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殺手——慢性損傷

跑步、登山、去健身房做力量練習……隨著都市人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有意識的體育運動越來越頻繁,由運動不當帶來的身體不適與運動損傷也時常出現,如「網球肘」、「勞損膝」等。對此,健身愛好者要引起注意。

慢性損傷多為日積月累與動作不當

運動損傷分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通常人們對急性損傷給予較多重視,通過注意運動安全衛生,避免危險動作,防止運動過激等進行防範。但對於慢性損傷,往往所知不多而難以防範。很多網球肘、肩周炎、勞損膝之類損傷,一開始表現並不明顯,一旦病發往往成為頑疾,對生活與活動影響極大。

正如機器運行就會磨損,運動中身體結構零件承受比平時更多的壓力,尤其是關節、韌帶和肌肉等的微細損傷在所難免。我們的身體在休息中會進行修復,並增強其功能。另外,人體關節在30歲後,韌帶、肌腱等結構皆出現生理性的退行老化,對運動的承壓能力也隨之降低。所以,關鍵是要將身體的磨損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儘量避免量變積累,導致傷害發生。也有一部分慢性損傷是由急性創傷治療不當轉變而來的,例如慢性創傷性腱鞘炎、滑囊炎、腰肌捩傷等。

慢性損傷的信號

早期信號:由於關節局部長期負荷過度,神經調節受到影響,日常生活中關節即有酸麻脹感。

處理原則與方法:減少運動,咨詢運動專業人士該局部動作的要領與技術,糾正動作。運動時裝備護膝護踝等,休息中進行局部按摩揉搓。結合活血舒絡藥物、按摩、熱敷等改善局部神經功能,很快可完全恢復傷部正常的運動功能。

中期信號:長時間的負荷過度,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失衡,導致酸痛,活動多了症狀又加重,反反復復。

處理原則與方法:完全停止局部運動、採用藥物綜合治療、按摩、針灸、拔罐、熱療、電磁療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慢性運動損傷若到了中期才開始治療,還可部分恢復傷部的運動功能。常需數周,且應學習掌握正確的動作要領,否則再進行運動會進一步加重傷情。

晚期信號:局部的小血管堵塞、缺血嚴重,甚至壞死。表現為局部疼痛、涼感,久立難耐、皮膚粗糙,生活受限特別明顯。

處理原則與方法:完全停止局部運動、藥物綜合治療、按摩、針灸、拔罐、熱療、電磁療等,還要咨詢醫生或運動醫學人士進行體育康復治療。慢性損傷若到了晚期才開始處理,則只能稍微改善傷部的運動功能。

慢性損傷,重在「防患於未然」

預防慢性損傷要注意以下幾點:

注意身體疲勞恢復 損傷的發生往往是因為肌肉過度疲勞損傷未能完全修復,在下一次運動時不能提供足夠的力量保護,從而加重了身體關節結構的磨損或者肌肉拉傷。

掌握正確的技術要領 從事球類、武術等略複雜的體育鍛煉,應多咨詢和學習技術要領,才能減少對發力關節的不當磨損。

急性損傷重視功能康復 急性損傷發生後,及時採取急救措施,積極進行中後期的肌肉韌帶功能鍛煉,清除日後傷痛復發隱患。