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調整方案穩就業 鄒玖勝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本澳失業情況略有上升。統計局日前發佈就業調查結果顯示,一九年十二月至二○年二月總體失業率為1.9%、本地居民失業率為2.6%,較上一期(一九年十一月至二○年一月)分別升0.2個百分點及0.3個百分點;就業不足率升0.4個百分點至0.8%。雖然數字未有反映肺炎疫情對就業巿場的最新影響,但環球經濟持續陰雲密佈,各地入境限制進一步加強,與就業市場息息相關的本澳中小企能否撐得過寒冬,實在令人憂慮。

數據顯示,今期勞動人口共39.84萬人,勞動力參與率70.5%;其中就業人數39.09萬人,就業居民28.34萬人,較上一期分別減少2,200人及1,300人;按行業統計,建築業和飲食業就業人數減少。期內失業人數7,500人,較上一期增加700人;尋找第一份工的新增勞動力佔總失業人口比重降3.9個百分點至10.5%。就業不足人數自一二年五至七月以來首次升至3,000人,其中建築業和運輸及貯藏業人數佔多。與一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年二月比較,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分別升0.2及0.3個百分點,勞動力參與率則降0.3個百分點。有人資公司表示,廣東省新隔離防疫措施下,訪澳旅客量幾乎為零,人流大減,已有商戶為減低成本而暫停營運,並安排員工放無薪假甚至停職留薪,當中以服務業、零售業最為明顯。大部分企業在「捱」,觀望疫情變化,不排除有企業「捱唔到」而最終倒閉。市道大不如前,企業開始計劃裁員、調整架構維持生存,估計近月失業率將增至約5%,且就業不足人數亦會上升。暫未見有企業轉聘兼職情況,更多選擇直接暫停營業;也未見有減薪情況,畢竟市場價在,本地勞動人口緊張。香港已有大品牌撤港,認為澳門出現此情況不會太多,因香港租金太高,澳門租金雖高但相較適宜。不少品牌在澳有長遠計劃,加上裝修成本高,預期疫情屬短期影響,不會貿然撤資。隨著內地疫情好轉,若港澳可控制好輸入個案,當人員流動開始恢復,屆時就業市場將轉趨活躍,中長期就業率相信仍維持在低水準。

由於目前本地經濟祇有內需有增長動力,倘內需引擎熄火,經濟將更差,故需要穩定就業。而保就業需要保中小企業。之所以說中小企業重要,是因為它們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大企業一般扛風險能力強,而且大企業一般也都有「社會責任」,處於社會影響的考慮,不會輕易裁員。而中小企業扛風險能力低,裁員也更容易一些。因此,保中小企業對保就業至關重要。

事實上,為應對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市民生活和中小企經營帶來的影響,特區政府早前採取了一系列的減免稅費、支持信貸、鼓勵消費的措施,涉及金額將近四百億澳門元。其中,特區政府推出的兩項臨時援助計劃,包括「中小企業援助計劃」和「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截至三月廿六日共收到3,423宗申請,已通過評審個案1,700宗,陸續支付5.9億澳門元援助資金。臨時性的利息補貼計劃自三月十七日開始接受申請,截至三月廿六日收件734宗。特區政府與銀行機構緊密聯繫,在二月開始,本澳十八家銀行陸續推出多項抗疫貸款。截至目前為止,共批出中小企抗疫貸款2,273宗,涉及金額32.74億澳門元,平均每宗借貸金額144萬澳門元。銀行機構會陸續協助這批中小企對接 「中小企業銀行貸款利息補貼計劃」,特區政府預留6.17億澳門元的補貼預算,支撐100億澳門元的中小企貸款。對於自顧人士,銀行機構推出應急性質的貸款,共計收到接近900宗的申請,涉及金額2,000多萬澳門元。

另外,特區政府與澳門中華總商會及金融界共同研究,以制度方式組織中小企「風險基金」,提高中小企防災防險的能力。政府強調,解決中小微企的困難,不但讓其保持經營,亦可讓本地居民的就業得到保障,對穩定社會尤為重要。為加強紓解居民的就業困難,達致培訓及就業之間的銜接,現已啟動「帶津培訓」。首階段建築類課程,反應踴躍,政府會密切因應疫情最新情況,在確保整體衛生安全的條件下,陸續安排其他課程開課。

同時,勞工局會進一步優化就業配對,務求讓求職者能盡快重新進入職場。現正主動安排條件合適的求職者與企業配對,努力推介性質相近或職業能力相若的職位,讓求職者對接。 由二月十七日勞工局恢復正常工作至今,共為一千三百八十三名本地居民安排了一千四百九十五次工作面試,共六百○九人成功獲聘,其中四百三十一人為建築工友,涉及的職位包括泥水、雜工、油漆、木工、石膏板天花工等,有關的轉介工作仍持續進行。根據勞工局資料,本澳大型休閒企業現時提供合共二千六百多個職位空缺,涉及清潔、餐飲服務員、接待員、保安、廚師及工程維修等職種。當局正積極聯絡已進行就業登記的工友,進行配對,協助他們就業。局方還會定期舉辦面試技巧、就業輔導等講座,提升居民的應聘率,紓緩就業困難。在失業方面亦設有失業津貼的社會保障制度,凡處於非自願失業狀況的本澳居民,符合特定條件,就可以向社會保障基金提出申請。

只是,政府雖推出了上述援助政策,但並不意味就能完全解決中小企的問題。有分析指,對中小企而言,疫症令生意急跌收入銳減,固定經營成本卻一直支出,資金流問題帶來陣痛連連。面對政府及銀行推出的抗疫貸款以及利息補貼計劃等舉措,理應可緩解中小企資金周轉問題,但不少中小企進退維谷,未敢申請援助。尤其在收入近乎零的惡劣環境下,既要支付舖租、員工薪酬,又要承擔店舖營運支出,倘申請貸款,雖然一時間可以解決資金周轉問題,達到應急目的,但部分貸款產品的還款期不算長,變相每月還款額不小,本來收入已「掹掹緊」甚或入不敷支,還需額外承擔多一筆貸款,對中小企來說「條數好襟計」,經營壓力或不減反加。另一方面,中小企對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也是對申請貸款計劃態度猶豫的原因。如部分中小企在疫情來襲後,經營變得千瘡百孔,吊鹽水度日,自身都沒有信心能否撐過逆境,貸款雖可解決眼前問題,但固定開支變相增加,或會為「捱不下去」加速。

而在以工代賑計劃方面,三百個學額短時間內就爆滿,反映市民有很大的需求,可謂「僧多粥少」。政府應通過有關計劃和報名情況,做好有關就業方面的評估和統計,瞭解現時最受影響僱員的工種和數目,推出針對性的培訓和職業轉介。進一步瞭解受疫情影響下勞動市場的就職情況,結合未來澳門社會發展的趨勢,推出更多適合僱主和僱員的培訓計劃,為未來經濟復甦時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在政府的運作中發掘更多可以讓僱員參與的工作,創造就業職位,才能保持社會的穩定。政府還應研究加推在職再培訓計劃,並透過優化工作收入補貼措施,以支援處於無薪假或減工時狀況的僱員。目前,不少生意劇減的企業仍希望保住員工,僱員無奈地要配合選擇放無薪假、減工時減薪的方式共渡時艱,部份員工甚至「零收入」,但又不符資格申請失業津貼或參與帶津培訓計劃,徬徨無助;對此,政府應參考其他國家地區的支援方式,例如臺灣地區「充電再出發訓練計劃」的經驗,針對受疫情影響下雖然無被解僱,但處於無薪假或減工時狀況的僱員及其僱主,提供培訓津貼或費用。有關措施一舉多得,既對僱員作出實際的經濟支援,減低影響;另一方面,也支援企業在「疫境」下保住僱員,減輕經營壓力,以降低失業率,穩住社會;更可讓員工參與培訓,提升職業素養、服務素質或行業技能水準,甚至考取專業認證。此外,應研究優化現行工作收入補貼臨時措施,支援受疫情影響收入大減之僱員。期望政府能善用財政資源及《就業輔助培訓規章》等專門款項,果斷推出在職再培訓及工資補助計劃,擴大對各行業受影響僱員的經濟援助之餘,推動其透過培訓,持續提升就業能力及質素,待經濟回穩時重新出發。

值得稱讚的是,特區政府近日因應形勢的變化迅速調整了援助措施:因應國外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斷擴散,為防止境外輸入性病例的增加,近日香港特區和廣東省都採取了新的出入境管控的防疫措施,使本澳的經濟進一步受到影響。因此,特區政府將透過澳門基金會,設立一項規模為一百億澳門元的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對受疫情影響而在生活或經營上有困難的澳門居民和企業商戶作援助,以及對防疫抗疫工作給予財政上更有力、更快捷的支持。

有商界人士表示十分支持和認同,並認為當前境外新冠肺炎的疫情不斷擴散令到全球經濟環境波譎雲詭,澳門作為微型經濟體,難以獨善其身,今次政府設立抗疫援助專項基金是審時度勢、因勢利道而推出的及時和必要的措施,將更能穩定澳門經濟,保障民生就業。指出澳門以服務出口為經濟支柱,近日香港特區和廣東省都採取了新的出入境管控的防疫措施,令原來已經不多的訪澳旅客迅即驟降至數百人,經濟無疑是雪上加霜,且「消費補貼計劃」要待五月份才實施。因此,抗疫援助專項基金必須用於刀刃上,做好幫助重災區行業的僱主和僱員上,建議增加弱勢家團的援助;發放津貼以援助一些因受疫情而出現經濟困難的家庭;推行以政府主導和出資的「僱員帶薪培訓」措施;用津貼方式支援一些中小商號補貼員工放無薪假的工資補助;補貼僱主受疫情影響需承擔外僱的住宿費,以及適當減低中小企業的租金負擔等,這些都能讓居民生活及中小企經營給予實際和直接的幫助。

有議員則認為是次特區政府在聽取社會意見、評估當前疫情及研判經濟形勢變化後,主動快速,尋求對策應對,充分體現特區政府在是次抗疫工作中用心為民,務實前瞻。建議是次援助措施可以更精準、更快落實,進一步發揮穩定澳門經濟,保障民生就業的作用。因應中小微企資金規模較小,現時疫情下百業蕭條,面對租金、水電費和員工薪酬等必要的固定支出,都是沉重的壓力。即使政府已推出免水電及消費券措施,但有些企業仍然出現現金流十分緊絀,存在周轉問題。對於一些曾申請政府的中小企業援助計劃,但現時尚未還清欠款,將無法再次申請;還有一些自僱、曾響應政府呼籲及強制停業的中小微企。建議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次性援助措施,協助它們渡過難關。另外,建議政府在第一階段消費券計劃完結後,運用大數據分析市民的消費習慣及中小企業的受惠情況,當經濟未能如期復甦時,研究適時再推出第二期具針對性電子消費券方案。疫情過後,可以考慮 2003 年非典過後曾推出資助澳門居民半日遊計劃來刺激內需,可透過與社團合作舉辦本澳社區深度遊、琴澳遊及灣區遊等,帶動本澳經濟復甦和解決部分行業的就業,加大力度提振經濟。

當然,要完全解決失業率攀升的問題,除政府努力外,僱員本身也要為自己另覓出路。疫情下,各行業均受影響,但在澳門人資不足下,要找工作並不困難,即使是短暫性的工種,也應去嘗試。疫情變化速度,在澳門是前所未見以至難以想像,我們要相信,只要實事求是、特事特辦,用好儲備投放在刀口上,就能保住企業生存,穩定居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