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抗疫在美國,從緊張到恐慌的距離

作為世界頭號發達國家,美國在此次疫情中的一舉一動,都受到了人們的審視。「儘管媒體大肆呼籲新冠肺炎很可能席捲美國,但迄今為止,戴口罩者仍然只有華人。沒有任何隔離、停課、停工和檢測等措施,口罩嚴重不足,檢測費用高達兩千美元……」這些抱怨與批評,充斥著美國的社交媒體,同時也出現在中國的網絡平臺上。

如果聽到外界對美國的情況如此擔憂,正在美國中部城市奧馬哈的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隔離的卡爾•高曼肯定無法同意。住在這所自「9•11」事件之後建立並在埃博拉等傳染病中發揮過作用的公衛醫院,這位67歲的加州居民認為,他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醫療服務。他在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感染了新冠肺炎,並於2月17日送往該醫院。在這裏他得到免費的治療,防護裝備齊全的管床醫生至少每天探望他三次。

為避免因隔離造成的心理狀況惡化,每天下午3點,15個在該醫學中心接受治療和隔離的患者都會在一個在線電話會議中連線,出席的還有美國疾控中心(CDC)員工、主治醫師、護士和心理醫生,告知他們新冠疫情的最新狀況,回答他們的問題並提供安撫。2月27日,他與同在該醫院的妻子還接到了美國分管新冠疫情的副總統邁克•彭斯的來電。這些細節,都透露著美國對新冠的重視。

「美國對新冠病毒防控相對來說是比較積極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流行病學資深終身教授張作風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時,美國總統、副總統、衛生部長一起召開記者招待會,說明很重視。現在為了應對新冠流行,美國政府基本上是全部動員起來,包括疾控中心、衛生部、緊急事件辦公室,很多機構都協調在一起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如此樂觀。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問題前高級研究員勞麗•加勒特(Laurie Garrett)是全球公共衛生領域資深觀察者。在美國感染者人數寥寥無幾的1月末,她就指出美國對流行病應對的準備不足。她把美國的流行病防治體系比作一個龐大的、沒有指揮的管弦樂隊,裏面全是才華橫溢的樂手,但每個人都想獨奏成名。

緊張還是恐慌

美國西雅圖Franciscan醫療機構心臟科醫生高磊所在的華盛頓州國王郡當屬美國目前新冠疫情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截至3月8日下午5點,美國確診感染的436例病人中,有71例來自國王郡。1月20日,美國首例確診病例出現在華盛頓州;2月29日,全美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也出現在該州。而國王郡所轄柯克蘭市暴發了全美最嚴重的集中感染——截至3月8日下午5時,美國出現的17例死亡病例中,就有14例與柯克蘭一家老人護理中心有關。

3月3日,高磊去醫院出診,正好碰到醫院給醫護人員進行院內感染培訓,原本每年都會常規培訓一次,但這次卻是為應對新冠而臨時新增的。醫院有確診病例後,急診室的大廳和20個病房已在兩天內全部改裝成負壓區。不過整體來說,即便醫院ICU裏有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高磊也沒有感受到周邊人有什麼恐慌情緒。「我當然很緊張,但是我不恐慌。昨天(3月2日)美國病例增加比較多,但我們門診預約的21個常規病人全都來了,今天也只有3個病人未如約就診,其中一個是95歲的老太太,因為老年人比較易感,她說她有點擔心。」高磊告訴《中國新聞週刊》。 

當中國人用戴口罩的辦法來抵禦病毒、國內「一罩難求」的時候,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黃嚴忠卻注意到,即使在人流攢動的紐約地鐵站,他也沒有見到戴口罩的人。國內對美國人的這種做法非常不解,甚至認為,這是美國口罩產量不足而政府又不作為的後果。但實際上,美國人這麼做有自己的理由。

張作風解釋說,因為美國的人群密度比較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比較大,而且乘坐公共交通的概率也不高,基於此,美國權威指南和醫療習慣中,只是提示病人戴口罩。因此國內的人來美國,不瞭解這種理念差異,覺得戴口罩能保護自己,實際上容易被誤解,容易被旁人看做是病人。

高磊在兩天中接診近40個病人,其中只有兩位佩戴了口罩。2009年,美國1.2萬人死於H1N1流感。高磊記憶中那次「抗疫戰鬥」的措施就是勤洗手,在醫院他沒有被要求戴口罩,街上民眾也如此。

3月7日,高磊接到醫院醫療系統的電子郵件稱,有足夠的N95口罩供使用。在接診了新冠病人的ICU,透過門上的玻璃,他可以看到裏面護士頭盔、防護服,全副武裝,但ICU外面護士站的工作人員都沒戴口罩。不過,當需要戴口罩防護時,培訓是非常嚴格的。高磊說,會用一個套子把頭罩住,在套子裏噴一種刺激的噴霧,然後讓人深呼吸,如果聞到了就說明口罩沒有正確佩戴。

在過去幾次大流感中,美國積累了這方面的應急經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健康安全中心幾位學者3月3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撰文指出,在2003年SARS和2005年H5N1流行之後,美國政府、醫院和企業為大流行做了好幾年的準備。2009年春季,美國出現新型H1N1流感,重症率高且無疫苗可用,大流感計劃被激活,而且醫療機構做了許多改進。因此,現在應對新冠,美國仍然可以在此基礎上做準備。

美國CDC也表示,目前正在基於此前應對大流感的經驗,來強化對新冠暴發的響應,比如,他們已與地方公衛實驗室合作,利用現有的流感和病毒性呼吸道監測系統,啟動社區流感狀疾病監測,以快速發現和追蹤病毒是否在社區傳播。

為應對新冠,美國政府也在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早至1月29日,總統特朗普便成立了一個新冠特別行動小組。新冠疫情在中國暴發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性疾病研究所(NIAID)就迅速整合國內和國際研究資源,在基礎研究方面發力,同時與醫藥界合作,啟動疫苗和藥物的研發。3月6日,特朗普還簽署了一項由國會兩党達成的約83億美元的新冠疫情緊急撥款,這一數額遠高於特朗普政府最初向國會要求的25億美元。

但看似準備充分的背後,也危機四伏。2018年,特朗普撤銷了此前奧巴馬政府為應對埃博拉疫情而設立的流行病應對指揮系統。財政預算上也是一再削減。比如,2018年春天,特朗普政府減少了150億美元的國家衛生支出,並削減了CDC、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土安全部等機構的全球疾病抗擊運營預算。政府3000萬美元的「複雜危機基金」也被取消了。

哈佛大學醫學文化學教授大衛•瓊斯提到,顯然特朗普就新冠疫情發了很多的推特——大多是關於疫情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但是我們很難對他委任副總統彭斯負責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這一舉措抱有信心。2013年~2017年,彭斯任印第安納州州長期間,因防控不力,導致轄區內200余位居民感染了艾滋病。

跨黨派的外交政策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在此次新冠疫情之前就表示,特朗普政府嚴重缺乏準備,美國要麼現在必須撥款以獲得保護和安全,要麼在下一次流行中付出更大的生命和經濟成本。「‘下一次流行’已經出現了。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特朗普政府早期的疏忽和已出現的恐慌造成的代價。」勞麗•加勒特表示。

從混亂到調整

2月26日,美國CDC警告,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經歷社區傳播,企圖在邊境成功遏制新冠病毒變得越來越困難。CDC國家免疫與呼吸疾病中心主任梅森尼爾表示,「最終,我們預期美國會出現社區傳播。問題不在於這種情況是否會發生,而是何時會發生,以及這個國家有多少人會因此病情危重。」

寧靜的打破出現在同一天。2月26日,美國CDC宣佈加州出現首例無法確定接觸史的新冠肺炎患者,可能是美國出現社區傳播的一個佐證;2月29日,前述華盛頓州養老院出現了聚集性感染病例。截至3月3日,加州、華盛頓州和佛羅裏達州共出現了十餘例感染途徑未知的病例,提示美國多個州已經出現了社區傳播。

隨著疫情進入新階段,美國的一些應對策略開始受到炮轟,受到指責最多的地方聽起來似曾相識:篩查對象的指標過於嚴格;診斷試劑盒質量存在缺陷、數量不足等。「我們早期在檢測方面毫無疑問是有些混亂的。一些技術問題拖慢了檢測過程。」NIAID所長安東尼•福奇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

2月19日,前述美國首例無法溯源的患者轉來加州大學戴維斯醫學中心就診時已經使用呼吸機,醫院希望為他進行檢測,但因為當時不符合檢測標準而沒有立即得到批准,數日後,病毒檢測結果出來呈陽性。

美國CDC解釋說,發熱、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作為接受檢測的指標過於寬泛,尤其在流感季,所以不得不剔除掉其他原因引發的呼吸道疾病;而且新冠肺炎是一個輸入型疾病,因而對病例進行調查一開始主要針對有相關旅行史的人群。但CDC初期過於嚴苛的標準引起很大爭議,尤其是考慮美國可能社區流行已經有一定時間了。

3月1日,位於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科學家發現,將美國首例與華盛頓州2月28日宣佈的另一病例的病毒基因排序加以比較後發現,兩宗病例的基因類似,暗示新冠病毒可能在該州已經擴散長達6個星期而未被覺察。

不過,首例無法溯源的病例出現後的次日,亦即2月27日,CDC便更新了哪些病例需要接受調查的指標,其中暴露史納入新的重點關注國家和社區,並保持動態調整。張作風說,雖然問題不斷,但在媒體和公眾輿論的監督下,美國的策略調整和糾正也比較快。

《科學》雜誌2月28日的文章批評說,中國現在每週可以進行多達160萬次病毒檢測;而韓國也已經對65000餘人進行了病毒檢測。相比之下,美國CDC自疫情開始以來只做了459次檢測。

美國CDC於2月5日開始向各州和地方衛生實驗室發送檢測試劑盒。但在2月12日,CDC透露,由於其中一個試劑組件出了問題,好幾個實驗室在驗證測試結果時遇到了困難。張作風解釋,美國的試劑盒與中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不太一樣,它通過測定新冠病毒的三個基因來確診,但因為生產和測試過程容易受到污染,其中一個基因容易產生混淆結果,CDC於是將這個組件去掉,採取兩個基因進行檢測,但是最終仍需CDC確診。

2月28日,CDC開始將檢測權限下放至州一級,並與FDA合作,儘快批准改進後的試劑盒的緊急使用許可,在次日便得到FDA回應。為了解決試劑盒數量不足的問題,CDC在3月6日之前分發能夠對110萬人進行測試的測試套件,到下周將進行100萬次測試。

美國副總統彭斯3月4日宣佈,只要醫生同意,任何人都能得到檢測。根據新的標準,發燒、咳嗽或呼吸困難的患者有資格接受診斷性檢測,這取決於他們醫生的判斷。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阿紮爾3月7日在白宮記者會上補充,「我們作為監管者,或者作為測試的提供者,並不限制可接受測試的人。我們將其留給醫生、公共衛生實驗室官員進行專業判斷。除非有醫生或公衛人員開出檢驗單,否則你將無法獲得檢驗。」

截至3月7日,紐約市只有大約120人經過測試。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古莫3月8日批評CDC對私立實驗室的檢測權限下放太慢,耽誤了病例發現,紐約州有7個實驗室可以開展檢測,只等聯邦CDC一聲令下。在當日新聞發佈會上,安德魯•古莫介紹,目前紐約州有106個病例,但在病毒檢測能力提升之前,他對全州的疫情依然無法摸底。

黃嚴忠同時也是美國西東大學的雇員,他說學校正在春假中,但學校已在為應對疫情做準備,成立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作為成員之一,他與其他專家正在制定學校接下來的應對政策,包括何時需要開始網絡授課、學校食堂是否照常營業等細節問題。他說,因為疫情正在美國加速蔓延,現在許多高校已經開始轉向網絡授課,許多會議已經取消,教堂等公共場合的人流也在減少。

CDC的最新指南建議,60歲以上以及有潛在健康問題的群體強烈考慮避免參加人群密集的活動。這兩個高危人群應考慮避免乘飛機旅行、去電影院、參加家庭活動,在擁擠的購物中心購物以及參加宗教儀式等。

因為有中國嚴防死守的隔離措施做參照,美國採取的這些措施看起來有些「毛毛雨」了。對此,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表示,「我們現在著急得不得了,覺得美國怎麼還不把街道給封了?怎麼還不戴口罩?是不是沒有口罩?實際上,當病例數量達到一定程度時,美國各地就會啟動相應的應急等級,有關的社區、醫院等等會據此做相應的預判。」

中國規模浩大的隔離措施,包括對超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武漢實行封城,讓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非常欽佩。「中國實現了史無前例的隔離措施,這在美國是無法想像的,我們的社會與治理體系不同。」

3月8日,洛杉磯第35屆馬拉松依然如期舉行。儘管一位市議會成員質疑是否值得冒險舉行這個比賽,但官員們認為還沒有構成公共威脅。參與者們被告知不要握手,建議進行手消毒、保持一定距離等。「現在,對於新冠病毒,有兩種態度,要麼非常嚴肅地對待它,買光Costco超市所有的廁紙(為居家做準備),要麼一笑了之。」在馬拉松賽現場,一位洛杉磯居民說,這絕對不是什麼不值一提的事情,但她的態度是,不至於因此把自己鎖在家裏。

政治博弈與信息透明

張文宏認為,美國和新加坡採取的都是較為穩健的策略,比如沒有宣佈取消大型活動,沒有強調口罩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在早期,新冠對於美國仍是一個輸入性疾病,且中國的疫情逐漸明朗,世界對於新冠的重症率和致死性也有了初步瞭解,不再是盲人摸象的狀態了。但也有學者擔憂,考慮到今年是美國的選舉年,政府可能會對新冠病毒的嚴重性輕描淡寫。

2月26日,在白宮的新聞發佈會上,當被問及學校是否應該為疫情做準備,特朗普就表示:「我認為我們社會的各行各業都應該做好準備。但我不認為會到那種地步,尤其是考慮到我們的感染人數正在下降而非上升的事實。」然而,美國CDC的高級官員剛剛才在這場發佈會上表示他們預計將會出現更多病例。與之類似,2月末的一天,CDC官員說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是明確的,而總統的經濟顧問則說病毒已經被遏制。

張作風認為,美國白宮有時候會說新冠疫情相當於流感,是因為不希望影響經濟。既要控制疫情,也要保住經濟,才不會影響選舉。但行政官員與衛生官員前後不一的說法受到了媒體與學者批評。3月5日,《紐約時報》逐一梳理了新冠疫情在美國出現以來特朗普的發言,對於那些與事實不符、與相關機構結論相矛盾的措辭,直截了當地給予了抨擊。

不過,在政治博弈之外,疫情和健康宣教信息的獲取,是多位專業人士認為公眾不恐慌的原因之一。張作風居住的加州洛杉磯,目前為止已經有十幾例確診者。他住所附近的醫院出現了一例感染者,他任教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3月6日則有3個學生被隔離。但是周圍除了華人去買米、囤水,美國人似乎並不恐慌。學校出現學生隔離那天,張作風收到了學校郵件,裏面解釋學校現在遇到的情況是什麼,下一步的計劃等等。這三名學生的測試結果均為陰性的當天,校長通過電子郵件將結果及時告知了所有教職員工和學生。張作風說,「數據與疫情的清晰度非常高,大家知道情況以後就不會心慌。」

傳染科醫生威廉•沙夫納最近有些忙碌,儘管他所在的田納西州到3月5日才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感染者,過去的5周他一直在為新冠肺炎忙活,包括為醫院醫務工作者進行防護培訓和準備、與CDC的研究小組討論如何統計病例數量,此外他還有一個任務是:接受採訪。在最近這段日子,他已經接受了上百家媒體的採訪。

來自專業人士的發聲是美國社會為教育民眾所做努力的一部分。3月3日,高磊收到了5封醫院的電子郵件,告知他如何保護自己、如果出現疑似病人應該處理等等……他的父親也在他所工作的這家醫院就診,他同樣收到了醫院專門給患者發送的郵件,告知如果出現什麼情況,應該採取哪些對應的措施、什麼情況需要去急診。

在醫院,高磊的病人們透露出了這種從容,跟他說,「目前這個新冠就是一個大號的流感,勤洗手、遠離人群、避免接觸感染者,如果有不舒服,就待在家裏自己隔離。所有的措施和防流感一樣,平時每年都這樣過來,今年就是需要更加留意。」發現這些病人緊跟CDC的指南,他感到放心很多。

讓公眾不恐慌,是一種重要的防控策略。岑瀑嘯是美國佛羅裏達州奧蘭多市一家醫院的心臟科醫師,她說,「新冠肺炎很可怕,它的傳播很快、很廣,重症率和致死率都比流感要高,而且沒有疫苗與有效的抗病毒治療。正因為如此,如果讓大多數沒有醫學知識的人慌張起來,讓80%的輕症病人去免疫力低下人群聚集的醫療場所,造成院內感染,情況會更糟糕。」

岑瀑嘯說,與中國不一樣,這樣做的前提是,美國的醫療資源在基層也分佈密集,而且基層醫護人員的專業水平非常可靠,這使得幾乎所有民眾都可在其就近的醫療場所得到高質量的治療。因此,鼓勵人們在家自我隔離,不會耽誤病情。

相比之下,如果所有感染者都湧向醫院,就會出現嚴重的醫療資源擠兌和院內感染。華中師範大學大數據傳播與應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喻發勝對此就表示,「傳染病傳播和暴發期的首要任務是隔離傳染源,隔離優先於救治。早期看到大量傳染病人自行就醫,導致一人就醫、數人感染,這樣的傳染惡性循環不打破,有多少醫生和資源都不夠用。」

(彭丹妮、劉裘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