現實情況,建議充分利用財政政策手段,全力保經濟、保就業、保民生,助力防疫復產,提升社會運作效率,以最大程度緩和目前經濟下行壓力,為長遠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不斷蔓延,從近日過千百學生回澳「避疫」的情況來看,本澳疫病境外輸入壓力日增,但特區政府嚴陣以待,積極採取了多項防疫措施,盡最大努力防控疫情擴散,在廣大市民的配合下, 令本澳的疫情受到控制,最大程度保障了居民生命安全。本澳近日境外輸入病例明顯增多,防範壓力進一步加大,當局應配合國家的防控政策,採取了「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整體防控策略,在鞏固境內防控成效同時,做好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工作。正如國家衛健委的精神,應強化「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要依法科學進行防治,分級分類,精准施策;規定密切接觸者要轉運到指定的集中隔離點,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海關檢疫過程中發現的沒有症狀但核酸檢測陽性的人群,要及時送到醫療機構進一步確認,如果確定為無症狀感染者,要及時集中隔離,並開展密切接觸者追蹤;要建立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的工作組織體系,落實網格化管理,對入境人員進行登記、追蹤和分類管理,實現對入境人員和他們家庭管理的全覆蓋,並且按照要求做好健康監測。

因此,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當局及全體居民都不應放鬆警惕,應繼續加強防疫、保障市民健康必要舉措,需不斷總結抗疫經驗和建立應急預案。現階段更需做好口岸入境的防疫監控,尤其是港珠澳大橋及本澳國際機場入境的檢疫,把好防疫第一道關,盡量降低輸入疫情的風險,廣大居民應履行公民責任,遵守法律法規,全民堅持發揮澳門精神,包容共濟,堅持攜手共同戰勝這一波外來疫情,共同守護我們的平安、健康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